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安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博士_金融论文

中国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安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博士_金融论文

加入WTO 与中国的金融安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博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论文,金融论文,副主任论文,中国论文,研究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为加入WTO已进行了十四年的多边谈判,如果能在2000 年上半年内取得WTO成员资格, 势必会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冲击作用。加入WTO对申请国来说,并不是免费午餐, 其给经济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难以估量的。对于金融界的人士来说,自然希望了解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带着这些问题,《农金纵横》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博士。

记:中国是近20年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它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货物和一般服务贸易市场,也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金融市场。截至1999年3月底,中国城市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已达8万亿元左右;外汇储备已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居民的储蓄率目前仅次于新加坡,居世界第二位;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积极推进的经济改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正因为具备这些条件,使得许多外国投资者一直感兴趣于中国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方面的市场准入和承诺草案也一直是中国加入WTO多边经济谈判的焦点问题。为此, 想请您给我们谈谈中国金融市场如果全部开放,将会给金融业带来怎样的冲击。

王:按照GATS(1994年4月15日)条款, “金融服务”的内容几手囊括了金融领域内的所有盈利性业务。中国金融市场如果全面开放,那么,必将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冲击:

第一,尚未走向企业化经营的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尽管其分支机构众多,但它们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经营能力、技术条件等等方面是无法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相竞争的,一旦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并放开其人民币、外币储蓄业务的限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储户流失的严重问题。

第二,资本市场开放的前提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这一条件一旦具备,意味着资本自由流动的目标业已实现。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看,资本自由流动虽然有利于大量吸引国外资本,但开放国的经济基本面和市场结构应状态良好,国家财政实力及金融当局的监管能力必须足够强,否则,大量短期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就会对开放国的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第三,保险市场的开放目前已在进行,按照GATS条款的要求实行彻底开放,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如何利用再保险和再再保险机构解决经济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问题,如何在大规模引进国外保险业投资之前明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市场承担度和政府承担度问题。

第四,管制性利率和有管理浮动汇率是中国现行金融体制的两根支柱。在金融开放条件下,市场利率必然要取代官定利率,现行的非市场化汇率决定机制也必须面临考验。

第五,透明度和自由化是每个申请加入WTO 国家必须遵循的两条游戏规则,这两条游戏规则也是金融开放的前提和精髓。但从中国目前情况看,金融业的透明度和自由化程度不仅低于已遭受金融危机困扰的日本和韩国,甚至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金融领域的法规建设、会计、报告、审计制度与国际接轨以及市场准入、竞争环境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也内在地规定了中国对GATS条款的承诺安排。

记:安全与效率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过程中始终要加以妥善处理的两个目标。近些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使得我们在通过改革开放提高效率时必须时时顾及到金融安全问题,并把安全目标排在效率目标之前优先进行考虑。那么,什么是金融安全,判断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够营造一个无风险的金融运行体系呢?

王:金融业是一个技术性强、利润丰厚、竞争异常激烈因而又存在高度风险的领域。想造就一个无风险的金融运行体系,这在任何国家都无实现的可能。所以,我们说的金融安全,其涵义只能是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能引致危机的临界点以下。在不致触发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

在金融风险的分析中,首先应区分个别金融风险与系统金融风险。个别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参与者从事金融活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系统金融风险则是指那些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陷入支付危机、货币贬值危机以及内外投资者信心危机的可能性。我们强调金融安全,主要任务就是要降低系统金融风险。从发生过金融危机国家的教训看,即使由高度开放条件下的外部金融冲击引发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总是能在危机发生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和金融体系中找到可以使外部因素发挥作用的内部缺陷,这种内部缺陷,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状况及金融高度开放后结构性问题的发展趋向,实质上就是我们判断中国加入WTO 并实现金融高度开放后金融安全问题的基本标准。

记:假设中国加入WTO后按照GATS 条款确定的规则和条件将金融市场向国外投资者敞开大门。之所以在这样的假定下展开分析,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多边谈判正在进行中,我们目前还不能肯定中国承诺清单和过渡安排的具体内容,因此,只有设定“完全开放”的条件才能较清楚地论证金融安全与效率命题。按照上面给出的金融安全的定义,加入WTO是否会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或者说,能不能引发金融动荡?

王:这要从两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外资大量进入金融领域后,中国原有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继续加重还是有所缓解;二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一旦实现,资本自由流出入可能对中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造成哪些威胁。

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中国的金融稳定依赖于两点:(1 )资本管制;(2)社会公众对政权和改革的信心。 正是由于中国的居民和企业都依赖自己的政权和改革事业,因而,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存在着巨量的不良资产,但人们还是乐于将钱存入这些银行,使得这些银行保持了良好的流动性记录;资本管制方面就是中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了稳健的开放策略,先是开放贸易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条件成熟时再开放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使得中国引入外资的结构总是以直接投资为主,那些以投机为目的的国际游资在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面前只能望关兴叹。

记:承认GATS条款并在包括金融部门在内的服务领域内实现全面开放是加入WTO命题中的应有之义。 中国是一个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具有经济个性的大国,在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上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加入WTO后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会是怎样?

王:这要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来进行大致的逻辑判断。从正面效应来看,中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国有商业银行;②其他商业银行;③城市商业银行;④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不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考察加入WTO对银行业的影响, 关键是分析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影响,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这四大银行的安全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银行来说,只要不发生支付危机,只要流动性保持较好状态,即使出现较大比例的坏帐或数额较大亏损,也能在相当的时期内维持正常的运营局面,这是毫无疑义的。因此,一旦外国有实力的大银行加入中国并全面开展人民币、外币存贷款业务,在某种临界状态下,中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即使失去一大批存贷款客户,也未必发生支付危机,而且,在这种限定的前提下,我们所能收到的必然是银行类金融服务得以改善的效果。那么,这里所说的“某种临界状态”,其涵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给出两个约束条件:(1 )由于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任意一家银行资产都达1万多亿,即使一家倒闭也会引致系统金融危机, 因此,一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也不可以在加入WTO后破产, 这是第一个约束条件;(2 )假设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有一家资产状况最差且其呆滞资产比例为50%,那么,这家银行的可流动性资产及总资产必然会要求一个固定比例或固定数额的存量及增量负债来支撑,通常它表现为存款准备金、备付金及呆坏帐准备之和。根据现有的实际数据和经验比例,这很容易通过计算得出。可以认为,这就是“安全临界状态”的第二个约束条件。也就是说,中国加入WTO并大规模开放银行业后, 只要在中国境内开放的外资银行通过业务竞争,使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量及增量负债对可流动性资产和总资产的支撑能力不受伤害,中国原有金融体系的支付危机就不会出现。

支付危机不会出现意味着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即使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比率,这种立论的根据除了上面“临界状态”定义外,还有一点是必须提及的,那就是中央银行和主权信用手段几乎可以给事关金融全局安全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提供近乎无限的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敢于全面开放银行市场的一个基本保障。

记: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构造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它的运行状态、发展趋势要受许多变数的影响。正因为这一点,简单地将加入WTO 作为一个给定的外生变量并由此精确地描述出中国银行业未来的走势及必然出现的局面,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我还是希望您能就加入WTO后,对银行业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做一大致的逻辑判断。

王:当然,我们也应当考虑到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负面影响,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在保证不发生支付危机的临界状态以下,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只有提高营运效益才能不断补足核心资本,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但在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后,中资银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优良客户流失的问题,若他们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保持相当的业务份额,就会面临由业务萎缩导致的财务风险。②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体制性弊病十分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③从近些年的情况看,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尤为严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种矛盾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且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同国际相统一后,四大银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④加入WTO后, 中资银行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人才流失。中国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个人收入方面的巨大差距将导致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而人才的流失又将恶化中资银行的相对竞争地位。⑤中国金融实务界近几年正在推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这是和世界性金融改革趋势相悖逆的一项措施。按照货币当局的初衷,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但自1998年以来的金融状况却显示: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实际上把它们的业务范围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在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条件下,这些银行的风险实际更加集中和扩大了。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它们的业务投向决不会象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那样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将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益状况进一步恶化。

记:毫无疑问,在中国现存状态和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期。过渡期是个时间概念,因而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过渡期到底应该多长?

王: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和多边协议, 我们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所能争取的过渡时间只有5年,这是十分紧迫的。那么, 这个过渡期到底会有多长?我认为,以决策层的认知和操作时滞,并考虑非预期因素的影响,恐怕至少得10年时间。这也许是一个多少有些悲观的估计,时间是十分紧迫的。因为回首20年来的中国金融改革,我们真正值得称道和自豪的金融改革成就也实在是屈指可数的。尽管过渡期结束并不等于金融的全面开放,但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抓紧时间制定加速结构性金融改革的时间表,从中国的现实金融问题和改革的目标需要出发,出台一系列有力度的改革政策。从本来意义上说,金融开放的结果是将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而融入前的准备工作无非是按照现代化尺度和游戏规则去调整和改造现有金融体系,并力争在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前尽量降低金融体系运行中业已存在的各种系统金融风险。

标签:;  ;  ;  ;  ;  ;  ;  

中国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安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博士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