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经济掠影 韩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掠影论文,大关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海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外经济掠影
韩国在树起“出口立国”大旗30余年后,终于突破出口1000亿美元的大关。截止1995年9月末,出口总额达905.77亿美元,与1994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3.3亿美元。进入10月份以后,平均每日亦增长3.8亿美元,10月末超过1000亿美元。
韩国继1964年出口突破1亿美元之后,1971年达到10亿美元, 1977年达到100亿美元,1988年超过500亿美元。但1994年进口先行突破1000亿美元。
1994年,进出口总额达1985亿美元,其中,出口为962.63亿美元,进口为1023.18亿美元,与1993年相比,各增长17.1%和22.1%。 1995年的出口增长率截止9月末为34.7%,进口增长率则高于出口,为36.4 %。
在总交易规模方面,截止1995年10月16日,出口累计949.95亿美元,进口累计1055.81亿美元,进出口合计创2005.76亿美元记录。韩国的总交易规模于1947年超过1亿美元之后,1967年达到10亿美元,1974 年达到100亿美元,1988年突破1000亿美元。
1995年末,总交易规模预计达2600亿美元。出口预计达1200—1290亿美元,进口预计达1350亿美元。1994年,韩国交易规模居世界第13位,1995年上半年,超过新加坡而进入前12位,1995年下半年,又继续与中国竞争第11位。
目前,年交易规模在200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包括韩国在内,只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香港、荷兰、比利时、中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
韩国贸易规模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超过50%。1987年贸易依存度为68.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虽然有所下降,但1995年仍可达50%左右。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是由出口创造的。
出口带来的雇佣效果也很大。虽然出口产业高级化与雇佣率成反比,但是据分析,一般出口100万美元时的雇佣人数为40。 也就是说, 1995年依赖于出口的雇佣人力超过360万名,相当于2100 万全部就业人力的17.1%。可见,出口是带动韩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在韩国出口刚刚崛起之时,即60年代初期,农、水产品和矿物出口最好。1961年出口达0.4亿美元,1962年达0.5亿美元。其中,铁矿石出口最多,然后是重石、生丝、无烟煤和乌鱼等。自1965年起,纤维织物类跃为出口的代表性商品,并在20多年间处于领先地位。
鞋类出口到90年代初为止亦很威猛。在出口品种先后次序中,1991年鞋类曾跃为第2位。但随着美国企业生产基地向东南亚的大举转移, 依存于OEM(原设备厂商)的出口企业急剧萎缩, 不过几年就被挤出出口前位。
今天,在出口1000亿美元的时代,半导体等尖端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力商品。1994年,半导体出口达129.8亿美元, 作为单一品种最先突破100亿美元。1995年,出口最多的仍为半导体,预计可超过200亿美元。此外,预计电气、电子产品出口亦可达145亿美元, 从而巩固其出口主力商品的地位。
过去30多年间曾作为韩国出口商品标志的纤维织物类,1995年亦将首次突破100亿美元,重视其以往的势头。
在1995年的出口中,汽车宣传收效颇丰。1994年,汽车出口虽然只有52亿美元。但1995年预计可增长57%,达到82.8亿美元。汽车出口增长继73%的半导体出口增长率之后,可创第二高记录。
钢铁、化学产品的出口也很看好。钢铁出口预计1995年可达71.7亿美元,而前一阶段未曾进入出口前位的化学产品,1995年亦可出口86亿美元,进入前5位。
目前,在整个出口中,69%为重化学产品,轻工业产品不过26%。重化学产品出口的扩大是值得肯定的。
近年来,海外对韩国商品的认识逐渐好转。1995年9月份, 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以2265名海外买主为对象,进行了设问调查,结果表明,在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中,韩国产品的质量为最好。
另外,在韩国出口的未来走势问题上,韩国国内专门机关意见一致,都认为出口将持续增加,只不过根据分析角度的不同,对于增加幅度的估计存在着较大差异。韩国开发研究院预测1996年出口规模为1384亿美元,产业研究院预测更多,为1459亿美元。而统率海外贸易馆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通过海外市场调查,预测为1543亿美元,又远远大于上两个机关的预测数。
然而,需要克服的问题也很多。首先是正在扩大的贸易收支赤字问题。估计1995年赤字可达100亿美元左右。
民间企业界认为,从韩国的经济规模来看,赤字规模并不成为问题。100亿美元的赤字规模只不过是总交易量的3.8%,因而赤字造成的影响足可以由其他部门吸收。问题倒是政府过分担忧赤字,从而采取过激的处理方法。
财界担心的问题是,出口政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出口扩大未能使经济效益相应得到改善,这也是个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出口效益已达到极限。1995年,形势虽有好转,但中小企业仍在接连关闭。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生产资料产业不够发达,使得进口增加紧随出口增加之后。因此,对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收支赤字在增大。截止1995年9月末,贸易收支赤字对日本达120亿美元,对美国达52亿美元,对欧洲达20亿美元。结果,相当于是从发展中国家挣钱回过头又交给发达国家。
韩国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出口1988年为415亿美元, 占整个出口额的68.4%。这一比重以1988年为顶点逐渐下降,1995年预计为49%。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估计将超过50%。
从积极开拓市场,形成出口市场多边化来看,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在发达国家市场中的占有率日益下降,却是个大问题。专家们提出,巩固在发达国家市场中的地位,其重要性不亚于开拓新市场。现在,发展中国家虽然是韩国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是,一旦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业化从而与韩国形成竞争关系,那么,韩国的出口很可能会陷入危机。
据权威性分析,仅仅依靠几种主导性产业的发展,不可能谋求出口的持续增长。没有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出口增长只不过会成为泡影。从象征产业高附加价值化水准的技术贸易收支来看,1994年,韩国技术出口额为1.1亿美元,进口额为12.8亿美元,进口达出口的11倍。 而同期美国技术出口为152.9亿美元,进口为26.4亿美元,出口为进口的5.7倍。
1995年9月,韩国贸易协会以500家出口企业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韩国出口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出口商品的53%以上已进入成熟期、衰退期,而处于引进期、成长期的商品不过47%。由此看来,如果不积极开发新产品,不大力发展生产资料产业,就连现有的出口市场也可能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