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资本供给统计描述与分析方法研究_经济研究论文

全社会资本供给统计描述与分析方法研究_经济研究论文

全社会资金供给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给量论文,全社会论文,资金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运行表现为以均衡价格为杠杆的,以各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价值运动过程。资金作为价值运动的实现形式,其总量和结构情况如何,不仅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最综合性的反映,而且是影响今后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宏观经济总量是否平衡,微观经济运行是否存在困难,都与资金运行状况密切相关,并且最终都会通过资金的运行状况反映出来。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问题是国民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的资金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

一、有关全社会总资金的两种观点及其评述

资金是大家熟悉的概念。对什么是全社会总资金,理论界看法不一,目前尚未有被普遍接受的、确切的定义。在众说纷纭中,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两种,即“生产建设性物资资金说”和“最终产品资金说”〔2〕。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生产建设性物资资金说”认为:“社会总资金是指用于生产和建设方面的物资的价值形态”。这一定义强调资金的生产性和增值性,是根据马克思关于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定义推演出来的。我们认为,这一定义在如下方面值得商榷:第一,把构成全社会总资金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排除在外,忽略了金融资产在数量和作用上对全社会资金运行的巨大影响;第二,物资和现金等金融资产虽然具有不同形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的转换是容易实现的,上述定义对这一点缺乏应有的认识;第三,把物资划分为用于生产建设与非生产建设两种不同性质,忽略了二者实际上是可以相互融通的事实,因而极不合理。因为非生产建设部门以及居民家庭拥有的为数巨大的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可能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进入资金市场,成为全社会资金总量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所以,撇开这部分资金就无法正确反映全社会资金的全貌。

实际上,经过多年讨论,我国理论界已经放弃限制性生产概念,不再对各部门加以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取而代之的,是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视为职能互补的、分别提供各自特殊效用、共同满足全社会各种物质和非物质需求的交易者主体。与此对应,我国已经停止计算已使用多年的社会总产值指标,而代之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因此,即使不论其上述种种局限, 以限制性生产为基础的“生产建设性物资资金说”也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

“最终产品资金说”则认为:“社会总资金是一定时期可用于各种经济活动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根据这一定义,全社会总资金从资金供给角度看,是各要素收入(劳动报酬、利息、租金、股息等)的总和;从资金需求角度看,是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消费和净出口之和;从资金运行的主体来看,是通过分配与再分配形成的各部门可支配资金的集合。显然,这是从资金流量核算的角度对全社会总资金的定义。这一定义实质上是认为全社会总资金就是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第一,以往年份生产并积累起来的各种资金的期初存量,应该也是全社会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总量和结构如何,不仅将对本期的经济活动直接产生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本期的资金的供求状态。如果只考察资金流量,不考察资金存量,只考察本期形成的资金量,不考察过去结转、本期也在发挥重要作用的资金量,就不能达到对全社会总资金的科学认识。第二,一国或一地区的全社会资金的供求状态如何,不仅取决于其自有资金的规模,而且还取决于流入和借入资金的规模。“最终产品资金说”完全不考虑国外或地区外借入、流入资金对调节全社会资金供求状态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有关全社会总资金的概念和计算口径之我见

资金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和货币。”〔3〕把物资和货币都视为资金, 是因为两者可以相互转换,只有形态区别而没有本质区别。但上述定义并未分辩这些物资和货币是指供给量抑或为需求量。在一般情况下,不作这种区分,并不影响我们对资金的概念有基本了解。但在讨论全社会资金总量及其平衡问题时则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认为,根据研究目的,应该把全社会总资金分为两个不同概念,即全社会总资金供给量和全社会总资金需求量。不作这种划分,则难以判定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总资金的余缺及其数额。

那么,什么是全社会总资金供给量?我们认为可以定义如下:全社会总资金供给量是全社会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控制和利用、并能因此获得经济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各种经济资源总量。关于这一定义,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谓经济资源是指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各种不同形态的经济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非金融流动资产和各类金融资产。其中,固定资产和非金融流动资产即是“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金融资产即是“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货币”〔4〕, 资产的实物形态与货币形态不仅可以相互变换,而且在总量既定时,一种形态的资产的增加必然会引起另一形态的资产的减少。因此,考察全社会资金的总量时,对这两种形态的资产不可偏废。

第二,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部门或各环节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某些部门虽然不直接创造经济利益,例如政府管理部门、学校、公检法系统等等,但它们的存在和正常运作不仅会创造巨大的社会公共利益,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而且这些部门的规模、布局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关系。把全社会总资金的必要部份投放到这些部门,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并最终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把这些部门的各种资金计入全社会资金总量,并分析与之有关的各种比例关系,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凡在本期可由本国或本地区控制与利用的各种资产,不论是自有的,还是通过外借或租凭形式获得的,客观上都扩大了本国或本地区在本期可以使用的资金总量,起到了缓解全社会总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因而都应该计入全社会资金总量。

第四,一国或一地区在本期可以控制和利用的经济资源总量应该包括两部分,即期初存量和本期净增量。传统的资金流量分析只考察本期生成的资金量,不考虑期初存量在当期经济活动中的客观作用,因而是无法满足全社会资金总量和结构分析需要的。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全社会资金供给量在形态上分为三部分,即固定资产资金、非金融流动资产资金、金融资产资金;在来源上也包括三部分,即期初资金存量、本期形成的资金增量、从国外或域外流入的资金量。〔5〕

三、全社会资金期初存量的描述与分析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资金主体的分类问题。关于资金主体的分类,一般认为,采用机构部门分类比较适合 所谓机构部门分类,是指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按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的同一性,对国民经济单位所作的分类。

表1全社会资金期初存量部门×形态表

固定 资产 (A类) 非金融流动资产 (B类)

建 机械

种其小 原材料储备其 小

筑 牧

物 设备

畜他计

库存 物质他 计

居民A[1] B[1]

企业A[2] B[2]

行政A[3] B[3]

财政A[4] B[4]

金融A[5] B[5]

国外A[6] B[6]

总计a[,1] a[,2] a[,3] a[,4] F[,A] b[,1] b[,2] b[,3] F[,B]

金融 资 产(C类)

现 活期 定期 债券股票 贷款 其小

金 存款 存款 (净买入) (净贷出) 他计 计

居民C[1]

F[1]

企业C[2]

F[2]

行政C[3]

F[3]

财政C[4]

F[4]

金融C[5]

F[5]

国外C[6]

F[6]

总计C[,1] C[,2] C[,3]

C[,4] C[,5]C[,6]

F[,C]

F

联合国的SNA〔6〕把机构部门分为五大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企业部门、居民住户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我国对如何分类还存在争论,但通常认为应该把机构部门分为居民、企业、行政事业、财政、金融和国外六大部门。我们认为,与SNA不同, 我国把政府部门细分为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部门是必要的。考虑到我国财政部门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所起的特殊作用,把它单独列示以便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不同意“五主体论”而坚持“六主体论”的重要原因。我们曾经指出,全社会资金供给量是全社会资金的期初存量和本期增量之和,而资金的期初存量则是各部门不同形态的资产的期初存量之和。结合上述对资金主体的分类,为了便于描述和分析,我们设计有表1。

在表1中,全社会资金期初存量表现为各部门固定资产存量、 非金融流动资产存量和金融资产存量三部分之和。表中项目的详或略可以根据需要而定。该表各行反映的是每一部门拥有的不同形态的资产的构成情况,每一行的“总计”是某一部门的期初资金总量。各列反映的是每一形态的资产在各部门的配置情况,每一列的“总计”是某一类资产的期初总量。各行总计之和即为全社会资金期初存量。

根据表1资料,可以计算如下结构相对数。

1.不同形态资产的部门构成系数:

i部门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存量总额中所比占重:

A[i]

R[i][,A]=───────── (1)

F[,A]

i部门非金融流动资产在非金融流动资产存量总额中所占比重:

B[i]

R[i][,B]=──────────── (2)

F[,B]

i部门金融资产在金融资产存量总额中所占比重:

C[i]

R[i][,C]=──────────── (3)

F[,C]

类似地,有全社会资产的部门构成系数:

F[i]

R[i]=──────────── (4)

F

2.同一部门不同资产的形态构成系数

A[i] B[i]C[i]

α[i][,A]=── α[i][,B]=── α[i][,C]=──

(5)

F[i] F[i] F[i]

类似地,有全社会资产的形态构成系数如下:

F[A] F[B] F[C]

α[,A]=── α[,B]=── α[,C]=── (6)

F F F

显然:

α[i][,A]+α[i][,B]+α[i][,C]=1

α[,A]+α[,B]+α[,C]=1

除了按机构部门对资金主体进行分类以外,还可以有其他形式的分类,不同分类可以满足不同的分析目的。例如,我们可以仿照表1, 设计出“全社会资金期初存量所有制形式×形态表”和“全社会总资金期初存量产业部门×形态表”,以便观察不同形态的资金在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或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布情况,进行构成分析,并与别国或其他地区进行对比,由此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特别是,把不同时间上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资产存量变动的趋势和规律,这对宏观经济管理会有直接帮助。

四、全社会资金增量的计量与分析

全社会资金供给量中的本期增量的计量与“资金流量”核算有一定联系。资金流量核算已有一整套成熟方法,但其过程相当繁杂,工作量很大,周期过长(通常为一年)。为了及时取得全社会资金本期增量的数据,就有必要设法简化核算过程。此外,资金流量核算只考察自有资金的本期生成额(例如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不考察外来资金的情况,不能完整反映全社会资金供给量中的本期增量,因而不能适应全社会资金供需平衡分析的需要。因此,寻求适当的方法对全社会资金本期增量进行计量,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分析,就具有重要意义。

如上所述,全社会资金本期增量的产生,只有两个来源:一是本国或本地区在当期经济活动中新生成的资金,二是别国或别地区流入本国或本地区的资金。两种不同来源的资金,最终都会沉淀在某种具体形态上,它们或者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增加,或者表现为非金融资产的增加。因此,两个不同时点上的全社会资金存量的差额,就是该两时点之间这一时期的全社会资金本期增量。设计算期期初、期末全社会资金存量分别为F[,0]和F[,1],全社会资金本期增量为△F[,1],则有:△F[,1]=F[,1]-F[,0],同时,可设计出全社会资金本期增量核算表如下:

表2 全社会资金增量计算表

固定 资产 资金 流动 资产 资金

期末存量 期初存量 本期净增量 期末存量 期初存量 本 期

净增量

金融 资产资金 全社 会总 资金

期末存量 期初存量本 期 期末存量 期实存量 本 期

净增量

净增量

与全社会资金期初存量的分析类似,对本期增量亦可进行形态构成分析、部门构成分析,此外,还可以进行横向对比或纵向(动态)对比分析。

五、与期初存量、本期增量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固定资产存量的计量采用何种价格较为合理?我们认为,固定资产的一定程度的磨损,并不影响其使用价值,因此,用原值比净值较能客观地反映其实际规模。同时,固定资产的重置价格一般高于其原值,当然远远高于其净值,因此,固定资产的计量用原值而不用净值,有利于全社会资金在供给量与需求量上的衔接。

(二)根据表1对全社会资金期初存量进行核算时, 各部门之间是否存在重复计算?例如,设企业部门以现金形式购买原材料2000元,以支付劳动者报酬形式形成居民部门收入1000元,由此生产电视机一台计3500元。此时,在表1中记录为:企业部门“储备物资”增加3500 元,“原材料库存”减少2000元,“现金”减少1000元,居民部门的“现金”增加1000元。以上各项相抵,两部门合计净增加1500元。那么,居民工资在本部门计算了一次,同时又作为电视机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企业部门又计算了一次,这是否重复计算?我们认为不是。因为,企业部门减少现金1000元,居民部门增加现金1000元,这是因支付劳动报酬而发生的资金在部门间的转移,对全社会资金总量没有影响。但上述资产净增加1500元之中,则有社会必要劳动物化后的财富1000元,活劳动新创价值物化后的新增财富500元, 两者之和体现的是生产过程正常进行而实现的社会财富的实际增长,亦即可供使用的经济资源量的实际增长。

(三)由于金融资产的借贷关系复杂,各部门之间是否存在重复计算?若各部门只从净债权角度填写金融资产表部分,则不会有重复计算。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结合假设数例说明如下。同时为了简便,我们再假设全社会只分为居民、企业和金融三个部门。

表3

金融资产部门×种类表

种类现金存款 股票 贷款 合计

部门 (存入款) (买入额) (贷出额)

居民25 18-322

企业

50

80 -7

-6063

金融

40 -85 -36315

合计

920 8 0

100

以企业部门为例,共发行股票7亿元,记为负数, 是因为发行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或者表现为“现金”或“存款”,计入了本部门的“金融资产”;或者用这些收入购买了固定资产或非金融流动资产,计入了本部门的“非金融资产”,扩大了企业部门的资产总量。而居民部门的股票投资18亿元中亦已包含这一数额,因而又计入了居民部门的“金融资产”。此时企业部门的“股票”栏若作负记,则不再会发生重复计算。“存款”与“贷款”栏的处理道理相同。

(四)在计量资金的本期增量时是否需要考察本期消费品和产品劳务的进出口情况?我们认为不需要。这是因为,对企业部门而言,消费品的出售使“储备物资”减少,但“现金”或其它形式的金融资产等量增加,企业部门的资金只是形态发生变动,总量并未变化。对居民或其他非企业部门而言,消费品的购置和消耗则使本部门的现金等金融资产相应减少。就全社会而言,则上述情况是,由消费品买卖引起的现金等金融资产只在部门之间发生等量转移,同量的非金融流动资产(即当期消耗品)则有所减少,即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和控制的经济资源相应减少,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一种反映。净出口则只是使本国或本地区的非金融流动资产减少,金融资产增加,即资金形态发生变化,资金总量没有变动。上述分析表明,根据本文提供的方法计量全社会资金供给量时,已经对以上所述种种进行了反映,因而不必专门加以考察。但在讨论全社会资金需求量时,则应该考察消费品需求和出口需求。

注释:

〔1〕〔2〕马凯《重视社会总资金的宏观管理,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1996年8月28 日在中国全社会资金配置与宏观调控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3〕《现代汉语词典》,第1662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版。

〔4〕金融资产不限于“货币” ,此处不是从严格意义上下的定义。

〔5〕以上内容曾在1997年第12期的《江汉论坛》有过发表。 为使读者对本文内容有完整了解,故论述如上。

〔6〕United Nations《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NewYork,1968。

(经济策划与管理系副教授向书坚博士、金融系在读博士宋清华副教授曾参与本课题讨论,并发表过重要意见)

标签:;  ;  ;  ;  ;  ;  ;  ;  ;  ;  

全社会资本供给统计描述与分析方法研究_经济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