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职高会计教学有效性论文_刘小敏

浅谈如何提高职高会计教学有效性论文_刘小敏

刘小敏(武隆区火炉中学校 重庆 武隆 408500)

摘要:如何使职高会计更接近社会需求,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课题把研究的目标锁定在职高会计教学上,希望籍此研究,能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高教育;职高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48-01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会计专业学生往往觉得会计课程枯燥乏味,理论深奥,缺乏感性认识,致使学生对会计专业课兴致索然,甚至厌烦。笔者通过这几年职高会计教学实践,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多模式教学方法,提高职高会计课的有效性。

一、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法

引用生活实例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会计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等运用到会计原理的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研讨能力。

二、通过案例导学,尝试性建立虚拟工作中心

首先构建形式多样的案例教学模式。职高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强、社会接触较少等特点,加上他们本来就对会计业务比较陌生,如果教师先用口述或者用文字表达业务,然后理论课结束后再对学生进行两周左右的实训,这时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在课前的准备环节上,教师应多花点工夫,必要时,还要想办法去当地企业里找一些实际操作资料,从而构建形式多样的“案例教学”模式,因为通过模拟某种真实的企业环境,列举大量的实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会计的领悟能力。比如在会计要素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我发现区分生产费用中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是该章节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生产费用呢?我就将教室里的三大组学生设想成为某一皮鞋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让学生充当生产车间工人。第一大组为第一车间专门生产牛皮鞋;第二大组为第二车间专门生产羊皮鞋;第三大组为第三车间专门生产猪皮鞋。我们知道生产费用的核算是由三大内容构成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譬如,第一组成员从仓库里领用牛皮生产皮鞋,就是直接材料;支付给第一组成员的工资就是直接人工;而三大组共同使用的机器设备产生的磨损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费、共同使用的水电费都无法直接辨别是归属于哪类皮鞋,因此就把这些费用的归集看成是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根据相关的分配标准来进行分配,再在月末转入到直接费用当中去,购成该产品的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模拟参与,很快就能将生产费用的核算理解清楚,虚拟工作中心的导学模式也初显成效。其次教师应抓住教材核心部分,善于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会计核算一条线中,教师要归纳各个环节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方法,重点抓住“供、产、销”三个过程的会计处理,每一个核算过程就是一个分散的知识模块。我们要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就必须有效把各章节的知识要点串连起来,不要让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所以在学习核算过程中我经常提醒学生要时刻以企业财会人员的身份来处理,以筹资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分配过程为主线,形成一个明朗的会计核算结构,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将复杂的经济业务处理简单化、形象化。整个会计核算这一章节结束后我发现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处理全过程的总体认识。

三、注重直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注重直观性的尝试教学,利用各种现有资料,让学生手眼并用,通过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识。会计基础课不同于实训课,学生很难有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记得那年我第一次教《会计基础原理》,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我所讲的内容呢?我陷入了深思之中。经过几天思考,我发现可以从一些具有体验性的案例入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机械地讲解什么是原始凭证,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我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多去商场,让他们亲自了解购货的手续是如何办理的。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告诉我,他们选中商品后,先由售货员开一张一式二联的单据,凭单到收银台付款,收款员盖章后留一联红票,另一联凭单领取商品,我便告诉他们这一联红票实际上就是销售商品最原始的凭证。除了这些我还让他们从生活中去搜集一些收款收据、车票、发票等。在此基础上,我再提出原始凭证这一概念,学生们就易于理解而且印象深刻。显然,这样比单一地采用“制度、规定加解释”更有效。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还尝试进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整体性仿真尝试教学训练。比如,我们在分析购买原材料的业务之前,因为没有条件进行实操,我就事先准备好一套模拟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运费发票、支票、空白的材料入库单等,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有了这些凭证或资料,我在上课时就不是一味地枯燥地讲解分录的编制,同时还顺利地解决了下列问题:①合同能不能做原始凭证?②如何看增值税发票的进项税?③运费在怎样的情况下可按一定比例计增值税?④怎样编制材料入库单?等等。通过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便很清楚地知道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碰到同样的业务时,应该主动搜集哪些资料。这样比“某企业从外购买一批原材料,买价1000元,增值税170元,运费200元。款项已经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这样的文字表述来得更生动、更具体。笔者通过一年教学实践发现:用模拟的凭证、资料来代替抽象单一的文字,可以更好地学以致用,同时又可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总之,多模式教学法除了向学生传播会计专业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多模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廷军.基础会计教学体会[J].统计与咨询,2008(1).

[2]王正敏.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才智,2008(7).

论文作者:刘小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职高会计教学有效性论文_刘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