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二战后日本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战后日本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战后论文,启示论文,思想道德教育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举世闻名,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日本大和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延续的。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各界强烈呼吁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在规划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二战以后,日本文部省为尽快消除战争留给人民的精神创伤,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本文拟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对战后日本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做粗浅地分析,并就我国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谈一些启示。

一、日本战败对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开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一些注重功利和实用的道德思想,并效仿法国在学校教育中设立修身课,结果引发了一场民主进步势力和传统保守势力之间长达10年的德育论战,但最终保守势力占了上风。使日本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进入了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道德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极端国家主义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军国主义的势力膨胀后,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疯狂地推行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终于使日本陷入了战争的深渊。

战后,在日本国内和国际和平民主力量的推动下,以及在美国战领军教育政策强有力的影响下,日本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四次较大幅度的改革。第一次改革是取消战前的修身课,代之以社会课;第二次改革是增加单独开展道德教育的时间;第三次改革是确立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第四次改革是强调对学生个性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战后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历次重大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及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在目前,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复活军国主义以及极端国家主义的逆流依然存在。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动态和发展方向。

二、二战后日本中学生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

二战以后,日本中学生犯罪率从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出现了三次高峰,其中80年代中学生的犯罪率达到了战后的最高峰。1986 年, 日本14—19岁的中学生因犯罪而被审讯的人数达29万人之多,与1976年相比增加了50%(1976年中学生犯罪人数为19万)。另外,中学生还有吸烟酗酒和其他劣迹者约100万人。

据日本警方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1988年上半年,中学生犯罪的案件又有大量的增加。据统计,中学生犯罪案件包括抢劫、强奸、杀人、盗窃、暴力、伤害等案件,占各种犯罪案件的46.8%, 超过1986 年的46.4%,初中学生犯罪人数占犯罪青少年总数的41.3%,达到31.975人,与1987年相比增加了11.8%。不足14岁的少年犯罪者人数,1987年为6万多人,其中初中学生占70.1%。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校内暴力事件日渐增多。据《朝日新闻》报道,1982年上半年,日本发生校内暴力事件共989起, 被拘留劳教的学生共4.605人,60名学生被警方逮捕并判刑。 这些暴力行为中有40%是直接对学校教师实施的,严重地危胁了教师的人身安全,使教师缺乏起码的安全感。由于老师怕学生进行报复,上课时对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不敢加以制止,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日本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文部省公布的1993年度学校基本调查情况报告表明,该年度以“讨厌上学”为理连续逃学30天以上的中学生人数为58,363人,中学生的逃课率为1.16%。日本高中生中的退学者日益增多,年均每校有21人。1991年公立私立高中的退学者达112,900 人,占在校高中生的2.1%。

日本中学生出现如此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六点:第一,日本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显著提高,滋长了中学生的“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论”思潮,从而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第二,离婚率居高不下,父母离异后,较少关心处于中学生时代的子女的成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心,感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仇视社会、仇视学校,由此引发的中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三,有关色情、暴力等内容的电视节目、电影和低俗出版物充斥市场,中学生因受其年龄的限制,分辩是非能力还比较差,致使中学生深受其毒害;第四,激烈的入学考试竞争,给中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一些中学生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就开始厌学逃学,甚至出走他乡;第五,有些学校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这样导致了一些中学生只注重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第六,“性自由理论”的泛滥,使中学生的性道德问题日趋严重。

三、日本解决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

1.日本文部省规定了关于思想道德目标。《学习指导要领》以《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为根据,对道德教育目标做了如下具体规定:第一,尊重人的精神必须贯彻始终;第二,使学生成为民主社会和民主国家的建设者;第三,使学生成为对实现和平的国际社会有用的人;第四,把学生培养成既是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文化的创作者。

进入80年代以后,日本已经开始将原来的“智、德、体”教育目标改为“德、智、体”,也就是说把原来文化知识教育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转变为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1989年12月,文部省颁布了新教育大纲,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文部省根据新大纲对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作了一些新的规定,要求在制定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时,必须制定出具体的道德教育目标。国语即日本语的德育目标是:日本语教育要能帮助学生树立快乐坚强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尊重生命,关心他人和集体,热爱祖国,追求美好的事物。而社会学科的德育目标则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使学生观察和了解社会情况,培养其作为社会成员的素质;其次,使学生掌握有关日本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的常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奉献精神;最后,使学生学习世界史和国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国际竞争意识,并让中学生懂得世界和平来之不易,应加倍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

1991年,文部省对中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作了一些新的要求和修改。在中学的德育目标中加上了“对于生命敬畏的理念”。在“日本人”前加上了“有自主性的”,即改为“有自主性的日本人”。

总之,日本文部省所规定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求各学科教学和学校的各项课外活动都要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势必提高各中学学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解决中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大有裨益。

2.开设公共道德课。日本初中每周一节德育课,德育课与各文化学科教学、特别活动课并列为学校教育课程的三个组成部分。公民道德课的内容包括个人道德和公共道德。主要授课方式有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讲故事、看幻灯等形式,其特点是重视学生自己的思考,允许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别,保留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求整齐划一,不搞一刀切。通过开设公民道德课,让中学生了解和掌握作为一个合格的日本公民应具备哪些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从而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强调对中学生进行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如果只靠学校单枪匹马,肯定是不行的,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动用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协同进行。为了把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政策付诸实施,日本文部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首先是开设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学习班”,向学生家长们散发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资料;其次是通过家庭教育电视台节目提供有关信息,开展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地区交流,促进家长教师会活动的开展;最后是文部省鼓励地方公共教育团体开设讲习班,对他们开展的义务服务活动、野外活动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努力促进公立教育设施的完善。

4.强化法制教育。法律和道德同属于人们行为规则的范畴,在通常的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日本1977年的《中学道德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部分。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中学生理解法律的精神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有助于减少中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5.重视性道德教育。性教育一般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卫生教育以及性道德教育。从思想道德角度开展性教育主要是指性道德教育。日本强调性道德教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性文明教育;另一方面是性伦理教育。1986年8 月文部省提出的性教育方针认为要抓住“性是人格的基本部分”这一中心,让学生理解人生的重要意义。从男女平等的精神出发,培养正确的异性观。通过举办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恋爱、婚姻以及家庭关系。通过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中学生中所存在的“性思想道德问题”。

6.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日本现行中学《学习指导要领》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全部教育活动来进行。因而,不仅在道德课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各学科及课外活动都必须按照各自的特点渗透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日本中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日本和我国都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相同的历史渊源,日本又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近邻。我国的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也面临众多问题,从日本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会得到以下启示:

1.中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注意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中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地体现基础性,要降低要求,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首先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发展性要求,要求中学生树立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把爱国主义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结合起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中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注意时代性和传统性相结合。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之下,学校要正视变革发展的社会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充分地体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加强对中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自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真正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同时,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如孝敬父母、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宽厚仁慈等都应该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3.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注意层次性和反复性相结合。教育历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德育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充分地考虑到中学生身心发展及思想道德发展的层次性特点,对中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逐层递进,逐年级提高要求。当然,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是呈螺旋形状发展的,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在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现层次性的同时,又要让同一思想道德要求在不同的年级反复出现,进行反复训练,促使学生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标签:;  ;  ;  ;  ;  ;  

二战后日本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