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_宋书婷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_宋书婷

廊坊市惠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因此,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地区政府纷纷加大了生态园林的建设工程。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引言

生态园林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构建更优质的城市环境而助力。植物配置作为生态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巧妙安排植物种类,能够实现净化城市空气、增强环境美感的目的。

1 生态园林概述

生态园林其关注整体园林工程的生态效果,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绿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态园林本身可以对环境进行美化,同时构建一个更加宜人的自然景观,在城市当中更好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备很强的艺术美感和观赏效果。生态园林本身也能够通过发挥植物的蒸腾作用,实现对周边气候的调节,降低污染和噪音,净化空气环境。

1.1环境保护功能

由于生态园林是根据特定地区的潜能,重建其天然林,而天然林复杂的组成及紧密的结构,对于雨水的截留、污染的滤清、减缓外来压力的冲击,都能发挥其最佳的功效,所以对于环境的维护较为周全。

1.2 拥有天然林的价值

因为是依其潜在植被选植各演替阶段优势树种的小苗,因此适地性强,生长容易,对于环境压力有较大的忍耐性。当它成林时和天然林无甚差别,且能融入自然生态体系之中,所以生态园林塑造出来的虽然是称为人工林,但是所拥有的却是天然林的价值。

1.3 缩短天然林的恢复时间

由于自然恢复成林需漫长的岁月,因此若能在森林恢复的过程中,介入人为的力量,将森林演替各阶段优势树种的苗木植入,如此则可缩短自然演替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 10年之内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森林,有利于土地的保护。

1.4 养成后减少维护管理

由于所栽植的是顺应当地自然演替,且在当地都至少适应了长久岁月的植种,苗木多能适地生长。和天然林一样,老树死亡之后来自土壤种子库的幼树,顺势接续老树的生态地位,所以森林能够始终维持不变,因此生态绿化在森林养成之后,减少维护管理。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2.1.1 保证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是本地植物和本地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保垒。避免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本地物种,营造的孔隙、多样化栖息地、湿地及多层次适当比例混植密林区或原生草原。

2.1.2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作为生态园林的关键所在,因此,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需要牢牢把握生态位,从而利于植被功能的良好发挥。通过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尽情发挥不同植物的生态特征,确保植物种类之间产生良性影响,利于其协调生长。同时,通过考虑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避免出现由于植物选择不当导致植物恶性竞争的现象。此外,运用多种植物有利于整个生态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出现有害生物,从而为后期的植物维护工作提供便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 循环与再生

一般区域植群稳定是由空隙期、建造期、成熟期及退化期在地景上呈镶嵌状分布,且轮替取代的移动状镶嵌的块集动态,因此,构建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宜着重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避免大比例硬件设施铺设。

2.1.4 统一均衡原则

由于植物种类数量众多,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时要先了解植物,选择符合环境要求并保证设计美观的植物,实现植物配置的统一性。同时,通过合理控制植被比例,给观赏者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以外,植物配置时还需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保证植物与周边的环境协调统一。例如周边的自然植被大多枝繁叶茂、色泽浓郁,那么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避免选用浓郁繁茂的植物,尽量选择清新淡雅且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让观者感到愉悦。

2.1.5 经济及高效率

以最少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有效地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来满足人类游憩功能。避免使用大量的化肥、花坛植物,减少人工修剪、干扰以及妨害。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

3.1 观花与观叶植物的巧妙结合

观花植物往往花型艳丽、花香浓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例如牡丹、月季、蔷薇等,而观叶植物主要是叶形具有特色,例如松树类。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人员在植物配置时会采用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巧妙结合的配置方式来增加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当然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植物搭配方式,例如针对较大范围的淡绿色草坪进行搭配,设计人员可以选用暗绿色的油松亦或是深绿色的樟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的同时,保证不破坏柔和的意境。

3.2结合当地气候配置

常绿阔叶林发育在东北区的山坡及山麓,在夏雨型的气候区亦可出现在阴湿溪谷,其组成树木如香楠、树杞、乌心石、樟树、稜果榕等,可栽植于水湿较充沛处,另有耐旱性较高的雀榕、正榕、山枇杷、杨梅、杜英、软毛柿等。(2)半落叶林是夏雨型气候的主要林型,由于冬季雨量少,此种森林具有多数落叶树种,而森林下层亦混合若干常绿树,在可供绿化栽植落叶树中,属当地分布的有九芎、苦楝、朴树、糙叶树、山黄麻、水柳、乌臼等;若当地是夏雨型气候,可供利用的落叶树更多,如白鸡油、黄豆树、烂心木、克兰树、食茱萸等。

3.3确保景观价值

在植物配置上也应该考虑到整体园林的景观价值,对于整体群落的景观价值更好的突出,实现艺术和科学的有效融合。在实际配置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对于不同植物的造景功能进行合理的考虑,结合整体群落配置效果方面的需求和人们观赏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让整体景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点。与此同时,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其景观外形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配置上也应该考虑时间方面的变化,更好的对于整体景观价值进行提升。例如,花坛的植物配置上,可以选择具有一致株形、花期、花色的花卉,保证配置的协调性,同时也要保证配置的合理性以及设计的独创性,积极突出设计主题。

3.4注意季节性

由于大部分植物属于季节性植物,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考虑到季节更替的情况。通过合理的季节性配置,让观赏者一年四季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致,避免产生审美疲劳。例如在春季,通过花期较早的迎春花打开春的大门,随后是桃花、梨花等依次比美;夏季可以考虑选用紫藤萝等,或者在池中种上荷花供游客避暑赏荷;秋天是黄叶、红叶的色彩,可以选择银杏、红枫等增加秋意;冬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为了增加园林的可看性,需要适当种植些抗寒的绿色植物,例如雪松、梅花等。设计人员通过充分考虑季节的影响因素,让观者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美好事物。

3.5合理使用本地植物

由于各地气候环境等因素不尽相同,并不是所有植物都适合当地种植。本地植物往往比其他植物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因此,通过合理选用本地植物,可以提升植物存活能力,且便于控制园林投资。此外,应用本地植物更容易突出生态园林的地方特色,便于将生态园林打造成为当地的独特风景,从而增强当地居民对园林设计的认同感。最后,当下比较热门的花境植物配置,这种植物造景形式往往更加自然、灵活,且所含的植物种类更加丰富。花境植物配置在参考上述植物配置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层次与质感,因为花境植物配置致力于打造一种立面效果,希望给人呈现出高低错落的艺术观感。一般情况下花境需要具备 4~5 个层次才能具备较美好的视觉观感。

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对设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为了保证生态园林的设计质量,设计人员要注意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在遵循植物配置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植物,从而为居民打造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任丽娟,沈雅.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J].现代园艺,2016(4)

[2]宋英杰,彭建龙.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分析[J].智能城市,2016(4)

[3]任丽娟,沈雅.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J].现代园艺,2016(4)

论文作者:宋书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_宋书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