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可持续开发的道德规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道德规范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后来逐渐为世界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建设发展引出的问题,是基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已近极限,人类自身已濒临生存危机而提出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宗旨进行了阐述,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和可持续生态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它追求的目标主要是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久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社会的公平、全面进步与人的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我国政府于1995年正式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本要求是:
第一,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当前的决策不应该对保持或改善将来的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这是在时间上的要求,它所解决的是人类发展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是一个永恒持续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培植其再生能力,对不可再生资源要奉行节约,切忌浪费,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要加强保护,以便满足人类无限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发展的协调性,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或者说,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四大系统之间要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这是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要求。它所解决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它要求人口适度增长,人口增长不能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要求人类在满足自己的物欲时,不能以滥伐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亦即损坏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为代价,必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人的发展应该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协调一致。人既不是听命自然摆布的奴隶,也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只能是和谐的朋友,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共生共荣,相互依赖,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它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生态自然对人类的存在价值,须将生态自然系统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时空予以善待,建构一种人类与自然环境制衡的新文明模式,以求得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在新时空中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三,发展的公平性,即当代人群间、国际间在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环境保护与享用等方面互相协作和公平负担与享受。这是在空间上的要求。它要求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发达国家不能利用地球资源上的优势取代发展中国家利用地球资源的合理部分来达到他们自己经济发展的机会,不能使未破坏环境的他人遭受环境质量下降所引起的损害。地球上所有的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应该要有“一个地球村”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是已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接受的新的发展观,我国已将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必然选择。我国确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国策,必然要求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促使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由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西部大开发,是西部综合、协调、持续的大发展,是西部综合拓展能力的提高。这说明,西部大开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的大开发,也不是单一地追求经济增长,而是以西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关注生态利益,优化生态系统;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还要培育资源的再生能力,以资持续利用,不能用竭泽而渔、粗放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在征服、改造自然时,要以保护和建设当代人生存与发展和子孙后代能够持续享用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这一切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本质要求,是西部大开发获得成功的惟一途径。如果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西部大开发不仅不能收到预期应有的实效,其结果将会给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恩格斯早已有所揭示,他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取消了。”[1]
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是由我国西部地区的区情和地理位置决定的。西部地区处于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带,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过度的放牧、盲目的毁林垦荒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使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日趋扩大,不仅使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就是当代人的生存也开始出现危机,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了西部大开发最严峻的挑战;另外,由于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上风口,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无论从发展的协调性、公平性还是从可持续性角度出发,西部现实的区情和它所处的位置都决定了必须把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培育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可持续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是西部大开发初期的重中之重。
二、生态伦理是西部大开发基本的伦理道德体系
(一)生态伦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基础
生态伦理指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对那些关系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应当像尊重人类自身一样给予足够的尊重,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共存,规范人们对自然的行为的一种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生态伦理将人对自然的这种尊重的关系看作是一种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这种伦理关系是以自然界为中介折射出的本质上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自然本身,除了人类以外的任何矿物、植物和动物都不能被看作是道德的主体,它们也不能被视为具有同人类同样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但是从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享用来看,任何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都不是哪一个地区的人们或哪一代人独自享受的,而是同时代所有人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不断发展、延续的人们共同享受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一代人,或自己属于某一地区人的生存、发展而滥用资源或破坏资源和环境,那样的话,就等于侵犯了其他地区人们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具有道德意义,就在于这种关系归根到底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同自然的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与人关系的一部分而具有道德意义,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就理应得到尊重。
人们的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受意识支配的,且总是要受到一定的规范与准则的约束。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其对象总是自然的,所以处理人与自然基本的行为即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行为,理应有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加以约束。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类,既应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又应遵循自然、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以促使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生态伦理倡导的既尊重人又尊重自然,既尊重人类文化又重视自然生存,既重视文化价值又重视自然价值的道德规范体系,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和生命系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视野和维度。它要求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类必须实现其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发展或当代人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力的同时,有义务尊重自然的生存能力,并尽可能为恢复和增强自然生产能力而给予自然必要的能量补偿与保护,以便保障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着眼于自身的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同时,必须着眼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绝不能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正如汤因比所说:“人类如果想使自然正常地存续下去,自身也要在必要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的话,归根结底必须和自然共存。”[2]生态伦理使我们能够正视自然生命的客观存在,克服人类中心论并由此导致的人类统治主义和沙文主义。就此而论,生态伦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基础。
(二)生态伦理是西部大开发实践的道德规范
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除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外,还要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及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持久享受。我国西南、西北及内蒙古西部等广大的西部地区,一方面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一方面又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不断扩大;一方面有供人生存、供物生长的辽阔空间,另一方面则宜人生存、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极差。西部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最基本的区情。在西部大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能把追求短期利润作为惟一的开发动力,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充分尊重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绝不能任意利用、支配、统治大自然。以生态伦理规范西部大开发实践行为,就是保护西部地区人民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再说,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我国的水源和风源,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自然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条件。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肆虐,2000年上半年历史上罕见的极度频繁的沙尘暴对北京市等地的侵袭,已明显地反映出了西部自然环境对其他地区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可以说,西部人对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仅是对自己生存条件的破坏,也是对其他地区人民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一种侵犯。在西部可持续发展中,必须以生态伦理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开发行为,在保护中求发展,以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
总之,世纪之交中央政府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人来说既是求发展的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求得西部真正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事西部大开发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必须以生态伦理道德体系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西部大开发才能收到预期的应有的实效。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是密不可分的内在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