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水利规划设计服务中心 广东化州 525100
摘要:本文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为主题,探讨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要点。首先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分析了工程建筑施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相关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初步完成,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而且在基础物质需求方面对于各种动力的需求在增加,比如,对于电力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需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来支撑。另一方面,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数量也在日益增加,而且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与施工相关的技术问题加强研究,同时也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对施工技术要进行重视,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基础工程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概述
首先,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建设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从我国目前在该项工程方面的投入与进展看,该工程已与整个生态系统、资源工程渐渐融合。因为,这项工程不仅牵涉到地质、地理条件、水质、水量,而且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技术要求高。正是由于这种工程的情况特别复杂,所以对于建设中的材料、技术、资金、工作人员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其次,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处理特点看,其结构复杂,对自重、荷载有高出一般工程的要求,施工环节多,涵盖面广,需各方紧密配合,最重要的是在安全、质量、技术应用以及基础建设方面,对稳定性要求特别高。这些也是由于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限制因素所导致,比如环境、地理条件、地基等客观因素,以及施工方面的人为因素,若基础技术处理和应用不当,或技术达不到要求,都会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后患无穷的隐患。
第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方面,需要注重对其中关联的技术要点的分析,比如,对不同地基的处理、对材料质量的把控、对施工工艺流程的科学设置、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等,这几大方面较为突出,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也属于技术要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在现代化的施工企业管理中,突出了对技术的管理,还有评价机制等。
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要探析
首先,需要注重以不同地基的分类,比如强透水层、可液化土层、软弱夹层、深覆盖层、膨胀土地、喀斯特地形等;需要了解各种处理地基的方法,如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等;并根据不同的地基构成,选择相对应的处理办法;有时也会采用几种办法联用。以软弱夹层地基处理技术为例(因为比较常见也较为成熟);具体的技术应用中可采用换土法、可采用排水固结法、可采用强夯法(通常在北方地区,这种方法较为适用,因为水分含量少,主要问题在于土壤的粘接或孔隙较大,所以,采用锤击强夯,有助于增强其坚固性,从而达到保持地基稳定的目的)、还可以采用灌浆法,它也是多种方法共用的典型代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具体地点限制, 通常都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所以,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工程运作的效率,降低工程量,提升工程利用率,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首先,应该对山区地理、地质、水质、水量、地基、地势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勘察;其次,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采用锚固技术加以处理。另一方面,施工现场往往会由于一些具体因素采用预应力管桩技术,可以将其分为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两个部分作用不同。在具体的管桩沉降过程中,一般采用射水法、震动法、静压法、锤击法。另外上,就是对混凝土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下单独讨论。
第三,从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方面看,混凝土主要是指用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或掺和料在一定的比例配合下,经搅拌而形成的水泥混凝土。其分类较多,比如,按照胶凝材料可分为有机与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在有机与无机的分类下又可分为更细的子类。若按照表观密度又可分为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重混凝土,其差别之处就在于骨料不同。若从功能方面看,又有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火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从其施工工艺方面看,不同的施工工艺又会将其分成碾压混凝土、灌浆混凝土、离心混凝土等,按配筋方式又有钢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丝网混凝土等等。另一方面,在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人们对于设计方向提出了“绿色环保、和谐共生”的新型理念。所以,对于混凝土技术的要求必然是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所以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方面,要求对所使用的材料,使用对应的技术与施工艺,加强技术管理,比如在工程预埋阶段会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在实际上,是以水泥、砂石、水等混合料搅拌成可凝固的液态,进行浇筑以实现最后凝固后的效果,还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化的部署去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并采用对应的施工工艺。另外,在具体的施工应用中,应该从配料、搅拌、浇筑等阶段进行环节性管理与评估,在固定时期应该做好振捣与填充,尤其是对于浇筑完成后的养护阶段,需要细心照料,一切都应该从细节上进行详细施工。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还应该尽可能的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规避风险,在原料的选择方面,应该精益求精,运用数据,使混凝土配比科学化,在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需将工序细化,从配置、运输、灌注、养护每个环节都应该加强监督,尤其是在应用新型材料时,应该注重对其进行试验,防止因盲目而带来不良后果。
第四,除了以上具体的技术之与相关要点之外,还需要注重技术管理,因为它也属于施工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将技术的应用与有效的管理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提供更好的质量保障;比如构建一个集材料的市场取样、试验、选购、入库出库、使用、废料处理等环节于一个大体系的系统;再如,通过吸收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经验,运用统计与计划的方法,建立起各式各样的对应性与施工内容相关的表格,并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分析,并制作出相关的走势图谱,为具体的施工提供指导;还有就是从大工程建筑角度考虑,将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施工管理机制相统一,促进各方面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率,提高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基建工程中的基础工程,而且在开挖施工、堤坝加固、建筑物施工方面,需要较好的技术支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在这方面集中暴露的众多隐患,而且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施工的安全、质量等进行提升,增加其保障性;另外,应该在具体的施工中,按照科学的施工设计要求与施工工艺及方法,严格执行,防止因技术不到位、疏忽大意等造成施工后的质量问题,还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提升时效性,从而对该方面的施工提供更多的可靠性保障。
参考文献:
[1]文俊杰,俞猛,张柏山等.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立体开挖施工[J].水力发电,2013(12).
[2]蒋水利.水利工程建设中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水运,2012(09).
论文作者:陈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地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础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