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痰汤加减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两则论文_张瑶1,魏小维2

涤痰汤加减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两则论文_张瑶1,魏小维2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07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天津 300193)

摘要:涤痰汤首载于《奇效良方》卷一:“胆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2.5克,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克,橘红4.5克,石菖蒲、人参各3克,竹茹2.1克甘草1.5克。豁痰开窍。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临床中涤痰汤常用于治疗中风病、失眠症。魏师宗“怪病多为痰作祟”之古训,于临床中化裁涤痰汤方,取其豁痰开窍之功,治疗儿科疑难杂症如小儿癫痫、抽动障碍常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关键词:涤痰汤;从“痰”论治;小儿癫痫;抽动障碍;验案

[中图分类号] R7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癫痫

李某,女,7岁,2014年2月12日初诊。主诉:8个月抽搐3次。患儿于2013年6月5日无明显诱因,于夜间入睡半小时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双眼球上翻、喉中异声、伴呕吐涎沫意识不清,持续1分钟左右,自行缓解后欲睡,无大小便失禁。就诊于当地医院,未予诊断。后于6月8日夜间入睡半小时抽搐发作,症状同前。就诊于当地儿童医院,检查24h动态脑电图示双侧对称、同步、弥漫性3Hz的棘慢复合波,颅脑CT、MRI均未见异常,诊为“癫痫”。给予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服药期间抽搐发作一次,症状同前。患儿家属欲求中医治疗,改投魏师门诊,就诊时系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良好。足月剖腹产,脐带绕颈(具体不详)。否认脑外伤史及家族癫痫史。查体发育良好,神志清楚,心肺未闻及异常,神经系统查体阴性,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癫痫,中医辩证属痰痫。治以豁痰开窍,熄风止痉,投涤痰汤化裁:石菖蒲15g、胆南星6g、天麻10g、川芎10g陈皮10g、茯苓15g、羌活10g、铁落花20g(先煎)、煅青礞石20g(先煎)、煅磁石20g(先煎)、生龙骨15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麸炒僵蚕10g、清半夏10g、全蝎3g、炒栀子10g、百合10g、合欢花10g、炒酸枣仁10g、甘草6g,水煎服。服药两周后,患儿未有抽搐发作。原方去百合、合欢花继续服用2周,患儿未有抽搐发作。上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随访至今未发作,一般情况良好。

按:癫痫是以突然扑到,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如常人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一种疾病[1]。癫痫发作属于中医“痫证”范畴。魏师认为“无痰不作痫”,痰是造成小儿痫证的主要病因。小儿脾常不足,脾虚痰聚,痰浊阻络滞而不去,痫久难愈。病迁延不愈久必伤正气,从而加重脾运不健。故不能单以镇惊豁痰,而取效于一时治其标,应考虑小儿痫证“本虚标实,痰气上逆”的特点。所以治标之时不忘治本,健脾扶正,以杜生痰之源[2-3]。故豁痰开窍,熄风止痉的同时应用运脾化湿使湿无所聚,痰无所生。方中以石菖蒲、胆南星、半夏、陈皮等豁痰开窍醒神治其标;加茯苓、川芎运脾化湿,健脾行气以顾其本;生龙骨、生牡蛎滋阴潜阳,又以全蝎、铁落花、煅青礞石、煅磁石加强息风止痉之功;栀子、酸枣仁、百合、合欢花之类,奏清心安神之效。

2.抽动障碍

王某,男,8岁,2014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间断抽动5年,加重半年。约3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挤眼睛症状,未予治疗,症状自行消失。7岁时因受惊吓出现咧嘴、抖手症状,遂就诊于当地儿童医院,查动态脑电图、头颅CT未示异常,诊断为“抽动障碍”。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可乐定透皮贴”治疗4月,症状基本消失。近半年患儿又无明显诱因出现吸鼻、耸肩症状。曾于多处就诊,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门诊。现症见:吸鼻子、耸肩,烦躁易怒,情绪不稳,睡眠不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系足月剖产,否认窒息、脑外伤、高热惊厥病史,否认家族抽动症遗传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形体偏胖,心肺未闻及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抽动障碍,中医属抽搐,用涤痰汤化裁。具体方药如下:石菖蒲10g、胆南星6g、川芎10g、陈皮10g、茯苓10g、羌活10g、党参10g、天麻10g、煅磁石20g(先煎)、生龙骨15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麸炒僵蚕10g、麸炒枳壳10g、制乌梢蛇10g、蜈蚣1条、全蝎6g、炒栀子10g、白芷10g、桂枝6g、粉葛根10g、甘草6g,水煎服。服药两周后,吸鼻子、耸肩频率减轻。上方加辛夷10g,继服2周后偶见吸鼻子,耸肩症状消失。继服上方4周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慢性神经精神障碍[4]。中医对本病尚无统一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抽搐、惊风、瘛瘲、筋惕肉瞤等范畴。魏师认为本病病因不外乎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两者相互作用,致阴阳、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指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纯阳之体”,故有“肝常有余”之说,肝有余则易动风抽搐。患儿平素烦躁易怒,导致肝气不舒,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患儿素体肥胖,“肥人多痰湿”,湿性黏腻易阻滞气机,痰湿困脾,“土雍木郁”则肝气郁结,痰气互结则更阻遏肝气之疏泄,形成恶性循环,致肝风内动。魏师因此认为本病应从“风”、“痰”论治。脾主肌肉、肝主筋,脾虚肝旺,肝风挟痰上扰淸窍,故见吸鼻。《证治准绳·幼科·惊中》记载:“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其愈疽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腹动不已”,故有耸肩。证属痰热上扰,肝风内动型,治疗当豁痰开窍,平肝熄风。涤痰汤豁痰开窍,加生龙骨、生牡蛎滋阴潜阳,煅磁石、僵蚕、全蝎、蜈蚣加强平肝熄风之效,乌梢蛇、葛根、桂枝舒筋活络。

3.体会

《医学纲目·癫痫》中认为:“癫痫者,痰邪逆上也。”痰浊上逆气机逆乱,肝风内动则抽搐。故癫痫主要病机责之于痰,痰是造成痫证的主要病因。《证治准绳·伤食门》曰:“人之饮食由咽而入肝,由肝而入脾,由脾而入胃。由食所伤肝,食不化故痰涎壅塞如风状。”脾气虚衰,痰浊内生,健运失职,痰郁化热化风,风痰合邪,上犯清窍,则吸鼻子、耸肩。以上二病临床表现各异,但病机中均为痰浊作祟 。涤痰汤有豁痰开窍之效,因此根据异病同治原则,依临床表现不同,在涤痰汤基础上加减化裁治疗均获良效。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8-153.

[2]刘平安,鲁耀邦,王清波.名老中医治疗癫痫用药经验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9,(02):23-25.

[3]马融.扶正祛痰治童痫-李少川教授治痫经验录[J].天津中医.1993,20(5):5-6.

[4] 郑毅.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2012,(07):491-494.

作者简介:张瑶(1988-),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儿科常见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魏小维,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10-24

论文作者:张瑶1,魏小维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涤痰汤加减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两则论文_张瑶1,魏小维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