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辩证护理体会论文_苏敏

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辩证护理体会论文_苏敏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总结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辩证护理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接受麝香保心丸、胺碘酮片、地高辛片、硝酸甘油片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同时给予辩证护理干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5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退,9例患者有所缓解。整体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并配以辩证护理,可显著扭转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晕厥、猝死等不良结局,并减缓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治疗;辩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00-02

心律失常(arhythmia)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可单发,亦可合并心血管病发作[1]。发病时,轻则累及心脏导致器官衰竭,重则引起猝死。在临床治疗问题上,首先要掌握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防治措施,方可规避临床风险,促使治疗效果最大化。下文将以6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研究过程来详细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辩证护理的干预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介于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3.7)岁。按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症状,将62例患者分为心阳虚弱证(25例)、肝肾阴虚证(18例)、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10例)、脾肾阳虚证(9例)。临床症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肾动脉供血不足、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口服麝香保心丸(商品名称:上药牌;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10200068;规格:22.5mg/丸;生产企业: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1~2丸/次,3次/d。针对心悸、头晕患者另采用中药药枕治疗,药方为菊花200g,决明子150g,蚕沙100g,白芷100g、川芎100g;心悸者中医操作有耳穴埋籽,取心、肾、副交感等,穴位按摩,取膻中、神门、内关等穴。口服胺碘酮片(商品名称:盐酸胺碘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规格:0.2g/片;生产企业: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3片/d,连续服用8-10d。口服地高辛片(商品名称:信谊 地高辛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678;规格:0.25mg*100片;生产企业: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0.125~0.5mg/次,1次/d。口服硝酸甘油片(商品名称:硝酸甘油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75041H342;规格:0.5mg*100片;生产企业: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0.25~0.5mg/次,1次/5min,活动或大便前5~10min预防性使用,以预防心绞痛产生[2-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护理方法 辩证护理:(1)心阳虚弱证:①保持病室内安静、舒适,减少噪音干扰,调节适宜温湿度,为避免病情加剧,嘱咐患者卧床休息;②制定多样化的饮食计划,严禁烟酒,忌食生冷。③温水吞服中药,并饮食热粥热饮以增大药效;④针对畏寒肢冷患者可采用热水袋保暖,或建议患者服用姜糖水;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免情志内伤;⑥针对睡眠质量差或难以入眠患者,应谨遵医嘱于睡前给予镇静药镇静,睡前不得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2)肝肾阴虚证:①该证患者易心烦意燥,以免患者受到刺激,应采取如聊天等形式加以疏导;②饮食莲子、银耳等清淡食物,严禁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劝戒患者戒烟戒酒;③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针对大便干燥患者滋阴通便;④生活有节,劳逸结合,慎房事。(3)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①调节安静环境,针对怔忡胸痛患者,建议患者卧床静养,杜绝家属探视,以免对患者的情绪造成影响;②针对气滞血瘀患者,以免情绪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以畅血行;③饮食清淡食物,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食物;④采用温水吞服中药汤剂,采用红花泡水代茶饮,以助活血。(4)脾肾阳虚证:①针对阳虚畏寒患者,应适当调高室温,同时加强肢体的防寒保暖;②饮食清淡、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桂圆莲子粥,严禁饮食产生大量气体而引起腹胀的糖类和豆质类食物;③温服或热服中药;④留心患者的情绪状况,确保患者心情舒畅;⑤针对畏寒肢冷患者应采用热水袋保暖,针对小便不畅患者,对其腹部给予热敷,或按顺时针方向按摩;⑥针对怔忡患者,告诫患者卧床静养。一旦患者出现“脉微欲绝、汗出肢冷、两唇青紫、悸动不安、喘促”等症状,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及时供氧,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立即实施抢救[4]。

2.结果

62例心律失常患者经以麝香保心丸、胺碘酮片、地高辛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后,5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退,9例患者有所缓解。整体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3.讨论

据中医理论,心律失常的典型标志为“心悸”、“怔忡”、“虚劳”和“昏厥”。病位在心,同时累及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人体重要脏器。心律失常以虚证为主,患者多表现为气血阴阳亏损,阳虚水泛。少部分患者为实证,发病原因主要为痰浊淤血。从证型特征的角度,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饮食护理方面,针对心阳虚弱证患者,应保证食物多样化,忌食生冷食物,且采取先服药后进食的顺序,温服中药后饮食热粥热饮,以增强药效。针对肝肾阴虚证患者应饮食清淡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针对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患者忌食肥甘厚味食物。针对脾肾阳虚证患者,应饮用流食,以及不过多产生气体的食物。心律失常患者另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是心理状态不佳,在护理过程中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灵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劝慰,尽量避免患者的情绪受到刺激[5]。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中药麝香保心丸可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以及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该药内含麝香,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该药味具有活血、散结、止痛之功效;牛黄与麝香合用可达到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的目的;人参提取物主治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率过缓(过快)、室性早搏等疾病。胺碘酮片作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专用药,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利于消除折返激动,并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其治疗指数大,抗心律失常谱广;地高辛片可控制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硝酸甘油片可降低血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绞痛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中西医结合,并采取辩证护理干预后,62例患者中53例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证实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并配以辩证护理,可显著扭转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晕厥、猝死等不良结局,并减缓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彩春.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1(06):805-806.

[2]孔娴波.辨证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老年广泛性焦虑症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5,02(12):640-644.

[3]钱国平.辨证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在胃癌护理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6,04(06):630-631.

[4]杜言辉,刘洋.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79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7(23):663-664.

[5]王梦宇.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初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1(34):878-879.

论文作者:苏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辩证护理体会论文_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