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贸易壁垒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2010)05-0044-0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而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卫生检验检疫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不断加强,并成为当前各国保护产业和促进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阻碍当代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由此引发各种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研究的理论前沿。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最新研究展开述评,有助于准确把握技术贸易壁垒影响的基本结论,从而对我国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基础研究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基础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其定义、特点、性质、分类以及形成原因的探讨。在内涵研究方面,Donna Roberts(1999)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定义为:“能够管制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法规和标准,并且这些法规和标准的表面目的是为了纠正与这些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相联系的外部作用产生的市场无效。”这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用校正市场无效的目的来遮掩其贸易保护的实质。但有的学者将其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加以阐述:Alan O.Sykes(1995)和Suzanne Thornsbury(1998)等人认为,非关税壁垒是由或然性保护措施、国内税收、管理壁垒和贸易限制法规构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则是其中贸易限制法规的一种形式。
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Donna Roberts,Timothy E.Josling(1999)分别从政策工具、措施影响范围和政策实施的目标这三个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类。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进口禁止、技术规范说明和信息补救三类;从措施影响范围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对国内国外都有影响的措施、只对进口产品有影响的措施、只对特定来源的进口产品有影响的措施三类;从政策实施目标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社会福利型、风险降低型和非风险降低型三类。有些学者还专门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形式之一的技术标准进行了分类,例如Johannes Moenius(1999)按照标准的起源不同将其分为:事实标准,即在市场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法定标准,即通过法律来实施的;机构标准,即通过协会和标准化机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协调产生的。
国外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技术标准的贸易保护主义特性,并由此解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他们普遍认为贸易保护才是政府制定标准的唯一目的。Keith E.Maskus、John S.Wilson和Tsunehiro Otsuki(2001)总结了标准成为贸易壁垒的五条原则:一是某个标准的执行纯粹只是在增加成本;二是设定的标准高于其要实现的特定政策目标;三是某个标准在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应用中存在歧视性;四是所选标准是否是现有可选措施中对贸易的破坏性最小的;五是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与科学或可靠的风险措施相比更加谨慎。Suzanne Thornsbury(1998)进一步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取决于理性经济个体的偏好及其政治影响的效力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均衡过程。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方法
(一)价格楔方法(Price-Wedge Method)
价格楔方法是指在假设国内外商品之间是完全替代的条件下,将法规、标准等转化为对等关税,进而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及福利的影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实施非关税措施后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可比较物品的国内外价格差来量化,也就是通过计算进口产品和国内市场相同产品的价差来估计非关税措施的等价关税。它可在局部或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中用来分析非关税措施的福利效应。US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995)用该方法衡量了美国各部门等价关税的价格差距。Calvin and Krissoff(1998)用该方法估计了美国苹果出口部门遭遇国外技术法规时的等价关税率。
(二)基于库存的方法(Inventory-Based Approaches)
该方法以现有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实施某项法规后对一国贸易等的影响。该方法既可以从定量的角度也可以从定性的角度来衡量作为贸易壁垒的国内法规的重要性。Swann,T.和Shurmer(1996)用该方法,分别对英国1985-1991年的净出口、出口和进口进行回归,分析了英国和德国的相互承认的自愿性国家标准、两国间不同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影响。Otsuki,W.和Sewadeh(2000)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可允许的污染程度直接衡量了食品安全标准的严格性。Fontagné & Mimouni(2001)将该方法扩展研究了环境法规的影响。Henson、Lux、Traill(2001)同时使用该方法和其他方法评估了EU和US法规障碍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比较US联邦法规法典颁布的447条法规和EU欧洲官方公报颁布的279条法规,发现两国的法规标准存在差异。
(三)基于调查研究的方法(Survey-Based Approaches)
基于库存的方法可以同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衡量法规的重要性,但是它却不能区分有贸易限制效应和无贸易限制效应的法规。而利用基于调研的方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OECD(1999)用该方法分别对美国、日本、英国的3个行业的55个公司展开调查,研究德国对这三个国家的出口企业施加贸易阻碍时的影响。Henson,L.,et al.(2000)调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满足发达国家SPS要求以及遵循SPS协议时所面临的问题。另外,WTO中的TBT委员会于2002年对OECD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在1995-2001年期间与农产品相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TBT协议的执行情况来评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
(四)基于引力模型的方法(Gravity-Based Approaches)
运用引力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考察标准对贸易的影响是目前TBT测度技术中相对来说最为客观、最有启发性,也是最有拓展潜力的一个方向。McCallum(1995)利用引力模型发现,1988年加拿大国内无边境障碍的省与省之间的贸易量是存在边境障碍的,加拿大和美国之间跨境贸易量的2倍。Moenius(1999)利用引力模型对欧洲12个西部国家1980-1995年间的471个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双边共享标准的国家,标准对贸易有较大的促进作用。Otsuki Wilson、Sewadeh(2000)利用引力方程分别研究了国家间食品和农业部门的贸易模式。他们实证检验的结果无论对OECD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适用。因此,被证明引力模型是对双边贸易流量分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很多学者尝试用引力模型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限制作用,如Tsunehiro Otsuki、John S.Wilson、Mirvat Sewadeh(2001)。
(五)局部均衡分析法(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该方法主要用于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系统的影响。Dawn D.Thilmany、Christopher B.Barrett(1997)通过分析供需曲线的变化,研究了技术法规对美国向其他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出口奶制品的贸易影响。他们发现进口规则会增强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信心,这就避免了柠檬问题或对国外产品的不信任。如果法规要求不提供给消费者选择有关产品的信息,这就会使消费者的福利受损,但信息法规会纠正市场无效并增加社会福利。Barry Krissoff,Linda Calvin & Denice Gray(1997)采用静态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苹果在日本、韩国、墨西哥这三个不同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并计算出了限制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等价关税率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程度。虽然他们承认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模型中没有说明进口国在取消贸易限制后对产品的影响情况。Daniel Sumner、Hyunok Lee(1997)的研究则细致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上发生的成本。他们通过分析亚洲针对美国蔬菜的进口规则问题,指出法规能以不同方式在销售链的不同点上增加成本,并且这些法规会影响到国内外的价格水平、外汇流量和贸易量。
(六)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考察TBT影响效果的代表性成果是Michael Gaiorek、Alasdair Smith,Anthony J.Venables(1995)对欧盟规模收益递增的几个部门建立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其假定协调标准可以使贸易成本下降,且分为分割市场、各自定价和统一市场、统一定价两种情况。该研究发现对规模收益递增部门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生产和贸易增长效应和福利效应。Glenn W.Harrison(1996)等人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拓展,增加了从需求方面来解释协调标准带来的收益。他们认为协调的标准应该可以提升消费者购买外国产品的信心,增加国内外产品间的替代弹性。
(七)基于成本或生产函数的方法(Cost or Production Function-Based Approaches)
对TBT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要了解技术法规如何影响生产和出口成本。技术法规会影响固定成本或边际成本,如果能将两者区分的话,就可以通过引入厂商短期成本函数来对其影响分别进行估算,并能预想到两种反应:一是在产量给定时,厂商可以通过改变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的边际生产成本而改变对这些要素的需求。由改变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成本或生产函数等要素——需求方程来估算。二是在生产技术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增加固定成本,如重新设计生产程序的R&D投入、工厂检验和维修、符合报告要求等成本,原则上可以通过改变对固定要素的需求来估算其影响。
三、对研究结果的评述
目前TBT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大多采用以上的分析方法,集中于贸易流量、成本和福利等影响的分析上。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以Swann、Temple,Shurmer(1996)与Moenius(1999)所做的计量分析为代表。Swann对英国1985-1991年的净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了英国和德国的自愿性国家标准、两国间不同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影响。结论表明:一是英国的国家标准对其出口和进口都有正面影响,也就是说其标准起到了向外国表明其产品质量高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对英国商品的需求;二是德国的标准会使英国的出口减少,说明了德国标准具有保护的倾向;三是各国制订特有的标准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国际标准,并由此得出国际标准的影响小是因为国际标准使产品多样性减少引起的贸易的下降,抵消了基于较高规模经济下的贸易增长。而Otsuki、Wilson、Sewadeh(2001)则对欧盟(EU)15国和非洲9个国家1989-1998年食品标准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欧洲对食品中黄曲霉素含量标准要求的提高,对非洲谷物、干果和坚果等食品出口存在负效应(减少60%)。后来,Otsuki、Wilson(2001)将该模型扩展至15个进口国(包括4个发展中国家)和31个出口国(其中包括21个发展中国家),结论是采用国际组织CODEX(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后,与实施国家标准相比能使世界出口量提高。再后来,Wilson、Otsuki(2002)又对香蕉贸易中的病虫害标准进行研究,针对11个OECD进口国家、19个出口国家标准的数据,得出了对标准严格性提高10%,会导致OECD国家对香蕉进口减少14.8%的结论,也说明了对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着贸易的技术性壁垒的巨大影响。最后,John S.Wilson、Otsuki和T.(2004)研究了食品安全标准及对食品中的杀虫剂残留的规定是否会影响贸易流量。他们调查了11个OECD进口国的监管数据及21个出口国的贸易数据(其中包括美洲、亚洲、非洲)发现,进口监管力度每增加l%。即严格限制杀虫剂残留,将导致对香蕉进口减少1.63%。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整体社会福利的影响
Thilmany、Barrett(1997)以及Calvin、Krissoff(1998)采用计算等价关税率和生产补贴率的方法研究了美国向其他NAFTA国家出口乳制品时受到技术法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技术法规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降低,消费增加,因而进口国需求曲线上移;同时,与进口有关的负的外部效应改变进口国的生产条件,进而使本国供应条件发生变化,即供给曲线上移。也就是说,标准不会影响进口国国内生产商,与关税一样具有保护生产商的作用,却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Paarlberg(2002)研究了美国从可能有口蹄疫(FMD)传播的国家进口牛肉的关税保护。美国通过制订最佳关税率使国家福利达到最大化,但存在FMD风险时,最佳关税率的大小对进口存在FMD的风险程度和可能爆发FMD所造成生产损失的程度很敏感。Tsuyoshi Toshimitsu(2008)在环境差异化产品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伯特兰寡头垄断竞争和古诺垄断竞争市场情形下,排放法规对进口环境及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伯特兰寡头垄断竞争市场中,当环境破坏的边际社会价值超过某一特定价值时,对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污染产品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会使环境恶化,并使得净社会福利降低。而在古诺垄断竞争市场中,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会使得总消费者福利增加。虽然一国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根本出发点是保护国民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动植物等免受外来产品的侵害,也就是力图提升全社会的福利。然而,从其对福利的影响可以看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并不必然的导致福利增加,相反由于贸易扭曲的形成,还可能使福利下降。
(三)对成本增加的影响
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9)对4个国家(美、日、英和德)3个部门(通讯设备、奶制品和汽车配件)的55个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调查,考察的目的是看技术标准和相符评估程序对贸易造成障碍的程度,结果表明很少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认为标准的制订没有什么影响,只有小企业认为标准会阻碍对其他市场的进入,为符合标准所增加的成本比例从0到10%不等。这说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水平基本相当,对这些国家并不构成壁垒。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1998)采用调研方法,对美国、欧盟、亚洲和拉丁美洲不同国家信息产业(IT)的公司主管、贸易协会和政府官员进行面谈,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许多IT企业认为模仿、歧视性检验以及认证要求对贸易是主要障碍,即为满足不同国家不同的标签要求、不同的相符评估程序成本最大。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Spencer H.和Rupert L.(2000)研究发达国家SPS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影响,发现由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技能、信息和金融的落后以及发达国家制定的SPS要求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市场方法的不兼容性严重阻碍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Gabriel Sanchez,et al.(2006)利用阿根廷1992年、1996年、1998年和2001年的制造业产业的企业层面的综列数据分析了US和EU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技术法规对阿根廷出口规模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发现US和EU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技术法规将使阿根廷企业向US和EU出口份额下降36%,使出口企业中白领、蓝领就业比例上升,技术人员就业比例上升48%,但总就业人数不变。Maskus等(2007)对17个发展中国家的619个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影响,发现当存在技术法规时,贫困国家的企业短期运行成本显著增加,进口市场技术措施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倾向。他们的研究再一次证明技术法规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Azim Essaji(2008)利用美国农业、矿业和制造业三个产业从96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数据分析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因技术知识稀缺、生产设备落后、熟练人力资源较少等因素而无法迎合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技术法规,因而法规的制定较大地冲击了该类国家的出口,且导致他们无法跻身存在较强技术法规壁垒的产业,而只能将生产限定在不设技术标准或所设技术标准较低的产业。以上研究表明,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水平及经济信息发展的限制,使得其无力应对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法规、标准,因而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而且这一限制主要反应在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上。
四、结论
第一,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是为了保护国内产品免于竞争的冲击,保护人类的健康、安全及动植物防疫,保护生态环境,而人为地设置外国产品或服务流入本国或地区的市场准入障碍,且该障碍主要是以各项技术性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形式存在。因此,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促进和阻碍贸易发展的双重属性,但在现实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属性仍然体现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
第二,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看,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法规和标准制定能力低,再加上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出口的商品特别是农产品、食品等初级产品的能力非常有限;而发达国家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重点在与国际标准协调和与标准相符所做的检验、认证和评估设置的障碍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就使得整个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造成贸易扭曲,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整体社会福利的降低。
第三,国家标准、双边互认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对贸易的影响不同。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对贸易的影响反而小于国际标准,换言之,国家标准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国际标准。原因是由于国际标准减少了各国产品生产的差异性而引起的贸易下降抵消了基于较高规模经济下贸易的增长。双边互认标准对贸易则有很强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