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短期大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_大学论文

日本短期大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_大学论文

日本短期大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0年代,由于高教适龄人口迅速增长、教育民主化运动高潮迭起以及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对高级人才需求增长等原因,一场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扩张运动席卷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通过这种扩张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这种扩张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是在传统大学之外新建大量的新型高等学校,在美国有社区学院,在英国有多科技术学院,在德国有高等专科学校,在日本有短期大学。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高等教育虽然不会很快过渡到大众化阶段,但势必会迎来一个持续快速的发展高潮,本科层次以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已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本文试图揭示日本短期大学的成立、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具体特点,相信我国在大力发展大专层次的高等教育方面能从中受到某些启发。

一、短期大学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短期大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改革大背景下对战前教育系统的全面重建。因此首先必需从战前日本高等教育的结构说起。战前日本按西方模式建立了7所帝国大学,它们高踞高等教育等级系统之巅。 其下有政府的其它大学,这些大学大多是单科性的(医科、工科、商科和教育);还有地方建立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不授予学位的技术和专门学院,还有女子学院。这种高等教育等系统,显然只为少数人服务,入学率一般不超过适龄人口的5%。 帝国大学的毕业生控制着政府和政治,并成为法律界和知识界的核心。 不过, 随着日本工业化计划在20世纪初的启动,日益壮大的私立工商业部门开始吸收名望欠佳的政府大学、地方的公私立大学、以及技术和专门学院的学生(这些大学和学院正是为适应工业化的需求而建立的)。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在美国的干预下,开始进行的政治改革,旨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推行民主化,1947年《学校教育法》的颁布是这种政治改革一的部分。该法引入的高等教育的民主改革,一方面使战前的精英型高等教育系统,转变为接受统一的中等学校的所有毕业生的开放的系统;另一方面结束了战前的高教等级制度,实行一体化的高教结构模式,将以前建立的所有大学和学院归于“daigaku”(大学)名下,提供相似类型的高等教育, 以便消除不同类型的高教导致的人们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分层。战前存在的其它高教机构(专科学校和师范学校)有很多在师资和设备上不具备升格为大学的要求。

然而,必需把这些学校纳入新的大学系统以确保新建高中尽可能多的毕业生有机会继续学习。因此,1949年日本政府临时认可那些只能提供2—3年课程的高教机构为大学,这些大学被称为“tanki daigaku ”,即短期大学。同年大学认证委员会提出了“短期大学成立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短期大学学制必须2—3年,主要满足某种职的要求和培养良好公民的要求。它们提供职业生活所要求的专门领域的终结性课程以及与人文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终结性课程。同时,短期大学还承担成人教育和与四年制大学相衔接的新任务。

根据短期大学成立标准,1950年首次成立149所短期大学。其65 年是战前的专科学校,占44%;39所是在新建高中和所谓多种学校基础上建设的;其余45所附属于四年制大学。这149所短大中只有17 所是私立的。起初,短期大学的学科领域相当广泛,除了现在的短期大学所提供的家政、文学和外语方面的课程外,当时的短期大学还提供商业和经济或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课程。1950年短期大学招收新生14,000人,其中男生8,000人。起初有女子短期大学,但为数不多。149所短大中有5所提供三年制的课程。

二、短期大学的改革和发展

短期大学1950年成立以来,在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上均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与短期大学的地位变化和不断改革相伴随的。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在短期大学(尤其是私立短期大学协会所辖的短期大学)强力要求下,文部省放弃将短大纳入专科学院框架下的打算,于1962年另外建立5 年制的技术学院来回应工业界培养工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并于1964年在修订的《学校教育法》正式使短期大学成为大学范畴内的永久性机构。这意味着短期大学和大学一样在内部管理上也有高度的自治权,能自己任命学术和行政人员,能自行决定如何开展教学和科研。不过,该法关于短期大学和其它大学的宗旨所作的表述有些不同(见下文)。

经过这种定位后,以工程科为主的短期大学中有的改为技术学院,有的发展为具有完全资格的四年制大学,有的成为四年制大学中的工程学院。不过从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到,确定永人性学术机构的短大在定位后发展速度更快。1965—1989年间,短期大学在校生人数增长 3.1 倍,而大学学生同期只增长2.2倍。

表一 短期大学数量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89

国立1727282231353741

公立4339404348505153

私立204

214

301

414

434

432

455

490

总数264

280

369

479

513

517

543

548

表二 短期大学学生数

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89

国立 66508060988613143

14685

17530

18988

公立 11086

13603

16136

17973

19002

20767

22500

私立 65719

125900 237197 322666 337437 332798 420361

总数 83457

147563 263219 353782 371124 371095 461849

女生 56375

110388 217668 305124 330468 333175 420846

短期大学大规模发展的宏观背景,在本文开头已有简要说明。此外,还有其它原因。一是大学概念的扩大,旧的专科学校提升到大学的地位;二是教育平等原则下的单轨学校制度,使任何有能力的人都能进入高校机构;三是男女同校原则为妇女打开了高校之门;四是60年代后快速的经济增长使个人收入增加,减轻了家长送子女上大学的负担;五是私立院校的大量兴起,在公共资金所能负担的院校之外,开辟了更多的高等教育学习场所。

不过,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高教数量的急剧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现象。在日本,这些问题表现为:1.大学和短大过分集中在大城市;2.所提供的专门课程不平衡;3.许多私立院校为了生存或大量超额招收学生,使教育条件恶化,教育质量下降;或收取高额学费,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针对这些问题,文部省从1976年开始实行10年期的系统规划政策。一方面改变对私立院校的放任态度,大大增加对它们的补助,鼓励它们减少超额招生的数量;另一方面限制建立或扩充大学和短大(适应社会紧急需要的学校除外),特别是在大城市,原则上只维持现有规模。此外,从1976年起开始实施成立短期大学的新标准。这些新标准在学生学分和教师组成的要求上,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短期大学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和社会的不同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

然而10年计划政策在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另一些问题。短期大学碍于政府规划的限制无力进行系科更新,对社会经济变化的反应保守。与此相反,专科培训学院反应敏捷,注重培养工程(特别是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贸易和商业管理、文化和人文学科领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结果无论是在校数还是在学生人数上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以致超过短期大学。1984年,文部省把大学司更名为高教司,这反映了日本对高教需求多样化、高教管理灵活性的认识。1982年,日本再一次对短期大学成立标准作了修订,在大学和短期大学之间确立了学分相互承认制度。1985年对标准的修改,则放宽了对教师的资格要求。这些修改无疑都会加强短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结果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短大进入新的转折时期。

在这一时期,私立短期大学和地方政府所辖的公立短期大学建立了许多反映当今社会经济需要的课程。例如1986—1989年建立了26个信息处理系;33个护理和辅助医疗培训系;8个秘书教育系。 国际关系系和外语系也有所增加。同时培训幼师和小学教师的系被关闭或被削减,以回应对这两个层次教师需求的下降以及学校更想要4 年制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在许多大学,家政系被转变成实用生活科学系或生活和文化系。此外,一些院校通过建立外国的分校或与国外建立联系而加强国际交流课程。

发生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由于人口变化而产生的危机感。 1986年以后日本18岁青年的数量持续增长,至1992年将达到高峰200 万,但1992年以后这一数量将急剧下降,估计2000年只有150万。2005 年130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生存是当今日本短期大学的关键问题。 1984年文部省以大学特许委员会报告为基础发布了1986—1992年间大学和短期大学大发展的新政策,以适应当时18岁人口急剧上升的需要。短期大学和许多私立大学及地方公立大学一样迅速作出反应,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创立新系,改革和加强社会亟需的学科,为未来生存竞争确立了优势。

短期大学积极进行系科改革还有另外一个背景;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日本女性在1980年和1990年的高中入学率分别为94%和98%,高于男性,她们是短期大学巨大的潜在学生市场。虽然目前女生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仍低下男生,但两者差距正在缩小:1980年女生的毛入学率(高等学校中各种年龄的学生总数占中学毕业年龄至以后5年这一年龄组人口的百分比)为20.3%,1990 年则上升到22.7 %。 1986年日本颁布一项法律《促进男女就业机会和待遇平等以及其它对女性就业者的福利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想做职业女性的人数的增加。再加上女生选择的专业越来越与她们心目中的未来职业生活相联系,因此短期大学需要为适应这种变化做准备,必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职业教育课程。

三、短期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

日本高等院校有四种类型。按照层次高低依次分为大学、短期大学、技术学院和专科培训学院。

“日本教育法”规定,大学和短期大学在功能上都包括深入的教学和科研,但具体表述有所不同。前者的活动领域是“专门的学术性学科”,但后者的是“专门学科”只要求前者为学生提供“精深的”、“广泛的知识”。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该法要求前者培养“心智的、道德的和实际的能力”,要求后者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中所要求的能力”。大学的入学要求是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本科课程四年(医科和牙科六年),分为两部分;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前者为学生的专门训练提供宽广的背景以及良好公民所需的品质。四年制大学通向学士学位。它们由一个或多个基本教育活动单位即学院组成,学院则由系或其它单位组成。短期大学的入学要求与大学大体相同,提供2—3年的普通教育或专门教育课程。短期大学通向协士学位。它们之下没有大学那样的学院,一所短期大学通常相当于大学之下的一个或几个系。短期大学学生可以转到大学学习,但这种转学者较少。

技术学院只从事教学,招收初中毕业生,“传授较深的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所必需的工作能力”,为他们提供5 年制的工科或海运贸易方面的半专业教育。专科培训学院为高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学制的文化和技艺方面的课程,既帮助学生发展职业和日常生活所要求的能力,又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

表三 各类高校新生人数(及其比例)

1975年 1980年1985年

新生总数

608887 790761805145

大学

423942(69.6)

412437(52.2) 411993(51.2)

短期大学

174930(28.7)

178215(22.5) 173503()21.5

技术学院

10015(1.7) 9539(1.2) 9814(1.2)

专科培训学院

-(-) 190570(24.1) 209835(26.1)

关于各类高校学生所占比例,从表三中可见一斑;1980年和1985年大学新生超过新生总数的一半;短期大学新生则不及1/4,但超过1/5,技术学院学生人数很少,但专科培训学院在新生比例上超过短期大学。

因此短期大学面临的挑战在于,在与这些类型的高教机构竞争中如何保持自己独特的位置,发挥一种其它类型的院校无法替代的作用。

虽然日本女性受教育的水平和社会地位都有较大的提高,但许多人仍期望她们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事相对非技术性的办公室工作,然后结婚。这意味着短期大学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与提供职业训练的专科培训学院开展竞争。

短期大学与专科培训学院之间的生源争夺战,还发生在终生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当今日本短期大学的教育对象仍然是18—20岁青年。鉴于终生教育需求的增长和1992年18—20年人口数量的下降,短期大学应把终生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这要求短期大学的教育对象不仅有年青人,而且有广泛年龄阶段的人口,包括工人、家庭主妇、年长者,等等。它还要求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特别是在短期大学内部建立终身学习中心,较好地回应当地社区的需要。目前已经有一些短期大学开始进行独立的成人招生,有的正在向成人提供推广课程。

另一方面,短期大学与大学之间也存在竞争问题。比如针对一些事业心强的女性倾向于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短期大学采取对策,为毕业攻读学士学位做准备。一方面为这部分人单独安排课程,另一方面到政府部门做些沟通工作。理论上,短期大学毕业生有资格升入大学,但实际上大学难以把这种毕业生招入三年级,除非有意外的空余名额;因为学生数量早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就已确定,而且整个四年基本上保持不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短期大学要求官方在决定学生规模时允许大学三年级接受额外的学生。1989年有4225年短期大学的毕业生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但这只占短期大学毕业生总数的2%,另参见表五。

四、短期大学的特点

与日本大学和国外同类高校相比,短期大学有许多特点。

第一,学生成分上的特点。1.女生比例高,1980年、1985年和1989年短期大学中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9%、90%和91%。在大学中,女生在这三年中分别只占22%、23%和26%。2.当地学生比例高。大约60%的短期大学学生来自同一个县。大学这一比例是36%。3.外国学生数量少。日本四年制大学有外国留学生19000名, 专科培训学院有5000名,短期大学只有700名。 短大留学生占日本所有外国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及0.2%。

第二,系科结构上的特点。70年代中期以来,短大一半以上的学生主修人文科学,35 %以上的学生主修自然科学, 主修社会科学的只有10%左右,主修工程学及其它学科学生的学生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参见表四)。而在四年制大学中1/4学生主修社会科学,1/5学生主修工程学。

表四 短期大学学生专业分布百分比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1989

精密科学

50.6

50.9

44.7

38.7

37.7

38.236.7

社会科学

19.8

16.8

11.6

10.99.19.812.1

人文科学

30.0

32.2

43.6

50.4

53.1

51.250.0

其它学科0.20.10.10.00.00.8 1.2

第三,短期大学平均学生规模有限。从表一和表二可以计算出短期大学平均每所学校的学生数。虽然短大平均学生规模不断扩大,1965年400人,1980年718人,1989年上升到791人, 但与大学的平均规模相比,相差悬珠。大学的平均每校学生数1965年是2957人,1980年是4115人,1989年是4142人。1965年大学平均每校学生是短大的7.4倍,1980 年是5.7倍,1989年仍有5.2倍。

第四,私立院校占绝大多数。从办学体制方面看,短期大学可以分为三类:国立的、公立的(县级或市级)和私立的。私立短期大学是非盈利性的。73%的日本四年制大学学生就学于私立大学,73%的大学是私立的。而在短期大学中,据表一和表二,在整个80年代,私立的学校数占总校数的比例都高达84%,就学于私立短大的学生占短期大学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90%。

第五,升学率方面的特点。日本短期大学毕业生升入大学第三年级继续学习的人数比例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从50年代到80年代升学率的持续下降,1955年度12%,1965年度7.7%,1975年度3.7%,1985年度3%,1989年174460名短大毕业生中只有6429名升学,占3.2%。二是总体升学率非常低。如果把上述数据同其他国家同类学校相比,结果就会一目了解。比如法国的二年制大学技术学院的升学率,80年代平均是25%,90年代则上升到40%。三是各专业升学率有重大差异(见表五)。四是男女毕业生升学率的比例悬殊,1985年前者是12.5%,后者是2.2%。

表五 短期大学各专业升学率(%)(1985年)

保家

艺其 男毕 女毕

健政

术它 业生 业生

2.1 5.1 2.0 7.2 12.8 6.6 1.2 1.0 14.2 0.5 12.5 2.2

第六,重视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总观多国短期高等教育,无论从教育宗旨还是从教学过程看,似乎只有日本的短期大学明确地把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职能。比如日本钢铁短期大学,其教授会审议的内容之一是该校的“学术研究”。该校作为课外活动每周举办一次“特点教育讲座”,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革新知识、工厂管理、文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担任这种讲座的指导教师有外请教师、本校教职员和有关公司的技术人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充满自主创造的精神,使他们热衷于各项科学研究,扩大知识视野。学生自己举办的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自由地探索各种问题。

标签:;  ;  ;  

日本短期大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