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好教材--评“目的183;核心183;追求”_为人民服务论文

为人民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好教材--评“目的183;核心183;追求”_为人民服务论文

一本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评《宗旨#183;核心#183;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本论文,思想教育论文,为人民服务论文,宗旨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刘仁学、范军和张森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重点项目出版的《宗旨·核心·追求——为人民服务理论与实践新探》一书已经出版了。这是一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讲政治,弘扬时代主旋律,开展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本书第一个特点是,它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一系列论述为依据,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全书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分为《理论篇》、《实践篇》、《教育篇》、《党建篇》四部分进行阐述和论证。理论篇集中回答了为人民服务理论的形成及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发展,其中包括为人民服务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实践依据和主要内涵,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与实现载体,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理论的强大生命力,面临的挑战和伟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实践篇集中回答了为人民服务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中的历史地位、指导作用和具体要求,以及为人民服务思想道德和行为养成的机制构建问题。论证了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高要求;为人民服务思想道德和行为养成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组织机制。教育篇集中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阐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是社会主义社会主宰人们心灵的权威思想,是全社会的主流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效措施;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对全体人民教育要在各行各业普遍开展;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形式主义,坚持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中,要注意有说服力地引导人们走出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澄清人们一些模糊认识。党建篇集中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如何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为核心加强自身建设。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是共产党员的永恒追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党风建设的根本要求。论证了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高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另一个特点是,它在以往为人民服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探索,在几方面具有开拓和创新。第一,书中提出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影响,中外近代民主观念的启蒙,特别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为人民服务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青年毛泽东在踏上革命道路之后,曾广泛涉猎了古今中外道德哲学,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找到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动力之后,才完成了人生价值理想历史性跨越,从而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第二,书中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为人民服务理论的产生,有其丰富的革命实践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蕴育了为人民服务理论的产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形成的血肉联系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内部同志式关系的体现。第三,书中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为人民服务理论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21年到1935年。这个时期,毛泽东党建学说和群众路线思想已初步形成,为为人民服务理论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第二个时期从1936年到1944年9月。这个时期,毛泽东建党思想不断走向成熟,作为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服务理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毛泽东不仅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概念,而且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第三个时期从1944年10月到1949年9月。这个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等对为人民服务理论作了更深层次的论述,以全党的集体智慧,不断完善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体系。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正式写入党章。第四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76年10月。这个时期,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人民服务面临执政的考验。党要解决执政条件下如何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防止腐败分裂,避免脱离群众。但是在“左”的路线横行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受到严重地歪曲、干扰和破坏。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第四,书中对为人民服务理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发展和新特点作了新的探索,全面阐述了党和邓小平以及江泽民等对为人民服务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出为人民服务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新发展主要之点是:提出领导就是服务论,衡量人民利益标准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论,发展市场经济目的论,反腐防变保持本色论,“四有”新人论,人民公仆论。

本书第三个特点是,它在考察为人民服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研究了为人民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理论的科学内容。书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基石。为人民服务有着丰富的内涵,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内容,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为人民服务是立党之本,立国之本,是共产党的政治宗旨和全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标志之一。

本书第四个特点是,它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全面阐述了新时期如何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如何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书中提出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内在统一性,为人民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层次性,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相融性。在政治建设方面,书中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党领导国家的全部任务,是人民政权建设的最高标准,是党和国家公务员的永恒主题。在思想教育方面,为人民服务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思想历史超越,是中华民族传统理想人格在当代的升华,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人生价值定位。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导航仪,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社会稳定的支撑点;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要引导人们走出认识误区,其中包括“过时论”、“对立论”、“无关论”等。

本书第五个特点是,它全面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政治宗旨和共产党员的政治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所包括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中心内容。作为党的政治宗旨主要体现在:它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共产党人和党的领导者一切言行的最高标准;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准。作为共产党员的政治观、历史观、人生观主要体现在它是共产党员的根本立场、最高党性、唯一选择、永恒追求。作为党风建设,它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内容,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根本要求,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关系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为人民服务是全党和全社会永远不变的精神支柱,全党全社会要共同做好这篇大文章。

标签:;  

为人民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好教材--评“目的183;核心183;追求”_为人民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