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鑫,滕亮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列入对照组,给予实施氯丙嗪治疗方法;将同期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列入研究组,给予实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病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实施推广。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15-01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幻觉、妄想、感情淡漠、思维贫乏、行为障碍、意志减退等等,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对于该疾病,常采取药物进行治疗,盐酸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是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有着一定的疗效,但是会引发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有着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为了进一步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为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实施氯丙嗪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并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对研究所取的成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7年1月—2019年1月;选取例数: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方式:共分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40例;选取标准为: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年龄小于75岁、知情并同意治疗、已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女性、内分泌系统异常、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等。两组基本资料:对照组有22例为女性患者,有18例为男性患者;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5.78±6.49)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46±3.17)年。研究组有23例为女性患者,有17例为男性患者;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4.92±6.42)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84±3.23)年。比对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其结果存在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氯丙嗪治疗,具体为:以口服的方式使用氯丙嗪,初始剂量为一次25~50mg,一天用药2~3次,每间隔三天可增加一次剂量,最高剂量为一天600mg。

研究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有四个方案,具体为:(1)以口服方式使用利培酮片,初始剂量为一次0.5mg,一天用药2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加剂量,可缓慢增加至一天2mg。(2)以口服方式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初始剂量为一次6mg,一天用药1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加剂量,可缓慢增加至一天12mg。(3)以口服方式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初始剂量为一次25mg,一天用药1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加剂量,可缓慢增加至一天35~50mg。(4)以口服方式使用奥氮平片,初始剂量为一次10mg,一天用药1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加剂量,可缓慢增加至一天20mg[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从四个项目实施评价:阴性症状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病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评价方法为分数制,分数越低则表明患者恢复越好,治疗效果越显著。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7.0软件来计算此次研究的数据,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病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阴性症状、抑郁、简明精神病理、生活质量等评分比对(x-±s,分)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造成多系统智障等特点,为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来进行,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五氟利多等,该类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对于其他症状的作用不大,且该类药物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的使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帕利哌酮、阿立哌唑等,该类药物能有效阻断患者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对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等有高效作用,而且使用该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可加快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恢复,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3]。此次研究,结果为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病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玮欣,程宇琪,许秀峰,等.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的脑功能磁共振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4):278-279.

[2]管欣,刘强,唐文熙,等.基于决策树模型对我国5种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一线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7,21(17):2101-2106.

[3]王邦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9):68-69.

论文作者:张鑫,滕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鑫,滕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