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国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建设论文,执政党论文,以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治国理念,以德治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历史经验为实践依据提出的。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也是对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发展市场经济历史经验的科学借鉴,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治国方略,要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不可缺少的是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并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首先从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看,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就是实行“德政”;第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第三,在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显然,实现这三个要求,是需要党的思想建设作保证的。其次,从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看,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风貌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表率;党的思想建设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现在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加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道德更显示出层次性的特点。例如:在对待公与私的问题上,现阶段社会成员持有公私兼顾、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等不同态度。在诸如理想、人生观、生活方式等问题上,人们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正是上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决定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所谓先进性的要求,是指对先进分子首先是共产党员提出的要求,包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行共产主义道德,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等等。现阶段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但是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并通过他们去影响和教育广大群众。所谓广泛性的要求,是指对广大群众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是现阶段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够做到的。它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道德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奉公守法、诚实劳动的态度,正确的公民权利、义务观念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广泛性的要求是与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广大群众的觉悟水平相适应的,它着眼于从总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培育“四有”新人。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先进性的要求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它更充分地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代表着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前进方向。广泛性是先进性的基础,不讲广泛性,先进性就会失去依托,先进性则起着导向作用,不讲先进性就会失去“灵魂”和动力,就会缺乏“后劲”。因此,执政党的思想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强调当权者品德人格好坏对社会风气的决定性影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随风动。”这里面固然包括着“上智下愚”的唯心论,但重视当权者品德对民众的影响,则是可取的。顾炎武进一步提出: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上能同甘苦,下能共安危。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党风对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性影响。“欲正民风,先正党风,端正党风,重在官风”,这是千真万确的。
在社会转型期,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着空前复杂繁重的任务,核心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但对于领导干部,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最重要的思想基础。
一般说来,权力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方式,支配或制约客体的一种现实能力。简言之,权力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同权力相联系的权力观,就是人们认识、使用和对待权力的根本观点,它包括权力所有、权力目的和权力态度三个基本方面。在阶级社会里,权力观有鲜明的阶级性。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与剥削阶级权力观是根本不同的。
权力所有,即权力属于谁,权力的使用权是谁给的?这是权力观的首要问题,它决定了行使权力的目的和对待权力的态度。封建地主阶级认为权力属于个人。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切封建专制统治者坚持“君权不可失落,君权不可转让,君权不可分割”的统治原则。这是权力私有化的典型。在历史上,“主权在民”的原则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斗争中提出来的,对此的解释是:人民虽然把自己的主权交由国家及国家工作人员行使,但是人民的主权意志不曾交出,政府只是主权者的执行人,人民的主权者地位始终不变。这当然包含有进步因素,但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使“主权在民”至多只是一种形式,实质是“主权在资”,即权力成为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权力,人民只是一个陪衬而已。从根本上说,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才真正实现了“主权在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对权力拥有毋庸置疑的法定所有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掌握领导权的。党的领导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服务。“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2]上级组织委任干部,并没有改变干部权力受托于人民这一事实。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体制、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干部的任命、权力的获得仍然存在着背离群众路线的情况,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在少数干部心中造成一种错觉,手中的权力来自上级的“恩赐”,与群众无关,个人前程与群众“无缘”,因而脱离群众,漠视群众。这是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最大障碍。必须懂得干部手中的权,是受托于人民群众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是公有的而非个人的权力。是来自于民而且要用之于民的。如果把使用权当成所有权,把人民的权力归为己有,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去损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完全可以取消他使用人民权力的资格。
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行使权力的目的。权力总是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认为,人们努力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列宁则把利益比喻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问题在于用权力维护和代表谁的利益。为公奉献还是为私索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使用权力目的,剥削阶级权力观认为权力是谋私的工具,利用手中的权力搜刮民脂民膏是剥削阶级官吏的贪婪本性。相反,共产党人掌权的目的是借助权力这个工具,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为民造福是行使权力的根本目的。表现在实践中,一要重责。权力是一种责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人民给予他一定的权力,意味着他对人民担负了一定的责任,人民对他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权力越多,职务越高,责任越大。干部为人民办事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对人民的恩赐。二要慎权。即正确地、谨慎地行使权力。要以一个勤务员的姿态,鞠躬尽瘁,恪尽职守,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好事,使手中的权力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满意的效果。决不能滥用权力。正确使用权力的标志是让人民满意。三要无私。权力和私利联系在一起,必然导致腐败。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少数干部利益观的错位,想问题、办事情忽视了广大群众的利益,甚至以个人私利作为出发点,“政策向自己倾斜”。对此,我们的干部必须明确,我们党领导的建设和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员干部应当享受制度和政策范围内允许的正当利益,但绝不是超出这个范围,谋取非份的利益。行使权力必须再三思量:是出以公心还是为了私利?以权谋私是可耻的“窃权”行为,必须坚决禁止。四要把对领导机关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来自党的领导作用与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一致性,来自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作用,就是为人民群众提出正确的主张,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作用,就是为人民群众提出正确的主张,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越正确、越有效,就越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人民群众越能发挥主体作用,也就越有利于党的正确领导的实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党的领导作用人格化的体现者,又是群众的组织者、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因而,党的干部应该也能够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经常出现模糊认识和行为扭曲,主要是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只讲对上负责不讲对下负责,又把对上负责曲解为对个别领导负责,唯上司之命是从,甚至对个别领导“效忠”,这是对党的宗旨的背离,也是对党的领导作用的歪曲,说到底,只是对个人的“乌纱”负责。
服从人民的选择和党组织的安排,是共产党人对权力的基本态度。剥削阶级权力观表现为极度的权势欲和升官欲。我国元代严忠济曾露骨地说:“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德国的尼采认为,渴望统治,是意志的最高目标、最高价值和最高体现,是一切存在的基原和动力。如果说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那么,被权力欲所支配的剥削阶级官吏则已成为“人格化的权力”,他们见权必夺,不择手段,嗜权如命,除去升官,不知道有别的幸福;除去丢官,也不知道有别的痛苦。对于执政的共产党员干部来说,剥削阶级的权势欲、升官欲是十分危险的腐蚀剂,它诱发以权谋私,甚至助长个人野心,给党和国家造成极大危害。党的干部尤其是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共产党人在权力面前应有的态度是:当人民需要和党组织安排你担任领导职务时,应勇挑重担,迎接考验,在有限的任期内为人民多办好事,把廉政、勤政和优政统一起来;当事业需要你离开领导岗位时,就应主动让贤,尽一个党员和公民应尽的义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伸手要官、跑官,用各种心思和手段为自己谋取职务。“手莫伸,伸手必捉,党与人民监督在,万目睽睽难逃脱”。党的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应牢牢记住陈毅同志这一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