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萨迦格言》中以宿命论为主线的物极必反及全面观察事物和许多事物存在相互对应范畴等朴素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批判的总结其合理思想,对提高本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萨迦格言》、宿命论、辩证法思想
《萨迦格言》是藏族社会的一本哲理格言诗集,成书于13世纪上半叶。是由藏族大学者、萨迦派教主萨班贡嘎坚赞所著。萨班作为佛教高僧,他把佛教宿命论的世界观奉为真理贯彻始终。但他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在格言中提出一些合理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格言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13世纪上半叶,是藏族历史上封建农奴制度普遍建立的一个重要时期。9世纪末,随着以血缘、氏族集团因为农奴制度的解体,在西藏高原产生了封建农奴制。从此西藏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多的变化,农奴与农奴主之间的矛盾取代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封建农奴制度已经确立,政教合一的制度开始形成,分裂混战的局面尚未结束。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杰出的农奴主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萨班及不朽的名著《萨迦格言》。
一、格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以宿命论的世界观为主线。
尊崇佛法,以佛法治国是《萨迦格言》的宗旨,因而佛教宿命论思想构成了格言的主线,贯穿与格言始终,成为处世哲学的中心思想。归结起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处在轮回中流转和因果报应格言中以人的前世今生来世三个阶段,宣称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在这个三个阶段中,今生中的一切境遇都是由前世的行为决定;而来生的境况又是今生的所作所为决定。“只因前世未学习,今世终成愚人;只因怕来世人愚蠢,今生在难也得听。”(第440首)“钱财、智慧和权势,都是有福者的朋友对于那些无福之辈,全成了杀生的根由。”格言规劝那些在今生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一定要温顺听命,奉罚行善,这样才能在来世得到相应的报偿。常言道,行善着得到善报,行恶着得到恶报。只要没有超脱轮回,这种因果报应就会持续不断。二是,人生是苦海格言中罗列了人世间的各种苦,且这种痛苦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痛苦。“长期共同享受幸福,一旦离别特别痛苦;人不有己定来死亡,今世的一切应抛光。”(第416首)
二、朴素辩证法思想
首先,萨班在格言中反复论述了“物极必反的”的道理。如“国王切莫欺凌百姓,只能合理征收赋税;婆罗树里蕴藏相脂,流的太多就要枯死”(第324首)。又如:“性情尽管善良,不断折磨也会报复;旃檀尽管清凉,不断摩擦也会燃烧”(第198首)。很明显,作者的用意是警告统治者不要横征暴敛,对农奴的剥削和压迫适可而止。作者在此用了两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说明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百姓的危害:婆罗树里香脂再多,总有一个流尽的时候;尽管说老百姓是财富的来源,但是过分的剥削也会使财源枯竭。同理清凉的旃檀不断摩擦就会燃烧,温顺的百姓过分压迫就会反抗。萨班在陈述了过分剥削压迫的危害之后,主张以怀柔政策笼络树下,麻痹百姓。尽管作者的本意是为了统治阶级出谋划策,但他也道出了物的发展超过一定限度就会走向反面以及柔弱能胜刚强的辩证思想。格言的比喻切中问题要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说明作者已经初步认识到“物极必反”是客观事物普遍遵循的规律,这是很了不起的。
其次,主张全面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格言说:“具备所有优点的人很少,没有一点优点的人很少,优缺点混在一起时,聪明人主要看优点”(第212首)。就是说,凡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即便是学者也有他的短处,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这些缺点和错误是由人们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正因为人的认识有这种局限性,所以萨班要求人们在观察事物时,要努力防止任何主观的偏见,就评价某事物而言,应该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做出客观评价。“有圣贤的地方,别的学者有谁羡慕;当太阳照射天空的时候,星星虽多也不见踪影。”(第58首)在此萨班表述了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他认为学者尽管剥削多才,但那也只是相对于“愚人”而言。如果和“圣贤”比较,那么学者会显示出他的不足和浅薄了。同样,夜晚的星星虽然明亮,那只是与微弱的灯光和不发光的物体相比较。如果和太阳相比,b那么星星就大为逊色了。这和人们常说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是一个道理。我们认识一个事物仅局限于事物本身,还要将它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从这种比较中即从这种事物的联系中认识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事物进行客观、合乎实际的评价。
第三,格言提出了许多相互对应的范畴,强调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关于对应双方相互转化的思想,在格言中轮论述了很对。如强弱、多少、勇谋、远近、利害、善恶、智愚等一系列范畴。萨班认为这些矛盾的对立面不是绝对的,当具备一定条件时,就会向对立面转化。不如格言在阐述强弱的关系时说:“弱者如果提高警惕,强者也难以消灭;强者如果麻痹大意,也会被弱者摧毁‘(第129首)。这里,“警惕”和“麻痹大意”讲的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转化条件。其他矛盾,如多少、利害、智慧等无不如此。只要具备一定条件,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在论述对立面转化的条件时,萨班初步认识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他肯定了事物的发展超过一定的限度便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他还认为这种转化并不是没有任何原因的偶然发生。格言说:“经常搞分裂的人们,连好朋友也会离开;如河水不断冲涮,岩石也会出现裂缝”。(第179首)。就是说朋友间的隔阂如同岩石上的裂缝一样,不是突然间形成,而是由于“经常”的“分裂”结果。他们的形成有一个有小到大、由微渐著的过程。只有一系列微小变化的积累,才会引起事物的明显变化。。“懒池塘被水灌溉时,总有一处要决口”(第293首)。根据这种认识,萨班认为要防止事物要向坏的一方转化,就必须防患于未然。“害人的事哪怕再小,也要迅速杜绝;没见那小小的决口,酿成巨大水波浪涛。(第338首)萨班对量变和质变关系的认识,尽管是朴素的,然而也是客观全面的。他提倡的防微杜渐在今天也有借鉴的价值。此外,格言中还表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思想。如”对某些人有利的事物,对别人就不一定适用;蒜头治风寒大有疗效,对胆病来说就有毒性“(第388首)。又如:’人们的旨趣千千万万,使大家都满意谁也难办”(第305首)。
综上所述,《萨迦格言》中的就有非常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关于辩证思想的论述也是格言中最精彩的、最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内容。
简介:扎科措(1988.01——):女,藏族,籍贯: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任教于四川民族学院(体育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同时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作者:扎科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格言论文; 事物论文; 萨迦论文; 思想论文; 辩证法论文; 农奴论文; 也会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