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及其启示
张 磊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军政训练系,上海 201600)
摘要: 五四时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等国内国际形势的影响,一批仁人志士开始不断探索新的救国图存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理论对实践加以指导。马克思主义从国外传入国内,让他们看到了曙光。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主要传播路径是通过国外传入中国、国内大众传媒介、早期共产主义者和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社团等渠道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引领,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我们今天的启示:一是要创新拓展传播方式,二是要更加注重受众感受,三是要拓展传播主体,四是要改进传播内容。
关键词: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现实启示
五四时期,由于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与宣传中来,它在中国的传播变得越来越普遍化、实用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引领,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种理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同,都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合适的时机发展成熟,其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首先,工人队伍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的数量也迅速地增长起来,到五四时期,中国的产业工人已经有约200万人[1]。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甚至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上海有六七万工人罢工,唐山、南京、济南、厦门等地的工人也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这些斗争为五四运动的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无产阶级也急需一种科学理论的指导,正如瞿秋白指出的:“中国的知识阶级,刚从宗法社会佛老孔朱的思想里出来,一般文化程度又非常之低……只是革命实践的需要正在很急切地催迫着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来解决中国革命中之许多复杂繁重的问题。”[2]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因。
课后拓展实验材料用具:大水槽2个,漓江中的水草、螺蛳、鳅鱼等生物适量,pH为4.4的溶液和pH为5.0的溶液模拟酸雨,塑料桶一个,量筒2个,加压喷壶2个,大玻璃板一块,鼠妇20只,蚯蚓9条,解剖盘4个。
其次,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有效打击了封建主义,打破了人们的精神枷锁,使得人民群众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当思想的藩篱被打开,各种新潮思想便一拥而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新学说,很快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广为传播。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保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PPP模式健康运营的前提。项目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私人部门的资金投入和公共部门的政策补贴。当前的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资金能力不足严重束缚了项目的发展。因此,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应创新思维,寻求其他融资渠道,例如,通过税收优惠、收费减免等政策吸引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鼓励社会捐助。此外,公共部门应加大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税收、土地的政策扶持,建立一整套的政策扶持体系,避免碎片化、低效化政策扶持。
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路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逐渐被介绍到中国。五四运动的发展,更是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救国的武器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五四运动后“是马克思主义得到自由广泛传播的一段黄金时期”[5]。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五四时期,留学生群体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中国不少有志青年远赴海外求学,力求在他国学习到救国真理。其中,大部分在日本、俄国和欧洲学习,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从日本而来的主要是一般学理方面的,从西欧而来的主要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方面的,从苏俄而来的主要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架构”[7]。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许多国外的思想,特别是部分留学生系统学习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回国后,这些留学生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如留学日本的杨鲍安回国后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亦称《科学的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当时所盛行的无政府主义也是有力的抵制,这篇文章流传很广,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影响,为当时正在深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留学法国的周恩来也撰写了《觉悟的宣言》《共产主义与中国》等文章,向大众宣扬了马克思主义,并指出,“对当今世界而言,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解放胜利的良方”。此外,赵世炎、李维汉等留学生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进入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经由留学生和翻译家从国外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理论学说,其发源地并不在中国,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传播的首要因素。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中国留学生和部分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家实现的,他们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6]。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原语言中许多意象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意象,更难在翻译中维持原有的意象,对于这类意象,原则上应舍卒保车—将意象转化为意义。(廖七一,2002:227)有的媒体也采取了这种译法,直接将“洪荒之力”解释为一种“神奇之力”。如《卫报》和《美国之音》然而廖七一同时也指出:“舍去意象、保留意义的处理方法是下策,不可避免地会使译文的意义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增减”。(同上:227)“Mystic energy”这一翻译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使“洪荒之力”的意义有所削减,并未能传达出“洪荒之力”的特殊韵味和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部分学者也将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加以传播,如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创办了《译书汇编》杂志,连续刊登了日本社会主义者贺长雄的《近世政治史》,介绍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学者赵必振则翻译了日本学者福井准造编著的《近代社会主义》,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和学说,并指出,“马克思是一代伟人,其学说为社会主义确定了稳定的地位,他的理论和思想,我们不能不学习和接受”[9]。日本学者幸德秋水所撰写的《社会主义神髓》也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传播。此外,列宁的相关著作也被翻译家们引入到中国,如《国家与革命》《苏维埃政府的当前任务》等,向中国介绍了俄国革命的相关情况。
再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3],指出了十月革命对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不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总结了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路”[4],才能实现救亡图存。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党的创建和无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大众化是不断显示其生命力的重要特点所在。
(二)报纸期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倍增器
报纸期刊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范围较广,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较大,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倍增器。中国的报人群体通过报纸杂志,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理论介绍给中国民众,以期唤醒中国民众。
一方面,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报人,他们创办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等刊物,用于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占据了舆论的中心位置。1919年5月,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一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也标志着报纸期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逐渐变得系统和全面。《每周评论》尽管办刊时间不长,但在短短的9个月的时间里,却发表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30篇,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晨报》副刊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李大钊在该报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连续刊登了马克思的论著和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此外,《国民》《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刊物也是新文化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
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传播的主体之一,如李大钊、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这些早期共产主义者更多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真正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了指导组织工人斗争实践中。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壮大起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阶级基础日益壮大,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是推动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五四时期的国民党报人也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如国民党的胡汉民、戴季陶和沈玄庐等报人,他们创办了《星期评论》《建设》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刊物,并在这些报纸期刊上发表了介绍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研究中国历史和社会问题的相关文章。在《星期评论》创办近一年的时间里,刊登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文章近50篇,受到广大进步青年的欢迎。《建设》杂志是国民党的理论刊物,其中刊发了一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的文章,如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登载了大量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尽管它是由国民党报人创办的,但其中不乏同无政府主义等进行论战和用马克思主义视角来审视中国问题的文章,因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此外,《上海生活》《东方杂志》等杂志也或多或少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国民党报人的译介、撰文等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仍是将马克思主义视作三民主义的辅助和铺垫[10]。
五四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愈发深化,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中。不少进步青年在中国各地成立了学生社团,形成了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业机构,这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创举,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如毛泽东和蔡和森在长沙发起了新民学会,大力宣扬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对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进行了批判。在上海,陈独秀也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讨论研究新思潮,积极领导爱国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与此同时,周恩来、恽代英、林育南等也组织了相关社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研究和宣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四运动发生后不久,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正式成立,这一研究会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业化社团,他们组织青年阅读马克思著作,提出了推翻军阀、官僚政府的主张,掀起了改造社会的热潮,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大量书籍材料,编辑发行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成为五四时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此外,各地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江西改造社、湖北的利群书社、北京的平民教育讲演团等。这些社团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和力量。同时,这些进步青年社团发起了同错误思潮的论战,展开了同“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以及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并在这几次论战中大获全胜,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并帮助广大群众认识到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的错误本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在经历五四运动后,也成了早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1919年,他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改造中国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号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阶层人民起而仿效俄国,组成一个大联合。周恩来在留学法国期间就深入学习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再如蔡和森也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李达则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等著作,还撰写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大力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此外,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等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有计划地、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试图结合中国实际,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进行改造,他们创立报刊、发表演讲、组织工会活动,并在《劳动界》《每周评论》等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更广泛的工人群体中,使之逐渐为民众所了解和接受,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四)进步青年社团逐渐成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共产主义者在思想界的影响较大,他们围绕马克思主义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他们在《青年杂志》和《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并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及其公平的思想。李大钊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论述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再如瞿秋白作为通讯员在苏俄工作期间,就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撰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本通讯集,向国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运动等课程,向青年学子介绍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内容。
这一系列文章和著作特别是其中阐释的一些政治观点,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救国的武器发挥作用,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潮了。
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现实启示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广泛的传播,并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给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浮游动物丰度及季节变化如图2,四次调查汾河二库浮游动物平均丰度是8 550个/L,变化范围是3 441~16 811个/L,浮游动物总丰度在2017年春季最高,为16 811个/L,2016年春季及夏季,2017年夏季浮游动物总丰度较低,分为是9 951个/L,3 441个/L,3996个/L。原生动物和轮虫的丰度在2016年夏季和2017年夏季较低,枝角类和桡足类在2017年春季最高,汾河二库浮游动物丰度的主体为原生动物和轮虫的。
神话是人类世代在严酷的自然和政治环境中形成的集体心理体验的无意识反映,是一种无意识的创造。他们无意识地表达了他们潜意识中的希冀,神话中悲剧英雄的各种表现反映了他们对抗命运和环境的愿望。
(一)要创新拓展传播方式
五四时期,早期共产主义者通过创办报刊、成立社团、翻译著作等方式,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更为广泛深入的传播,就必须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采取多种传播路径,从而形成合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新兴媒体。当前,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且其传播方式和传播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手机网络、互联网络、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形式受众面广,受到群众的喜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更为广泛的传播,就必须利用好这些新兴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特点,传播正能量。其次,要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与新兴媒体相比,这些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上略有不足,但其在权威性、问题论述的深刻性上具有优势,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深化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同时,要注重发挥好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特征,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确保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地位和注意力的优先排序地位。在必要的时候,对一些负面的干扰进行必要的干预[11],以此确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再次,要着力推进传统与新兴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五四时期,由于传播技术的限制,马克思主义只能通过演讲、报刊杂志、书籍的形式进行传播,但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更要注重形成有效的传播体系。要实现线上与线下理论宣传教育的有效对接,同时搭建传统与新兴传播媒介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全覆盖的宣教平台,从而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与媒介教育氛围。
机构共现能够反映某一领域的核心机构及其合作强度,科学客观地评价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并得到发表论文数量6次及以上的机构是5个(见表1)。由表1可知,我国老年人运动干预研究机构主要是各地方高校,以北京体育大学为首,发文量为12篇。从区域角度来看,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发展较快的城市,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老年人运动干预领域的科研能力与地区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二)要更加注重受众感受
所谓受众,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目标作用者,信息对他们的影响力的大小通过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反映出来。马克思主义要想在实践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加强对理论的宣传和普及。从现实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受众的研究,制定相应的传播政策策略,从而推动传播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要将受众视为传播过程的主体。在以往,受众往往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传播主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后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无法或者说很少能照顾到受众的感受。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践来看,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在传播过程中,比较注重工人群众、青年学生的感受,将他们的感受作为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的重要依据,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能够得到快速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在新的传播时代,传统受众身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不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而成为了信息的选择者甚至生产者,并且十分重视个人观点的表达,因此,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高度重视受众的感受,并根据受众体验及时改进传播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要坚持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人民大众中得到广泛的接受和传播,因此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和生活化,要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明白、理解,能够将之更好地应用于指导实践中,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就必须用群众听得懂的话、喜欢听的话来阐释。这与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传播是相一致的。五四时期,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广大工人和农民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其落脚点还是在人民群众。因此,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好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传播。再次,注重分层次传播。受众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受众面对信息的传播,做出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既有专业性的研究团体的传播也有群众性的传播,既有针对工人的宣传也有针对青年学者的宣传。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既要有专业化的研究,也要有普遍性大众化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受众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思维模式各异的特征,加强传播的层次性,因地制宜,以差异化的方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普及。专业性的研究团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性优势,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传播;而对于普通群众,则以浅显、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形成分层次传播的格局。同时,针对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大学生、基层群众等,也应结合他们的群体性特征,采取不同的传播措施,从而推动传播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三)要拓展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是传播活动的发起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传播,就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情况来看,其传播主体是较为多元和丰富的,这种多元和丰富也使之形成了传播的合力。如国外留学生、翻译家、早期共产主义者、有志青年、部分工人、高校和地方社团等,都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坚力量。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潮逐渐变得多元,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迅速占领高地,形成广大的声势。首先,要注重加强对青年的传播。青年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变革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培养,这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要注重塑造一批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之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民主党派中集合了不少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都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层次、阅历能力等,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力,如果能充分动员民主党派人员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势必极大地拓展传播主体,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从而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渠道。再次,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科研院所承担的是教育和研究工作,既可以通过教育形式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更多受众中去,也可以通过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拓展。
(四)要改进传播内容
马克思主义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从基本内容来看,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相对较为枯燥,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阐释。要让广大群众从思想上、内心上接受和信服马克思主义,就要适应他们的需要,逐渐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来看,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是理论的传播,更多的是结合工人斗争实际、结合青年救亡图存的需要展开传播。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不能只说理论,还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色、时代热点结合起来。用鲜活的事例,结合身边正在发生的事物进行传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事物进行阐释,要善于讲故事,剖析社会热点,用相关的事例去感染人、打动人。另一方面,则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传播。就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使之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接受习惯,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列宁也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12],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理论融入到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并逐渐内化为群众的信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5.
[2] 李倩茹.瞿秋白思想综述[J].科学导报,2014(24):85.
[3]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6.
[4] 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J].中国青年,1959(9):13.
[5] 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7.
[6] 蔡和森.蔡和森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6.
[7] 李其驹,王炯华,张耀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1.
[8] 杨增和.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J].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121.
[9] 赵必振.近代社会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9.
[10] 张世飞.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3.
[11] 周小华.基于新媒体技术马克思主义传播[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69.
[12]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7.
The spread pathway of Marxism in China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ANG Lei
(Department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Training,College of Politics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Shanghai 201600,China)
Abstract :During May Fourth Period,influenced by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such as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orking class and the October Revolution,a group of people with lofty ideals began to explore new ways of saving the country and preserving it.In the exploration process,they urgently needa scientific theory to guide their practice.The introduction of Marxism from abroad has made them see the dawn.It is precisely in their efforts that Marxism has been widely and rapidly disseminated.Its main dissemination path is through the channels of foreign introduction to China,domestic mass media,early communists and societies engaged in Marxist research.Its dissemination has provided ide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enlightenment for us today is to innovate and expand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eelings of the audience,to expand the main body of communication,and to improve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May Fourth Period;Marxism;spread pathway;realistic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 K203;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425(2019)05-0152-07
收稿日期: 2019-05-01
作者简介: 张磊,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讲师,军事学博士,主要从事人民军队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4-8425(s).2019.05.017
本文引用格式: 张磊.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及其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5):152-158.
Citation format :ZHANG Lei.The spread pathway of Marxism in China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and its enlightenmen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9(5):152-158.
SQLite具有如下特点:(1)源代码开放,移植扩展性好。(2)功能完善,自由共享。(3)简单易用,可靠性好。(4)字段创建无数据类型的限制。
(责任编辑 冯 军)
标签:五四时期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传播途径论文; 现实启示论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