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_利率政策论文

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宏观经济论文,效应论文,利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开始针对银行系统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将之前长期施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试图将中国经济从面临严重通货膨胀压力,局部发展过热和物价大幅上涨的泥沼中带出。2008年上半年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依旧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2007年末的利率水平不变。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之后,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以国内投资增速依然强劲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为表征的经济内热,与以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放缓为特征的经济外冷,使得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中国货币当局要在抑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点,加息政策的实施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落实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控制物价上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4月10温家宝在泰国帕塔亚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但中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已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目前国家统计局已公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也印证了这点:2009年3月以来,中国实体经济的领先指标出现多个“第一次”:发电量、房地产与汽车销售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制造业pmi均呈现第一次反弹。那么,此前央行推行的强劲的利率政策在促进经济回暖的过程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整理

利率政策效应体现在利率变动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传统上宏观经济的终极目标包括四个: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稳定、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本文研究利率政策的效应,也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变量选择:用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Ⅰ代表利率政策变量;宏观经济表现的四个变量:用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情况;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物价水平;因失业率统计缺失,用城镇就业人数J衡量就业情况;用进出口商品差额DF衡量国际收支状况。

样本区间定为:2000年第1季度到2009年第2季度,共38期。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和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收集到季度I、GDP、CPI、DF和J的数据。

因I与CDP均受到CPI的干扰,故在运用中排除物价对二者的影响。CPI因环比数据不可得,同比与环比数据一般相差不大,故用可得的同比数据替代之。城镇就业人数为就业状况的衡量变量,数量巨大,且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故假定2000年第1季度为基期,将2000年第1季度城镇就业人数J设为100,并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数据进行修正。进出口差额DF项下,正值代表顺差,负值代表逆差。

二、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模型构建的前期准备

误差修正模型要求数据具有平稳性,如果数据非平稳,但如果具有协整关系,则可以用其一阶差分量代替。因本数据采取的是季度数据,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故运用EVIEWS软件中的移动季节平均加法进行调整,获得剔除季节因素的数据:ISA、GDPSA、CPISA、DFSA、JSA,分别表示利率、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出口差额和城镇就业人口。

2.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

采用扩充迪基-富勒(ADF)检验,对新生成的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经过检验发现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进行一阶差分过程后得到一阶差分序列:LISA、LGDPSA、LCPISA、LDFSA、LJSA。经检验发现,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在1%、5%、10%的临界值,拒绝一阶差分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该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经过测试,运用AIC和SC最小的准则,确定LCPISA,LDFSA,LGDPSA,LISA,LJSA的最佳滞后期均为3期。此时需验证该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在eviews中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的输出结果如表1所示:

前三个似然比统计量均大于99%水平下的似然值,第四个似然比统计量大于95%水平下的似然值,因而前四个原假设均被拒绝,也就是说LCPISA,LDFSA,LGDPSA,LISA,LJSA存在四个协整关系。本为旨在研究五个变量之间关系,故仅研究第一个协整关系的情况。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

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则:

VEC=lisa-0.13lcpisa+0.00008lgdpsa-0.46ljsa-0.005ldfsa-0.04

将残差数列记为E,取值如图1所示:

图1 残差序列E的折线图

对序列E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为-624,小于显著性水平0.01时的临界值-3.64,因此可认为残差数列E为平稳序列,且取值在0附近上下波动,也就说这五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是正确的。

4.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消除经济序列中的伪相关问题,对isa,gdpsa,cpisa,jsa,dfsa做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部分表明: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利率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利率和物价指数CPI互为格兰杰因果成因,利率是进出口格兰杰原因,进出口是GDP的格兰杰原因。

三、结论

(1)中国的利率水平与其前一期的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利率政策对利率进行调整建立在前一期的水平之上。系数0.81表明,后一期利率水平在81%的水平上由前一期的水平决定。

(2)GDP与其一期滞后的系数均为负数,说明利率与GDP成反向变动关系,与宏观经济中,利率与收入的负相关关系一致,即,利率升高,抑制投资,从而抑制了国民收入水平的升高;利率降低可以促进投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国民收入水平。

(3)CPI与其一阶滞后的物价水平的系数均为正,且系数0.05大于0.005,表明利率受当前CPI的影响远高于前一期CPI的影响,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利率升高导致物价升高。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利率通过中间变量货币供应量M进行传导,从而引起物价升高。从利率政策角度来说,一般由于物价水平升高,所以采取利率政策来调整,利率作为调控工具,其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物价水平与利率虽然是同向变动的,但是物价水平的变动一般先于利率水平。

(4)从经济学理论上说,利率应与就业水平呈反比,即利率升高会增加失业,利率降低促进就业。但是本模型中系数为正0.21,并不符合经济学原理。这主要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的利率弹性极小;另一方面,我国利率并不是市场均衡利率,利率水平的高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很小,这使利率对就业的影响进一步缩小,甚至呈现自己特有的特点。

(5)从利率对进出口的影响系数上来看,前一期进出口净值比当期进出口净值对利率的影响更大,这也表明,利率作为利率政策手段,具有时滞性。从经济学角度讲,贸易顺差增大,会使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在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会促进利率升高,反之亦然。

2.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

(1)利率是GDP的格兰杰原因,通过利率的调整带动经济向期望的方向运行,这一点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利率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2)利率和物价指数CPI互为格兰杰因果成因,利率既可以左右物价水平,物价水平亦可以反作用于利率,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利率政策在调整物价水平的同时,会因这种联动作用而抵消掉一部分,也就是说,利率在调整物价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利率是进出口净值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利率在调整国际收支平衡方面的效应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4)进出口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进出口净值作为GDP的一部分,与GDP成正相关关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标签:;  ;  ;  ;  ;  ;  ;  ;  ;  ;  

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_利率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