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格局均衡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均衡论论文,格局论文,政治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均衡与失衡交叉: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均衡与失衡相互夹杂、相互演化,这既是历史真实,又是现实写照。所谓政治格局均衡,应指世界政治体系内的各种战略力量相互牵制的机制刚健,从而能够有效保持政治均势的政治结构形态;所谓政治格局失衡,情况则与之相反。笔者的结论正是依据这种界定做出的。
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虽然较之冷战时期已有重大改观,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当时政治格局的延续。冷战时期,东、西两个政治集团尖锐对立,国际局势始终笼罩着紧张气氛。然而,尽管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西方尚有其他政治、军事集团)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接近于势均力敌,因而在客观上起到了均衡世界格局的作用。在其作用下,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各国有机会从事和平建设。无可否认,冷战时期的政治失衡始终与政治均衡相交叉。在两大集团内部,美、苏两家以“家长”自居,恃强凌弱,各成员国不同程度地处于屈从地位,由此形成第一级次的政治失衡;在两个集团之外,尽管各国人民反帝、反殖、反霸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由于他们是新生力量,尚嫌羸弱,旧势力对他们的政治、军事高压与经济分割仍随处可见,由此形成第二级次的政治失衡。政治失衡加重了政治黑暗,增添了不安定因素,也给世界发展埋下了隐患。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政治均衡与政治失衡都以新的形式出现,表现出更加复杂的特质。通常认为,“一超四强”的政治较量、彼此消长,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定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超”即苏联解体后仅存惟一超级大国美国,论综合国力,美国远超他国。由其本性与实力所决定,美国前所未有地扮演世界警察与宪兵的角色,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亦暴露无遗。不过,世界上许多重要政治力量已经和正在形成,“四强”,即其中要者。“四强”指欧洲联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其中的欧、日、中稳步增强、竞相媲美,尤其是中国,历来主持国际公道,维护世界和平,是充满和平前途的政治力量。俄罗斯虽相形见绌,但军事大国的状况未变,仍有强大威慑力量。“四强”与美国有分有合,有较强的“分庭抗礼”的实力。“四强”之外的印度、巴西等大国曲折发展,逐渐强盛,也是不可低估的政治强者。各大国的磨合,促使政治均势再次形成,它迫使美国有所收敛,在许多情况下不得不遵守“游戏规则”。相对政治均衡是阻遏世界大战爆发的强劲因素,有利于各国的发展与繁荣,可谓弥足珍贵。
令人不无担忧的是,在冷战时期的相对政治均衡是游移不定的,易于为政治失衡的格局所替代。当今的世界舞台,各种政治力量分化改组频繁,敌友往往难于辨识,相对弱小者茫然无所适从。原本是超级大国的美国,因独家填补了逝去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即前苏联的政治真空而更加坐大诸方,它经常处于攻势,时而不择手段地“制裁”某一国家,令这些国家猝不及防、蒙冤受屈。一个极端危险的事例是1999年的春夏之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置国际法与公认的国际准则于不顾,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实施长时间的狂轰滥炸,并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些野蛮行径的出现,说明世界政治格局面临严重失衡的危险,这种政治失衡是政治倒退现象,若国际进步势力不能对此有效地加以抵制,则会日益威胁世界和平,愈来愈阻止全球发展的历史进程。政治失衡是人们务必高度重视的国际焦点问题,它的解决与否以及解决得好与坏,关系到世界各国与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此,全世界人民有权利、有义务积极行动起来,阻挡政治失衡的扩展,促进动态政治均衡的趋势,用以酿制人类美好的未来。
二、关于构建理想的世界政治格局相对均衡模式的逻辑推导
尽最大努力构筑世界政治的均衡格局,防范世界政治的失衡格局,这无疑是当代各国人民的共识。问题在于构筑何种逻辑均衡模式方属胜算,问题还在于经过何种逻辑推导才可能科学地设计之。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推导应大体如下:明确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条件,那就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减少乃至消除霸权主义对相对均衡政治的危害,由此形成相对均衡政治发展的宏大与宽松的空间;在解决首要前提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出世界政治的相对均衡理想模式;充分认识到这种理想模式的至关重要性,以其为理论基础并在它的指导下,去进行政治实践。通过长期、曲折、复杂、艰巨的努力,争取问题逐步得以解决。上述逻辑推导的“三步曲”,既存在历时性,又存在共时性,既可分解开来,又需融为一体。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世界政治平衡与健康运行,保障全世界人民的安全与增多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一般来讲,霸权主义有五大特性,即恶劣性、狡诈性、顽固性、历久性与广布性。首先是其恶劣性。霸权主义就意味着蛮横无理、肆意妄为,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倍感压抑,就不得安宁。可以说,它们是政治均衡的最大危害者,是政治失衡的主要祸根,反对霸权主义被定为构建世界政治均衡格局的首要前提条件诚不为过。其次是其狡诈性。霸权主义多善于伪装,它们总是变幻手法蒙蔽世人。在当今,它们常常打着“人权”、“人道主义”的幌子干涉他国内政,干下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需撕破霸权主义者华丽的外衣,识破并揭露其“庐山真面目”,不让他们的阴谋诡计得逞。其三是其顽固性。搞霸权主义的多是帝国主义国家,它们的本性中就包含霸权因素;霸权主义者又多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为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他们往往会采取疯狂的行动。善良的人们不能对他们抱有幻想,更不能掉以轻心。在与他们的斗争中,要有付出代价、付出牺牲的思想准备,拼死搏击,以求胜利。其四是历久性。霸权主义古今皆有,当今尤甚。可以预想,只要存在适宜的政治土壤,将来它还会继续滋生。人们需长期坚持与之斗争,不能有麻痹、松懈、厌战的情绪。其五是广布性。霸权主义的广布性有两重含义:一是分布广,有世界性霸权主义,也有地区霸权主义;二是影响面大,它们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世界性霸权主义势力最强,气焰最嚣张,危害最大,是我们反对的主要对象。霸权主义如能在较大程度上被慑服,则非常有利于人类打开构建世界政治均衡格局的通道。
世界政治相对均衡格局的理想模式应做如下表述:(1 )主题:以人类崇高政治价值理念为准则,它是公道与平等的国际政治。(2 )思维逻辑:以递归论思维为“制导器”,命题的“给定值”需回归到最高政治理论的“已知值”。(3)内容设定:包括“一极—多极”、 “对抗—合作”、“欺压—平等”等三个既相互平行,又依次递进的宏大命题。每一命题都由正向理念与负向理念共同组成,“多极”、“合作”、“平等”为正向理念,“一极”、“对抗”、“欺压”为负向理念,正向理念系我们所热切追求者,负向理念为我们所坚决摒弃者。一极主宰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畸轻畸重,就意味着霸权主义横行天下,也就意味着众多政治势力被迫屈从。果然如此,世界政治格局只能是严重失衡。若多极化,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各极旗鼓相当,任何政治势力都无法“鹤立鸡群”,于是世界政治相对均衡的格局就有望构建起来。综观世界历史,有太多的政治对抗。对抗搅得天下不宁,对抗引发无数战争。当今政治对抗所产生的危险性尤为巨大,一旦导致核大战,后果不堪设想。若在多极世界的基础上,减少政治对抗,增加政治合作,则多方受益,其乐无穷。考察政治失衡,大凡因强权政治作祟所致。强权政治做俑者大施淫威,恃强凌弱、雄悍刁蛮,造成不可胜数的政治恶果。若实现多极制衡与各方政治力量的有力合作,强权政治的欺压行为就会大为减少,平等政治就会凸现出来,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日益光明起来。世界政治相对均衡格局的理想模式不可或缺,但构建理想并非目的,目的在于变理想为现实,而变理想为现实又必须深刻面对途程问题。
三、有效途程:现实的世界政治格局相对均衡态势的量化指标、基本手段与必备条件
有效途程的量化指标,实际上是世界政治相对均衡理想模式内容中三大正向理念的具体化,它们有极强的目的性,给定了人们政治实践的范畴与领域。其一,“多极”的量化指标。惟一的超级大国的政治行为要有所限定,若任其所为即无政治均衡可言;“四强”即中、欧、日、俄的政治行为应保持动态平衡,它们需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以便保持抗衡超级大国的主干力量的地位;“一超四强”对“新极”的出现应持宽容态度,应将它们的积极政治行为视为推动世界政治相对均衡格局进程的有效力量;无法称“极”的广大中、小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非无足轻重,它们的积极政治行为同样是形成世界有效政治均势的助推力量。其二,“合作”的量化指标。当今世界的政治与军事盟约,多是冷战的产物,它们已不合时宜,例如北约即是如此,国际上不能允许它为所欲为。拟议中的“导弹防御体系”更属冒天下之大不韪,没有任何出笼的理由;国与国之间建立某种战略伙伴关系无可厚非,它们多是防止对抗的有益形式,今日之中俄关系,既不对抗,也不结盟,即此类事例之一;出于合作目的而建立的某些区域性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同于旧式盟约,它们有利于地区的共同繁荣,亦可减少地区摩擦,总体来讲利大于弊;实行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联姻”,让不同色彩的文化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样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最后,消除冷战思维,国际上不因意识形态、价值观、社会制度之不同而影响正常的国家关系,更属必要。其三,“平等”的量化指标。世界大家庭不需要“家长”,更不需要霸主,此应形成强烈共识;主权至上,不得以人权压主权,对西方错误的人权观及其“双重标准”需给予坚决的批判和斗争;需重申并强调不干涉原则,任何国家不得干涉他国内政;各种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需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弱小国家,国际上必须遵循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的原则。上述“多极”、“合作”、“平等”等三项量化指标连为一体,形成严密结构,它们既是世界政治相对均衡格局的“起始”,又是该格局的“归宿”。
如果说量化指标是有效途程的“起始”与“归宿”,那么,以基本手段恰当实施量化指标,即可谓有效途程的“过程”。基本手段正确,创建相对均衡政治格局则会事半功倍,若基本手段不正确,创建这种格局则会举步维艰,甚至使这种格局无由面世。国际上越来越被首肯的正确手段大体如下:其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国际关系准则经长期筛选,最优者当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国家应严格遵守之,在此基础上,具体的政治活动可适度灵活。其二,求同存异。各国国情不同,社会形态颇多差异,存在意见分歧在所难免,在处理分歧时应求大同、存小异,不激化矛盾,求得和睦相处、利益共享。其三,搁置争议。国与国之间因利益不一致而时有争端,其中的领土争端往往最为尖锐。主权问题虽不容争议,但许多政治难题可暂时搁置,待时机成熟再行解决。原因在于和则两利、斗则俱损。其四,政治协商。各国政治家应多接触、多协商、多谈判、多合作,许多政治分歧可由此分解,许多政治争端亦可由此缓解,甚至是化干戈为玉帛。其五,团结反霸。各国政府与人民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广泛联合起来,共同对待霸权主义,这对创建世界性政治均势至关重要。完成上述“过程”,创建世界政治相对均衡格局的战略目标即可基本达到。
在国际政治问题上切不可不切实际的过于天真,有了量化指标与基本手段,还需有必备条件,由此才有可能构建起相对均衡的国际政治格局。必备条件很多,主要有三,它们分别是各国领导人均衡政治观念的增强,国际和平与民主势力的壮大,各国、特别是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均衡增长。各国领导人、特别是各大国领导人,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国际政治责任,他们若多能恪守协作发展、共创繁荣的政治理论,并积极而又真诚地采取相应的各种政治步骤,对均衡政治的创建当会起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否则,会对均衡政治构成严重威胁。均衡政治的发展又迫切需要国际和平与民主势力的热情支持,若他们要求平等相等、友好相处的呼声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愿望能够汇集成时代主流,就可以有力地抵挡反动的政治势力,均衡政治的构建也就充满希望。政治历来以实力为后盾,“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是至理明言。它们告诉人们,各国、特别是各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需同时均衡增长各国的经济实力,军事上要均衡增长或均衡削减。只有这样,它们才能互相牵制、平等协商,问题才多能在互相尊重与互相谅解的氛围中得以解决,长久的世界和平也才能得到保障。世界各国人民应努力开创这些必备条件,为构建世界政治相对均衡格局做出各自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