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人民医院心内一区 湖南衡阳 421800
【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冠心病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字】冠心病;负性情绪;心理护理干预;影响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受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该疾病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其中约有31~54%的患者为心肌梗死,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常伴有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除了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外,还会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造成严重的影响[1~2]。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冠心病的200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冠心病的2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3];②意识均为清醒;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疾病与意识障碍者;②合并肝、肾等严重器官性疾病者;③具有恶性肿瘤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10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其中年龄最小者38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51.18±13.68)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病程(4.24±1.53)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其中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69岁,平均年龄(52.07±14.12)岁;病程11个月~9年,平均病程(4.41±1.4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评估:待患者入院确诊后,安排责任护士详细评估患者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分析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按照患者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②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责任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尽量获得患者家属的信任,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陪护及探视患者[4]。同时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③心理疏导:首先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效果等知识,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的了解,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鼓励及关心,且按照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合理应对发病后产生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④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呼吸训练,早晚各1次,10min/次,以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并通过播放患者喜好音乐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构建数据库,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进行分析,单位以率(%)表示,对患者的SAS与SDS评分等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单位以均值±标准差( )来表示,当显示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
经表1可见,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P<0.05)。
3 讨论
冠心病主要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引发的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出现血管堵塞或狭窄,心肌缺氧、缺血,心脏负荷增加等因素,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该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脂代谢异常,其会生成斑块,而在长时间的积累下这些斑块会造成动脉血管变窄[6]。由于受到疾病引发的身心疼痛、社会支持程度、缺乏治疗信心、担心预后等情况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慌、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健康情况往往较差,而这些负性情绪又会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严重后果,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给予冠心病患者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7~8]。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P<0.05),这提示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亚利.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11-13.
[2]梁翠群,赵汝丽.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7):2182-2184.
[3]徐雪梅,林长玲.社会支持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5):1923-1926.
[4]蔡雪芳.系统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2-13.
[5]李珊,金燕.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调查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7):2903-2904.
[6]张素清.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505.
[7]王宏波.积极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及依从性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44-245.
[8]江辅珍.浅析冠心病负面情绪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412.
论文作者:赵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心理论文; 性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