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兴安县中医医院 541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对缺血性卒中早期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医康复手段,而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一段时间后段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0天、60天后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是改善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病情的有效措施,相比中医康复手段有很高的治疗效率,应该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探讨
引言
缺血性卒中早期是一种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会引起患者局部脑组织坏死。在所有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量占到了大多数,比例达到80%以上,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然而患者患病后期出现的各种机体功能障碍随之成为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大因素,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因此,为了使得患者功能障碍得到恢复,应该在患者患病早期就采用一定的康复手段进行治疗。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中医康复治疗手段以及西医康复治疗手段,然而各有优点和缺点。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今年来有专家提出了将中西医康复手段结合进行治疗的方法。为了对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对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本文以我院一些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5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人数相等,各为27名。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如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15名,年龄位于49至70岁,平均年龄(56.2±9.5)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名,女性患者13名,年龄位于50至71岁,平均年龄(57.4±8.9)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因此,两组患者在疗效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排除及选定标准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所有患者入选必须由一定能的标准。首先,所有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患者年龄大于18岁;②患者的诊断必须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且经过核磁共振检查确定为缺血性卒中早期;③患者在发病72小时之内及时入院。其次,以下患者不能选入:①患者虽然是缺血性卒中早期,但是并没有相应发病症状,属于静止性的缺血性卒中;②患者发病时候伴有脑出血或者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③有身体伤残的患者。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治疗开始后的1天、20天、60天分别由医生对其疗效进行评价,主要依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其中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情况越严重。另外,患者治疗60天后评分低于10分则表示治疗有效,并统计治疗有效人数,计算有效率。
1.4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手段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手段。以下对具体的中医康复治疗手段和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手段进行阐述。
1.4.1中医康复治疗手段
中医康复治疗手段是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使用较多的一种,由于其注重从全身调养方面进行,且相比西医手段少了很多危害,得到广泛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是我国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相传已久的针灸被外界传的神乎其神,其效果纵然没有那么立竿见影,然而确实有一定的独到之处。针刺治疗主要是通过其独特的外周感觉传入方式来调节患者神经翻身中各个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使得患者在长期的治疗中逐渐恢复正常的大脑皮层功能。②推拿治疗。推拿也是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其不但具有舒筋活血作用,而且能够促进金患者患病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据有关专家研究,推拿治疗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治疗的期限。③中药薰洗。中药薰洗相比于针刺治疗是一种外治方法。顾名思义,中药薰洗不仅仅通过药物作用产生效力,而且依赖于药物热气的作用。药物的热力作用能够舒缓患者局部肌肉紧张,起到活血祛瘀的作用。
1.4.2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
1.4.2.1肢体摆放
我们都知道,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由于长期卧床,不当的体位可能会导致患者局部肌肉紧张,进而产生麻木感,而在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肢体摆放显得更加重要,合理的肢体摆放能够显著降低痉挛的发生率。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体位多变且复杂,总体来说只要这种体位不会对患者伤病部位产生重压就行,然而一种体位不能保持太久,每隔两小时应该至少翻身一次,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此部位的血液循环,避免痉挛及麻木的出现。
1.4.2.2关节训练
关节是人体活动能力的体现,因此应该在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患病初期就开始对患者关节活动功能进行锻炼,以保证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不会出现退化的现象。有研究指出,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进行关节训练能够有效防止肌肉萎缩现象的出现,且患者活动能力能够得到较快的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行训练时患者应该保持肌肉放松状态,护理人员应该采用比较轻柔的手法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依次进行锻炼。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关节训练应该在患者关节活动能力范围之内进行,如果强行扩大训练范围,则可能引起患者肌肉拉伤。
1.4.2.3下肢训练
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往往有平衡功能障碍,这对患者行走等日常生活行动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很多患者因此摔倒。而下肢训练尤其是下肢负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脑平衡能力,减少患者跌倒的现象。在进行下肢负重训练的时候,应该以实用性为指导,设计一些有助于患者正常行走的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加强患者对此动作的惯性,从而更容易在实际行走中行使出来。负重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技术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如下: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
组别 1天 20天 60天
观察组17.62±7.43(n=27)9.52±6.27(n=27) 6.13±5.29(n=27)
对照组17.36±7.38(n=27)12.17±7.16(n=27)9.19±5.54(n=27)
2.2疗效
观察组患者24人治疗有效,有效率达到88.9%,对照组患者17人治疗有效,有效率达到62.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组别 患者数治疗有效患者有效率
观察组27 24 88.9%
对照组27 17 62.9%
3.小结
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具有良好的效果,以神经促通技术来说,其很好地将中西医的优势结合起来。缺血性卒中患者往往会丧失正常的运动模式、姿势反射以及平衡控制能力而以一场运动模式取而代之。神经促通技术正是针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其能够诱发患者丧失的正常运动模式而对异常的运动模式形成抑制作用。因此,神经促通技术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自理能力,但是,这种康复训练模式一旦开启,必须与针灸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这也是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较危显著的运用。
本次研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以上的分组实验证明,针对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并使得患者部分脑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其中采用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临床依据。但是由于时间、人力、物力以及环境条件所限,本次研究未能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及单纯西医治疗的研究,且未能以大样本评估患者远期疗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应该在以后的临床康复训练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常青,曹晓岚. 缺血性卒中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手段的探讨[A].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2011:4.
[2]裴宇鹏. 中西医结合干预缺血性中风病痰瘀互结兼阴虚证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3]马原.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互结兼气虚证综合治疗方案评价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论文作者:盛桂荣,唐梅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手段论文; 卒中论文; 中西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关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