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影响邻近管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_刘年卓

地铁施工影响邻近管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_刘年卓

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基于地铁的具体施工实施特点和施工现状,阐述了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地下管线设施的影响发生机制,结合当下地铁施工中对邻近管线的干扰和破坏事故产生的原因,着重对优化地铁施工水平以减少对邻近管线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详细地探讨与分析,旨在为现实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地铁施工;邻近管线;影响;现状;因素;举措

地下轻轨交通系统是一项构筑体系庞杂、技术繁复且要求精度高、干扰因素众多,并对周边环境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型现代化建筑工程。鉴于其主体工程皆在地下予以实施,且涉及的空间环境极其广泛,因此就极易与城市地下管线发生作用与冲突,进而带来施工进度的减缓、施工成本的增加、施工风险与事故的发生以及对周边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与破坏等不良现象。那么,如何通过施工设计的优化、施工技术的提升、施工操作的管控等手段不断降低甚至规避施工对邻近管线的影响,便成为地铁建设工程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点事项。

1、地铁施工的特点及地铁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现状

1.1地铁施工的特点

地铁施工由于主体工程皆在地下予以完成,因此其施工相较于地面施工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涉及的地质、水文条件复杂且多变;(2)施工面窄且涉及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等复杂的设施与环境;(3)施工形式多样且结构复杂(连接点众多且型制灵活富于变化);(4)影响大而工期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为深远,但也具有极大的风险性。鉴于以上这几项特点,地铁在施工方式和施工工艺的选择和统筹管理上就需要面临更大的困难并实现更大实施精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极易导致一定的安全风险和破坏事故。

1.2地铁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现状

地铁和地下管线都是现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交通网络和地下管道网络的建设实现了全面、高速地拓展与提升,地下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更是日益频繁,针对于管线设施的检修、维护也已成为常态,地铁施工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施工面也呈现日益缩小的趋势。那么对于施工前的勘察与设计、施工方案的规划和审核、应急预案的拟定和统筹,以及施工中技术与工艺的选择和把控、施工环节的管理与验收、施工人员和施工操作的监管与调控等都需要做到与施工环境相适应的水平提升和效果维持。而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大型工程,实现对地铁施工全过程的高效管控,便受到技术、人员、管理、环境等多方位的影响,一旦对一个因素和环节的管控及实施效果出现缺失,便会造成对地下管线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2、地铁施工对地下管线设施的影响发生机制

2.1设计与规划因素

地铁施工产生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和破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做好前期的设计预案和因素统筹。一般情况下,涉及到地下管网的地下和地面施工,都要到管线有关的管理部门进行方案报备,获得该部门必要的图纸、预备方案和手段建议,且需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予以进行有效安全的施工[1]。但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这部分环节会存在缺失,或是实施力度不足,进而造成地铁施工方案设计和技术选择无法全面适应施工的地下环境,也就极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对管线的影响和破坏。

2.2施工技术与工艺因素

施工技术和工艺要结合设计的方案目标、具体的地下环境来予以科学的选择和统筹,一方面需要现代化的管线探测仪器为支撑,另一方面需要优化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实施,以达到对周边环境尽可能小的影响和破坏。但在现实的技术操作中,往往会存在野蛮施工、技术把控缺失、工艺精度不足的现象,从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和管线威胁。

2.3人员因素

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理论素养、业务能力、技术水平都对施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众多、涉及工种复杂,施工人员的资质、背景、能力和素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人员调控配置效果的欠缺、操作行为的管控不及时,就很容易造成由于人员不合理操作造成的安全问题和管线损坏事故。

2.4管理因素

地铁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面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为支撑,更需要高效的管理程序和行为对技术、人员、器具、环境、操作环节与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把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也是导致施工行为对邻近管线影响程度的关键性因素。

2.5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因素一方面体现在地下管网的复杂度和排布情况,一方面则是地下管网本身的性能和质量。由于当前地下管线的建设网络日益庞杂,其建设水平的高低以及对其性能维护效果的好坏是地铁施工对其造成影响程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区,地下管网建设杂乱无章,管道年久失修,质量问题严重,那么施工过程中任何轻微的举动就有可能造成管线的破坏,进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安全事故。

3、减少和规避地铁施工对地下管线影响的具体对策

3.1优化管线监测技术,精准把握管线位置

强化在施工前对规划方案的审核和技术交底,确保对管线相关部门预案报备事项的完整和高效。适时引入具有高探测精度的管道探测仪器,合理安排探测的范围和路径,实现对地铁施工区域管线的准确探测、质量监察和合理管理[2]。建设和利用现代化的管线信息管理平台,以平台信息为支撑,达到全面适应于地下环境的施工设计和技术统筹,从而更好地保护施工过程中的管线安全。

3.2制定管线保护方案和应急预案,全面化管线保护的措施

结合施工区域管线介质的特点、管线受损的原因和保护方法,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科学化的管线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并明确其适用的范围、保护的流程、权责的划分、关键环节的处理、处罚的机制等。通过各项措施来保证管线保护管理办法的全面化的普及和实施,并加强对诸如管线设施资料准确与完整、现场的核查与显著标识、机械操作培训等各项保护措施的监察与管理,从而达到对管线保护的全面有效支撑。

3.3实施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避免野蛮施工现象的发生

建立健全地铁施工的工艺操作管理制度、机械操作管理制度、人员岗位及权责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等各项的管理制度,并构建科学化、效率化的管控体系保证各项制度的高效实施,达到对地铁施工各环节、各要素的全过程把控,从而避免产生盲目施工、野蛮施工、风险施工的现象发生,以从施工建设角度全面避免管线事故隐患的产生。

3.4适应性创新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

结合施工区域具体实际,可是实现诸如地下综合管廊随城市轨道交通一同建设等新型的地铁施工方式[3]。不仅能够极大节约建设的成本,还能够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开挖造成对地下管线和交通线的影响。此外还可通过优化机械设备和技术,安装可感知管线设施的智能化探头,在发现管线时能及时预警并停止工作,进而极大避免施工过程对管线的影响。

4 结语

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管线的影响和破坏是地铁建设水平现代化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达到对地下管线全面有效的保护,就应当从方案、技术、施工操作与施工方式、人员、管线保护措施等方面着手,不断实现地铁施工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正辉,贺美德.地铁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J].市政技术,2006,24(5).

[2]王雨.地铁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变形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王德福,张穆童.地铁设计中地下管线拆改综合设计工作思路及方法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9(10).

论文作者:刘年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地铁施工影响邻近管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_刘年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