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发展数字农业情况及经验
严东伟
(云南省农业农村信息和宣传中心,云南昆明 650224)
一、数字农业内涵及其特点
数字农业是于1997 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士正式提出,现在其较为官方的定义是指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计处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高新技术与农业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及其生产环境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光、热、水、土、气、肥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采集,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简单地讲,是指数字地球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共同支撑下的集约化、信息化的农业技术。
广义的讲数字农业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确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维度,是一个建立在数据化基础上的集合概念,四个部分相互交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采集、分类、应用、挖掘体系,服务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数字农业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规模化和企业化,同时数据做为一个完整的链条几乎完全涵盖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所有过程,实现全程的数据自动化采集、分类、存贮、运用和管理。
物联网是数字农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本质上讲,物联网是一套封闭的数控系统,是以传感器、摄像头、探头等设备为基础将物物相联。相联物根据已确定的参数和模型,进行自动化的调控及运行。现在应用最多且最成熟的领域是在花卉或设施农业的生产操作和管理中。农业大数据是一个数据系统,指在开放的系统中按一定的规则和编码收集、鉴别、标识和分类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再通过建模和算法来组合和优化所取得的海量数据,为生产操作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并联结云端与相关设备,实现部分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由于其具有的开放性特点,现在主要用于大田农业生产和农业全产业链的操作和经营。
精准农业作为数字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核心是指农机硬件设备和设施在软件和探测设备辅助作用下实现的农业生产精准操作,如精准施肥、变提喷药等。而智慧农业是建立在经验模型基础之上的专家决策系统,其核心是软件系统。
2018 年以来我国数字农业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突破了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实用的数字农业技术产品,建立了网络化数字农业技术平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数据库有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农业合作经济数据库等。同时在农业数字信息标准体系、农业信息采集技术、大比例尺的农业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作物生长模型、动植物数字化虚拟设计技术、农业问题远程诊断、农业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远程教育多媒体信息系统、嵌入式手持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数字化农业宏观监测系统、农业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应用上,中国企业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不同类型地区应用示范,初步形成了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和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促进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2018 年农业部在国内实施数字化农业试点项目共计37 项,其中,园艺类作物12 项、大田种植类5 类、畜禽养殖类14项、水产养殖类6 项。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实施两批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涉及6 个省区,10 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23 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共计1.37 亿元。农业农村部在陕西省试点的“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托普云农为浙江省政府搭建的“智慧农业云平台”都是优秀的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
二、国外数字农业发展情况
新媒体时代讲究“内容为王”。真正的公众议程,根据培养理论的“回响效果”应要贴近受众的生活,是受众真正关心的问题,这样的话题才会激起受众去了解的欲望,才能引起讨论。在内容的表达形式、方式上也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贴近年轻人的喜好。表达形式要多种多样,不宜长篇大论的文字,多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语言风格尽量生动活泼,适当用一些网络语言。调查中,大多数人对校研究生会新媒体平台提出需要加强美编和增加创意内容等期望,校园新媒体团队要经过更加专业的培训,充分借鉴其他高校或社会新媒体的优点,以更丰富的图文、配色、编排和新颖的创意等吸引受众。
我国数字农业起步较晚,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多次会议中均强调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产业数字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 号)指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为加速发展数字农业指出了方向。
2016 年,谷歌旗下Deep Mind 的Alpha Go 横空出世,把人工智能为(AI)的决策水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让人们认识到人空智能发展的提速和广阔的前景,也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农业数字模型的应用是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基于专家经验开发主导的模型结合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生产可预期或预感化的发展,目前作物模拟模型是农业数字模型的主体著名模型有CERES、GOSSYM、SOYGRO、SUCROS、BACROS、MACROS 等, 特别是90 年代中期以来,模型被视为启发式工具,在指导作物管理、育种、施肥、灌溉等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实践,许多研究者利用作物模型来探索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等,还与其它信息技术如RS、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网络技术等相结合,在信息农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1997 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建立了基于数字模型的国际作物信息系统,用于作物育种和产量潜力的研究。国外关于花生模拟模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最具代表性的是CERES-PENUT 模型,在开展花生模拟模型研究的同时,将作物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指导生产计划和经营计划。
数字农业是上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欧美国家在将计算机规模化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入90 年代后,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化在农业生产和服务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深化这个概念,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测技术(DCS)、作物生产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地学空间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全面结合,使农业自动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生物工程开发成为现实,全面提升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经营领域的应用。近年来,随着GPS 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与智能化农业机械配套的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 定位系统)的发展,使农业机械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的阶段,DGPS 具有12 个通道,可以在动态条件下提供完整的3D 定位数据,并具有与农机智能监控装置的通用标准接口,使农业机械进行入一个智能化的阶段。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相关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动态监测,催生了物联网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智能农业机械和传感器在国外已经进行全面商品化应用阶段。目前美国41.6%的家庭农场、46.8%的奶牛场和52%的年轻农场主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信息联络,有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将农业信息提供给农场主,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和精细化操作。伊利诺州有67%的农户使用计算机,其中27%农户运用网络技术。政府每年拨款15 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美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该系统覆盖了美国国内的46 个州,加拿大的6 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 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15 个州的农业署、36 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三、国内数字农业发展情况
欧盟则利用卫星遥感进行作物种植地块监测,为其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提供精准依据。德国则由企业牵头进行开发,致力于研发农业智能机械和装备,提供数字农业综合解决方案。英国也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业计算机网络AGRINET。意大利将无人机遥感与GPS 定位跟踪、GIS 空间分析、专家系统等有机结合,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日本早在1994 年底就已开发农业网络400 多个,计算机在农业生产部门的普及率已达93%,日本政府还在实施一项意在21 世纪使所有农民拥有微机的“绿色天国”计划。
蒋介石早年传统教育和军事教育的背景是他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资源,加上自身军事领袖的角色限定,使得其意识形态宣导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和军事化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农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对于其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理解仍有不同意见,因此,概念被误用和混用时有发生,但随着数字农业的深入发展,相信会有更为准确的定义和边界。
日粮中的纤维物质不仅具有刺激反刍动物反刍和唾液分泌的作用,而且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并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起来[4]。反刍动物主要利用粗纤维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木质素难以利用。在日粮粗纤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其具体组成不同,其消化降解必然存在差别。因此,在反刍动物粗纤维营养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普遍采用NDF和ADF的消化率作为衡量反刍动物对粗纤维利用能力的指标。
传统的纸质文档从收集、归档、检索都需要借助人力来完成,同时在使用和保存的过程中容易损坏。而电子文档的出现,对一些不易保存的档案资源提供了便利,将电子资源直接归档,节省了将电子文档转换成纸质档案的过程,也对一些声像、视频档案提供了原始保存的方法,减少了立卷归档和手工检索的过程。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可以提高检索效率,降低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也节约了人力物力。
四、发达国家发展数字农业的基本成功经验
(一)法律保障并呈体系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首先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制、法规,积极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并大力促进信息的共享。如美国从1848 年第一次颁布《农业法》开始,就对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作出了规定。在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授权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业,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法国有关法规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
其次,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体系,且该体系运行有序,不会形成信息孤岛。如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各县政府都十分注重在组织上加强对农业信息工作的协调与管理。美国形成以农业部及其所属的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所、海外农业局,农业市场服务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以及首席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体系。日本则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个完整的农业情报系统。
(二)高度注重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在国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即对现有的农田基本建设设施、农作物育种设施、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畜禽工厂化饲养设施、日光节能温室设施、无土栽培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数据体系。如农田灌溉工程中,水泵抽水和沟渠灌溉排水的时间、流量全部通过信息自动传输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农产品的仓储内部因素变化的监测、调节和控制完全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畜禽棚舍饲养环境的测控和动作完全可以实行自控或遥控。二是基础资源信息化,核心内容是基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设施建设信息化。如日本制定正在制定一项名为“21 世纪农林水产领域信息化战略”,意在大力充实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达的通信网络,提高农村地区的通信便利程度。
(三)利用好多媒体助推数字农业发展
涉农部门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视听等载体向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各农业部门传托业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进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服务对象和群体规模上各有不同,形成良好的互补性。
五、结语
数字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虽然非常富有吸引力,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涉及的品类和品种繁多,生产过程漫长和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变量多,因此数字农业从单点突破到全面进步和应用还需要假以时日。
终于到了。我停好车,转身的瞬间看到一个人!住我家楼下的李奶奶。今天的她也和平时不一样。平时她对我很热情,见我就笑,大声和我打招呼。我不喜欢她,但也不讨厌。今天她仍对着我笑,满是皱纹的脸笑嘻嘻的,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笑仿佛是一种大声的宣告——看哪!这个凶手!我匆匆向她点了一下头,算作打招呼,然后逃离般往家跑。
参考文献
[1]郑业鲁,薜绪掌,数字农业综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王立平.大有可这的精准农业[J].中国农技推广,1997(6):17.
[3]王立平.精准农业——一种新型农业[J].农业信息探索1998(2):48.
[4]金继运.“精准农业”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1):1-7.
[5]张继梅.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及保障[J].改革与战略.2017,33(7):104-107.
[6]高亮之.数字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J].计算机与农业,2001(9):1-3.
[7]唐华俊.农业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学学报.2018,8(1):175-179.
[8]吴炳方.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J].遥感学报,2005.8(6):481-497
[9]周清波,吴文斌,杨鹏,等.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成果.2010(10):33-38.
[10]刘铁梅,张琼,邱枫,等.油菜器官间干物质分配动态的定量模拟[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1):55-59
[11]杨月,刘兵,刘小军,等.小麦生育期模拟模型的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37(1):6-14
[12]孙敏,罗卫红,冯万利,等.基于WEB 的设施蔬菜作物病害诊断与防治管理专家系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37(2):7-14
[13]刘海启,游炯,王飞,等.欧盟国家农业遥感应用及其启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2018.39 (8): 280-287.
[14]葛佳琨,刘淑霞 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东北农业科学 2017,42(3):58-62
编辑/马伟嘉
标签:数字农业论文; 全球定位系统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网络通讯技术论文; 农业生产过程论文; 生长发育过程论文; 遥感技术论文; 生产环境论文; 云南省农业农村信息和宣传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