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海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 要】目的:观察肠胃药物疏肝健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探讨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 8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治疗组予肠胃药物疏肝健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 8 周,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0. 0%,对照组为 70. 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肠胃药物疏肝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胃药物;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前言: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为临床常见病,是一组以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早饱嗳气、反酸纳呆、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国内报道FD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50%,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治疗效果也不甚满意。应用肠胃药物疏肝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40 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并与采用西药治疗的 40 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80 例均来源于 2013 年 10 月至2014 年 1 月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40 例。治疗组中,男 15 例,女 25 例;年龄最小者 30 岁,最大者70 岁,平均 42. 3 岁;病程最短者 3 年,最长者为20 年,平均 9. 8 年。对照组中,男 20 例,女 20 例;年龄最小者 29 岁,最大者 68 岁,平均 41. 5 岁;病程最短者 5 年,最长者 18 年,平均 10. 8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症状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1)上腹痛、腹胀、嗳气、恶心、烧心、厌食等症状反复发作持续1个月以上,每月1/4以上时间有症状;(2)内窥镜检查排除食管炎、胃溃疡及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且无上述病史;(3)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4)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甲状腺亢进等全身性疾病,无腹部手术史,无肠易激综合征。排除标准:(1)合并有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者;(2)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精神病患者;(5)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病变者。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肠胃药物疏肝健胃汤治疗。药物组成:柴胡 12g,白芍 15g,陈皮 12g,等。每天 1 剂,取汁 400m L,分早晚饭前空腹温服。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 /d,早 餐 前 20min,口 服;多 潘 立 酮 片,10mg / 次,3 次 / d,餐前 20min 服。两组均以 4 周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2 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与治疗本病相关的药物,忌食酸甜、辛辣、寒凉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畅情志。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不再用其他对本研究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指标及方法。主要症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或腹痛、早饱、嗳气、恶心和厌食等症状。每1~ 2周复诊1次,记录症状变化情况。统计处理:数据以 x± s表示;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及自身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临床症状与胃排空时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0. 0%,对照组为 70. 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情况比较由数据可知,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3.结论
3.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情况
现代医学认为,F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胃肠动力障碍、心理因素、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内脏敏感及环境等方面,其中胃肠动力障碍及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抑制胃酸分泌、中和胃酸、促进胃动力、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胃黏膜保护剂对症治疗,其中胃动力药应用最广泛,以莫沙必利为代表药物。中医学中没有与消化不良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完全等同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胃脘痛”、“痞证”、“反胃”、“呕吐”等范畴,类似于“脾不健运”、“肝失条达”类证型。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早饱、嗳气等消化道症状。从脏腑关系看,与肝、脾、胃的关系最大,因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三者间有着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关系。根据中医相关理论组成疏肝健胃方,在临床上屡获显效。临床研究证实,肠胃药物疏肝健胃方能显著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腹胀、嗳气、早饱、上腹痛、恶心或呕吐和厌食等症状。FD的病人约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 40%,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涉及胃动力障碍、精神因素、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国外对FD的研究十分重视胃动力障碍在发病上的作用,认为对固体食物胃排空的延缓是FD症状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多潘立酮就属胃动力药,但西药只对部分的FD病人有效,使大约50%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FD发病的多因素,部分FD的症状可能与胃排空延缓无关。
3.2肠胃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肠,涉及肝脾两脏。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一类的疾病方面历来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明显的疗效优势,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拟出以疏肝和胃为主的基本方。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为君;枳壳、厚朴行气燥湿,消痞除满,白芍柔肝缓急止痛,白术健脾化湿共为臣药;半夏、陈皮健脾化湿、和胃降逆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白芍均有镇静、镇痛作用;香附可舒张胃肠平滑肌;焦三仙均能促进食物消化;陈皮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白术对胃应激性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还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综上所述,疏肝和胃汤在现代药理方面具有镇痛、镇静、调节胃肠运动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莫沙必利,具有明显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结束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肠胃药物具有促进胃肠运动功能,诸药联合应用能促进胃肠动力。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综上所述,疏肝和胃汤在现代药理方面具有镇痛、镇静、调节胃肠运动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本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佳,李志猛.消痞益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1):745-746.
[2]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沟.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194-196.
[3]陈中和.中西药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0):790-791.
论文作者:袁宏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消化不良论文; 胃肠论文; 症状论文; 功能论文; 肠胃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