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鼎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海绵城市具有与海绵比较相似的特征,其吸水以及放水的功能都较为强大,该类城市将自主地调节城市干湿度,使得下雨时不至于洪涝,干旱时降低城市的干旱程度,尽可能地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许多国家尤其是干湿气候明显的国家都积极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平衡效果。海绵城市的概念一经提出,在我国就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海绵城市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但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人员应及时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促进海绵城市的有效发展,发挥其自身的功能特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问题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阐释,对海绵城市环境效益、误区、成本和效果进行探讨。
1海绵城市的概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推进,我国一些城市会因地理因素极易产生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在此背景下,我国诞生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比较形象化的描述,它主要是指当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及水问题时拥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的时候城市可以类似海绵那样进行吸水、储水、渗水等,当城市需要时再将水进行释放。海绵城市是当今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概念,与传统的城市防水工程相比,它主要是通过建筑、广场及道路等多种基础设施,建立起低影响的利用开发雨水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当地陆地、水源及空气的影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强调场地设计的整体性,注重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系统。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三大理念有:(1)充分利用降雨资源,可以在城市内部进行循环使用。(2)将城市场地建设与雨水管理工程结合起来。(3)积极利用天然土壤及植被,提高雨水利用效率。通过上述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2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城市建设技术问题
因为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才刚刚开始,对城市建设技术还不熟悉。同时,所负责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尚未建立相关制度,缺乏“海绵城市”建设监理制度。海绵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监督,在城市设计中没有标准可循,只能根据设计师自身的经验进行“海绵城市”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案的设计往往不能发挥“海绵城市”本身的作用,对海绵城市的后续维护和功能维护,相关技术相对国外比较落后。
2.2群众对建设海绵城市思想认识不足
我国仍然缺水。在促进雨水迅速排放的基础上,百姓对雨水的利用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海绵城市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修复城市脆弱的生态系统。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宣传和呼吁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使公众能够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改变海绵城市的观念。
2.3对海绵城市缺少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推广探索阶段。海绵城市建设法律法规不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混乱。对海绵城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者应当尽快拿出较为完善的文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措施
3.1城市建设理念转变
现如今,虽然我国城市建设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时间不过几年。因此各个区域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内涵,认识到其中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建立整体完善的海绵城市系统。除此之外,各区域相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理念上也需要发生积极的改变,即由传统单纯排水系统的建设,到经济环境、社会需求多级目标的转变;将区域统筹工作与海绵城市中各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只有当相关部门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建设多功能的海绵城市,才可以让城市具有抵抗自然灾害的“弹性”,进而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部分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够清晰,很容易导致出现功能适用错误及过分夸大功能的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绝非简单的城市排水系统,这样是无法解决城市所面临的水问题。
3.2蓄水系统方面的建设
传统城市的生态环境主要针对单一的树木以及灌木层面的建设,在蓄水系统方面缺乏相关的更多选择。“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的湿地公园,力求城市本身的生态面貌得以完整地保存,弥补了传统城市的生态环境主要针对单一的树木以及灌木层面的建设,在蓄水系统方面缺乏相关的更多选择的缺陷。城市对雨水的储存容量能力对城市的旱涝季时水环境的调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城市的旱季,至少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能够得到基本的供应,在城市的涝季,城市路面或者坡度较大的地区急湍的水流可以得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二者的自然水资源可以内部得到良好的互补效果,进而最大化利用雨水且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良好的保障。
3.3过滤系统方面的建设
自然水资源是城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雨水并不能直接为人所利用,因为其中含有不少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害的杂质,所以雨水的初步过滤以及净化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成功会将其所具备的绿化效能充分运用,雨水的初步过滤便可放心地交由该建设系统,然后绿色植物对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可以进行充分地吸收,除此之外,在土壤中可以人为适当地增加含有较为细小的砂砾和具有吸附性的木炭作过滤层来过滤雨水。通过上述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过滤雨水,而且对绿色植物的营养及其地根系生长和呼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4全社会树立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客观而言,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虽然名词相对新颖,该工作近几年才在国内较大规模开展,但是其理念和某些类似做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国内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大可不必认为其太过新颖或高深而不敢涉足。这是需要转变观念之一。目前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动辄巨大投入。事实上,可以实践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方面很多。按照《指南》原则要求,海绵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尽量保留现状,控制开发规模。因此,建议首先重视自然生态的合理保护和修复,减少后期改造投入。也应从细微着手,逐步修复人类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现在存在一方面不断投入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大量新建建设项目未按低影响开发原则理念实施的情况,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建议新建项目,从长远考虑,不分规划区域,严格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行低影响开发,减少浪费,提高效益。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项目建设理念,深入贯彻海绵城市理念。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由城市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所造成。海绵城市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中国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在解决人类和自然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海绵城市”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绵城市”的技术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未来的发展将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彭翀,张晨,顾朝林.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响应[J].南方建筑,2015(3):91~92.
[2]夏闻雨,吕永鹏,张辰,尹冠霖,李谐然,李雨霏.美国蚊蝇综合管理措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与应用[J].给水排水,2016(12).
[3]刘雅婧,倪琪.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以海盐中兴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6(12).
[4]宋泽海.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规划的实践分析——以兰州市滨河路为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5).
论文作者:王科科,师丹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雨水论文; 理念论文; 我国论文; 水资源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