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 分析并观察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输注冷沉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患者输注冷沉淀,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90%的治愈,10%的患者死亡。治疗后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键词:冷沉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失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产科的发生机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当患者处于妊娠期时,其血液处于低纤溶以及高凝状态,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奠定了基础[1]。胎膜、羊水、胎盘中的促凝因子会提高凝血活酶活性,若患者出现某些病理情况,促凝物质便会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这就引发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具有发病急骤、治疗难度大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在该病的治疗中,补充凝血因子至关重要。现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患者输注冷沉淀,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史等均符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出血、休克现象。患者的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7.39±2.48)岁;孕周33~40周,平均孕周(36.36±1.15)周;出血量1500~4000ml,平均出血量(2736.39±258.48)ml;双胎妊娠2例,单胎妊娠18例;经产妇15例,初产妇5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于分娩前的有16例患者,发生于分娩后的有4例患者;患者中,羊水栓塞有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例,胎盘早剥患者6例,还有5例患者由于产后大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方法
首先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因进行对应的治疗,尽快结束分娩,对患者的器官功能进行保护,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低凝期,给予注射适量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浆。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50×109/L时,考虑是否要给予患者血小板输注。
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低凝期,若患者输注冷冻的血浆后效果不是十分满意,则给予输注冷沉淀。每单位体积冷沉淀为20ml,含有80至100U的Ⅷ因子、200至250mg的纤维蛋白原。按照输注1个单位的冷沉淀补充0.04至0.06g/L的血浆胶原蛋白计算,对患者需要输注的冷沉淀进行计算。控制好滴注的速度,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滴注速度为准,使患者的血浆胶原蛋白保持在1.0g/L左右。
1.3数据处理
将本实验的各项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例如血浆胶原蛋白水平,使用(±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若P小于0.05,代表组间数据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经过输注冷沉淀后,患者中治愈例数为18例,治愈率为90%;死亡例数为2例,死亡率为10%。死亡患者中,一例为羊水栓塞,心肺功能衰竭、DIC死亡,另一例为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肾功能衰竭、DIC死亡。
2.2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比较
输注后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均明显优于输注前(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多种疾病引发,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的病理过程,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还可能导致患者的脏器功能以及循环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进而出现纤维蛋白溶解、渗血、出血、溶血以及组织坏死等情况,因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被称之为消耗性凝血综合征。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发生于患有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比较常见的病症有胎盘早期剥离、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流产胎死宫内、羊水栓塞、休克[2]。有研究显示[3],在足月分娩的产妇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致死机率高达80%。实验室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方法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1.5g/L以下,凝血酶原时间等于或者大于30s,血小板小于100×109/L[4]。
冷沉淀是在30℃以下的水浴中,将400ml全血的冷冻血浆震荡融化,并在4℃以下的环境中离心得到的体积为20ml的白色絮状物,其中,含有200或者以上的血浆纤维胶原蛋白。由于献血者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血浆内的Ⅷ因子的波动性较大,因此,每袋冷沉淀中含有的Ⅷ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在80至120U之间,同时,还含有一些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在60mg以上。纤维结合蛋白是一种调理蛋白,是机体中重要的蛋白之一,在对细胞毒性、炎症、细胞黏连以及创伤愈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冷沉淀中还含有一些共同沉淀物,例如变性蛋白、抗-A蛋白、抗-B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等。
相关资料显示[5],当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在0.8g/L以上时,即可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就算凝血因子仅为正常水平的30%,也不会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本研究中,输注冷沉淀后,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为(0.89±0.29)g/L,明显高于输注前,P小于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给予患者输注冷沉淀改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可使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保持在1.0g/L。研究中,患者的治愈率为90%,这说明,给予患者输注冷沉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输注冷沉淀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松远,温静雅,孔祥骞等.输注冷沉淀在治疗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5):614.
[2]黄柳梅,周文娟,袁茜茜等.冷沉淀在抢救产科D IC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5):2113-2113,2121.
[3]刘敬梅,彭海云.冷沉淀在抢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及实验室监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6):745-746.
[4]付竹筠,徐红.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产科DIC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127-128.
[5]陈丽霞.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135-135,136.
论文作者:李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患者论文; 凝血论文; 血管论文; 血浆论文; 产科论文; 因子论文; 蛋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