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最小共同多元”教学环节与反思_数学论文

让小学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段及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小公倍数论文,小学数学论文,片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片段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 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 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 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拉拉家常,叙叙旧,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 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你会帮他选一选吗?(屏幕上打 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学生尝试着寻找日子,有的一边想一边在纸上写,有的直接在课前发的日历纸上圈圈 画画,有的在交头接耳……过了会儿,有几个学生露出了高兴的神情,但大多数学生显 然还没有选出日子。

师:看来选准日子,还得讲究一些方法。老师给你们提个建议,同桌两个同学能否先 分一下工,一个同学找老渔夫的休息日,另一个同学找年轻渔夫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 人找的日子合起来对照一下,这样试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初步感受问题的挑战性,产生与他人合作的心理需求 ,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和分工合作,引导学生选出日子,并进行了交流。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板书:

老渔夫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年轻渔夫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片段二:探究提升

师: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上面这些数中的学问。先看老渔夫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 ,你会有一些发现吗?(学生读后相互交流。)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双数。

生[,2]:我发现每两个数之间相差4。

生[,3]:我发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4。

生[,4]:我发现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在一起,就有了你们刚才找到的规 律。(教师把板书中的“老渔夫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的倍数”。)

师:我们刚才在30以内的数中,找到了这些4的倍数,现在老师要求继续找下去,30以 外的数中,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

生[,5]:32,36,40,44,48,…

(学生举例,教师在“4,8,12,16,20,24,28”的后面添上“32,36,…”。)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了“6的倍数”。)

师:(手指着“12,24”)下面我们来研究两位渔夫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与6有什 么关系吗?

生[,6]: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生[,7]:这些数是4和6共同的倍数。

生[,8]:这些数是4和6公有的倍数。

生[,9]:这些数是4和6的公倍数。

师:对了,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它叫做4和6的公倍数。(教师把板书中的“他们共 同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还能找 出一些来吗?

生[,10]:36,48,60,72,…

(学生举例,教师在“12,24”的后面添上“36,48,…”。)

师:(手指着“12”)请同学们想,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是不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 的一个数呢,而在4和6的公倍数中能否找到最大的一个呢?

(通过交流,学生肯定“12”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找不出最大的一个。)

师: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你们给它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

生:最小公倍数(好多学生几乎是脱口而出)。

(教师把“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师:4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这样的图(图1)来表示。

三、片段三:拓展深化

师:同学们来看个有趣的游戏:(多媒体动画演示)小兔和小猫进行跳格子比赛,它们 从同一地点出发,小兔每次跳2格,小猫每次跳3格。那么,小兔和小猫都要跳到的地方 有哪些?请你们在图2中画一画,找一找。

(学生在课前发的数轴图上画一画,找一找,并进行了交流。)

生[,11]:小兔跳到的是标有0,2,4,6,8,10,12,14这些数的地方。(教师给予指 导:标有“0”的地方是小兔的起点,请同学们把它和小兔“跳到的地点”区别开来。) 小猫跳到的是标有3,6,9,12,15这些数的地方。合起来我发现它俩都要跳到的是标 有6,12这些数的地方。

(学生在画一画、找一找中,在相互的交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抽象概括出了2 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看到小兔和小猫玩得很开心,小狗也想来参加跳格子比赛。小狗每次跳4格。你能 把小兔、小猫和小狗这三种小动物都跳到的地方找出来吗?

(学生很自觉地进行了“画、找、交流”活动,求得了问题的答案,最后也抽象概括出 了2,3和4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四、片段四:反思归纳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找“小动物都跳到的地方”这两个活动,同学们分别 求出了几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公倍 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生[,1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两个 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3]:三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三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三个 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4]:两个数、三个数都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想四个数、五个数甚至更多的 数也有吧。

(最终,在生生交流和师生的交流中,学生概括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数 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想一想上面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找“小动物都跳到的地方”的过程,说一说我 们可以怎样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5]:先找出每一个数的倍数,再找出公有的倍数。就可找出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 数了。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互做补充和修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归纳出了方法: 一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二找公有:对比各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 倍数;三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五、教学反思

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 学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回味这节数学课,其成功之处就在于 教师的教真正顺应了学生的学。

(一)让学习内容回归生活

小学生的课堂应是一种生活化的课堂。所谓“生活化”,即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关注 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小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具体实践经历和体验的过程 ,而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纯理论的推理过程。故事、寓言、童话以及具有时代性的卡通 式动画等是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可让他们参与其中进行思考,进行探究。正是抓住了 这一点,本课没有照搬课本例题,以纯数学的形式呈现,而是把数学融进身边的传说故 事之中,融进小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画之中,让数学“退回”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把学生 “牵进”数学。学生在和故事、卡通动画的交流中也就接触了数学,感知了数学的存在 ,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原来不那么单调,不那么枯燥,数学也不 再是他们眼中的“另类事物”“神秘世界”。

(二)让学习活动回归生活

把数学“退回”生活不是目的,从教学的目标来看,学生由生活进到数学才是最终意 图。而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学生的数学活动来达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 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也不是教师的活动,它必须有较强的数学思考的含量,是通过教 师有效的教学组织,引导儿童将自己的经验不断地数学化,从而构建一些基础的、必要 的和现实的数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独立思考,有群体的 火花碰撞、协作交流。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呈现“渔夫故事”和“动物跳格”这两个 生动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圈圈、画画、找找”,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指导学生协作 探索,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对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 引导学生从生活进到数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反思抽象,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数 学概念,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进一步反思和提炼,总结出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 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必要预设下的活动生成,学 习创造,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一种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知、行、意、情得以和谐发展,教师成了真正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 也真正成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标签:;  ;  ;  

让小学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最小共同多元”教学环节与反思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