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徐莉

徐 莉

武汉市汉口医院重症医学科 湖北 武汉 430012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重症医学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行基础护理管理)和观察组(35例,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1)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和消毒隔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3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2)经比较,对照组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2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86%;且其护理满意度为74.2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4.29%,组间2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经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危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13-02

为了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护理服务水平,我科开始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70 例,对该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重症医学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进行研究,入选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5例归入对照组,包括18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8~76岁之间,平均为(56.28±8.32)岁.从疾病类型来看,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和COPD患者分别有4例、6例、12例和13例.剩余35例自动归入观察组,其中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5~78岁之间, 平均为(56.34±8.57)岁.从疾病类型来看,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和COPD患者分别有5例、9例、7例和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对照组行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基础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行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包括:1.2.1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 树立护理人员的信心,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指导,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实行人性化搭配,合理配置人员,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消除多种安全隐患,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1.2.2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加强对呼吸科中各种风险的学习,使全体护理人员都能明确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和流程,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促进本科室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区分一般性情况和特殊性情况的处理办法,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科室护理的现状,积极采纳护理人员好的建议,实现全护理过程的质量控制[2].1.2.3 加强对仪器和设备的管理 安排专人对治疗仪器和设备进行管理,并将其摆放在固定位置,确保机器随时都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透析治疗的仪器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每天至少用紫外线照射2次进行消毒灭菌[3].另外,对仪器、设备进行细菌学检测,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消毒管理.

1.3 观察指标1.3.1 对两组患者应用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变化,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和消毒隔离质量等[4].1.3.2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非计划性拔管、医疗纠纷和风险事件等[5].1.3.3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质量评分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和消毒隔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3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变化(分,X±s)

注:和管理前比较,?P<0.05;和对照组比较,△P<0.05. 2.2 护理事故发生率经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2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86%, 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经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29%, 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每年的发病人数正在不断增长,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我院重症医学科接收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由于其身体机能不断退化,病情往往比较严重,所以给治疗增加了难度,延长了治疗周期,同时也增加了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很难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风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一因素主要是指治疗环境和设备因素,例如消毒灭菌不到位,格局安排不科学,机械通气的设备故障等[6].第二,护理人员的影响.这一因素则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危机处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从三个方面有效控制了风险发生的环境因素和人员因素,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表1、表2和表3可知,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经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2 两组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n/%)

参考文献[1] 鲜于云艳,孙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1(03):823-824. [2] 李学琴,赵晨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03(17):99-100. [3] 赵伟.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02):2613+2616. [4] 郑军,贾冬云,向红.PDCA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8(10):115-117. [5] 凌世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5(07):134-135. [6] 李继红,汪华生,杨婧.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农垦医学,2013,06(19):547-549.

论文作者:徐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徐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