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构想--论邓小平的德育思想体系_道德素质论文

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构想--论邓小平的德育思想体系_道德素质论文

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构想——略论邓小平德育思想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中华民族论文,道德素质论文,思想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德育,即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它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也包含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党历来重视德育工作,50年代就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作法。邓小平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一贯重视德育工作。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可以看到,他在50年代和60年代就多次论及德育工作,并提出了“不能否定青年有特殊的要求,特殊的问题,青年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学校要把劳动定到课程中,每周规定半天,主要是使娃娃养成劳动习惯,加强集体观念”;“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等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促进了当时德育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十年动乱时期,正常的德育工作遭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是非的颠倒,思想的禁锢,使得整整一代人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拨乱反正工作的推进,使德育工作得到了恢复,而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和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又使传统观念和德育工作的内容、方式面临新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人们利益关系的大调整,价值观念的大更新。商品货币关系、等价交换原则渗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复杂化;在竞争观念、求实观念、信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质量观念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开始滋长;在扩大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同时,大量西方的哲学、政治、经济、法学、文艺、宗教等方面的思潮也涌入国门,其中不乏积极的有价值的思想,但自由主义、存在主义、个人主义、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等一些消极的甚至是腐朽的思潮也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人的本质就是自私”、“自由就是自我的主观选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我只服从我自己”等命题几乎成为一些青年的座右铭,以致形成其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邓小平指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所以我们使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在西方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攻势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激烈动荡和演变。我国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甚至出现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不少人在思想上开始对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命运这样的问题也产生了困惑和疑虑。邓小平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时,痛切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这里讲的失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不重视;二是不适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生活容易发生的偏向就是物质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硬,而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受教育者也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生。事实上德育工作的参与者及其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全民性,如忽视这一点,缺乏对全体人民的教育,特别是在对人的素质要求和培养上,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轻视思想素质的进步,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德育工作本身还未彻底摈弃在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运动为中心时期形成的不合时宜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价值标准,自我中心、自我封闭、自我循环、脱离实际,以至陷入无休止的姓“社”和姓“资”的抽象争论中。德育工作的滞后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多种竞争实质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因此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的跨世纪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十年动乱结束后,邓小平便自告奋勇抓教育,在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对德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精辟的论述,形成其丰富的德育思想,它是对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邓小平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德育指导方针,指出:“新时期德育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他创造性地提出,德育工作对经济工作和改革开放具有“保驾护航”和“服务作用”,对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这是对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论述的坚持与发展;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我们各项工作得失的标准,从而科学地确立了评价德育工作效果的标准;他发扬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创造性地提出了开放、务实的德育工作体系,开拓了德育工作的新思路。由此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邓小平的德育思想源于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继承、辩证地发展和科学地创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任务、战略重点、战略方针、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规定,为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表现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使得德育工作这一作为培养人的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有了新规定。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针对“文化大革命”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给人们思想上所带来的危害,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提出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们的目标是‘四有’”。这就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从而指明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努力培养具有“四有”素质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基于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状况和改革开放实情的全面深刻认识,卓有远见地提出了“两手抓”的思想。这一思想被确定为我党各项工作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二大、十三大至十四大一再重申了这一战略方针。两手抓的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各种关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这一战略方针在德育工作中具体体现在既要加强教育,又要严格管理;既要强调理论,又要重视实践;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开拓创新;既要有专职队伍,又要有兼职队伍;既要强化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又要重视教育者的提高;特别是既要警惕“右”,又主要是防止“左”的倾向。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左”就会导致德育工作成为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教条式的理解和灌输,受到“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束缚;而“右”则会导致否定社会主义方向,致使德育工作丧失原则、方向和目标。因此,邓小平“两手抓”和警惕“右”又主要是防止“左”的思想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战略方针。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本质内涵就是坚持实践标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德育工作同样必须摈弃过去“唯书”、“唯上”的做法,为经济工作、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起到“保证”、“服务”作用。因此,凡是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的德育工作都要尽力去做好,在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德育工作只能是坚持这个标准而不是其他的标准。

根据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要求,邓小平就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论述。范围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艰苦创业和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和公德教育等众多方面。他坚持“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强调最多的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出现后,邓小平在分析原因时,痛心地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为此,他强调,必须进一步对全体人民进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教育,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强调德育中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同时,邓小平还分别对共产党员、工人阶级、人民军队、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等提出了新时期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并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进行了概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为祖国作贡献的风尚;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风尚;“四有”和“五讲四美”的风尚等等,从而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道德建设的新内容:批判拜金主义思想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允许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帮后富;努力改善社会风气。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德育工作内容的概括,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为了实施这一伟大的育人战略,除了明确它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外,邓小平还提出了新时期德育工作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

务实求效的原则。邓小平提出德育工作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法,下定决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力戒空谈,切实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解决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踏实为人们办实事。只有当群众从事实上感到党和社会主义好的时候,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收效。这说明德育工作同经济工作一样要讲实效,求实绩,不同的是它“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为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保证”和“服务”的实效,这是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尊重人的原则。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尊、自强、自爱等意识不断增强。邓小平在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前提,增进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情感,融教育的思想性和感染力与关心理解人为一体,使德育工作入耳、入目、入脑、入心,易于接受,收到效果。

求精管用的原则。面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邓小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这一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通过马列主义的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但学马列必须要精,当前特别要注重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人们的头脑,掌握其精髓和科学体系,与此同时,要从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回答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加强德育工作的实用性。

开放性的原则。邓小平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建开放型的德育工作体系。现在多数人对经济领域里学习资本主义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已经有正确的认识,但是对德育工作领域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还把握不准,心有余悸。其实,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要想赢得与资本主义国家同类活动的相比较的优势,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也应该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贯彻开放性的原则,吸收外来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来改进和加强自身的工作。

继承与创新的原则。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将其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秀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邓小平要求德育工作“继承优良传统,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是说,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新道德典范结合起来,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来教育人民,尤其是青年。

邓小平德育思想中体现了一系列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方法、手段、程序,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其德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的工作方法。德育工作在过去“左”的思想束缚下习惯于“填、堵、注”,“管、卡、灌”,要求人们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显然带有强迫性。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民主建设的实情曾指出:“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我们宣传思想工作也“常常以‘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这是真正的管、卡、压。我们要创造民主条件,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民主的方法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客观现实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意识和独立思考意识不断提高,因此,德育工作不能采取行政命令手段,不能采取我讲你听、我指示你做的工作方法,而必须增进民主性、说理性、情感性,采取讨论、启发、示范、互相接受、吸引等疏导方法,引导教育对象进行独立思考,自我接受,自主提高。

责任制的工作方法。邓小平认为,我们许多工作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负责。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责任制。”把责任制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就是要象经济责任制那样把德育任务具体规划并加以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部门和个人,党政一把手全面负责。通过严格的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切实工作、奋发向上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邓小平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强调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等问题,并将它作为衡量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领导得好不好的标准。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实施德育工作,一是健全德育工作制度,重申德育工作的纪律,搞好以制度化、规范化、纪律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使德育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违纪违章可罚;二是利用现代管理工具建立德育工作信息网络,建立德育工作对象的档案,以便掌握德育对象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加强思想、作风、队伍建设,使德育工作在严格的约束管理之下,以增强德育工作的管理效应。

“工程建设”的工作方法。邓小平说:“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时间等几定制度。”德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有规划、有措施、有步骤、有落实,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采取相应的机制以及工程建设检查和验收的手段抓好德育工作建设。近几年来,宣传文化部门出现了“五个一工程”,“百部爱国主义题材影视片教育工程”,教育部门的“教育系统工程建设”,“校风建设工程”等都是有规划、有落实、有验收、有成效的范例。

自我批评与教育的工作方法。邓小平一贯倡导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德育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德育工作已逐步形成了说理教育、目标激励、批评帮助、自主教育的方法。邓小平一贯倡导在新形势下采取自我批评与教育的方法,一是要以现代传播工具为载体,寓教于自然接受中;二是以现代健康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各项活动中,达到人们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以加强德育工作制度建设和增强德育工作吸引力为载体,寓教于各项制度的严格管理之下,并吸引教育对象自觉接受教育。

言传身教的工作方法。邓小平指出:“搞精神文明,关键是要以身作则”,他认为“群众对于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邓小平还要求党的干部、在思想战线上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多做实事”。这说明德育工作不仅要言传,而且关键是身教,要有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作用,榜样的实绩来鼓舞人教育人。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激发教育情感,使其心理能够承受,启发受教育者觉悟,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积极要求进步。只有言传与身教的有机统一才能求得德育工作的效果。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科学指南,它对于我们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我们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德育思想,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既要立足现实,又必须面向未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求实、开放、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

首先,必须树立“大德育”的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混为一谈,在学校中则将德育课教学等同于德育,从而窄化了德育的内容。学习邓小平的德育思想,使我们看到,他所讲的德育是一种“大德育”观,它的内涵包括帮助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树立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只有确立这样一种大德育的观念,把德育这几个方面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德育体系,设计出合理的德育结构和健全的德育运行机制,从而在实践中,将德育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学习、管理、生活中去,产生德育的综合效应。

其次,构建“德育一体化”的育人格局。这一格局是“大德育”观念和全员德育意识的具体体现,是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具体实施。它主要指德育管理、运作一体化,德育内容、渠道队伍一体化。这就要求:第一,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全面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克服党委只管思想政治工作,行政只管业务工作,德育工作与业务工作、业务学习相脱节的现象;第二,建立以理论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教育为主渠道的德育网络,将它们与业务学习和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德育的整体性功能,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第三,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氛围,培育企业精神、校园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各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统一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其成为育人载体,让大家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第四,建立以政工干部(学校则是“两课”教师及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妇等组织在德育中的作用,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第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辟内外结合的育人渠道或基地,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和效果。在构建“德育一体化”育人格局的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致力营造德育工作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教育、新闻、理论、影视、广播、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必须坚持“育人第一”的原则,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责任制的办法和工程建设的办法,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公安、司法等部门必须严厉打击各种社会腐败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空气,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为全员育人工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再次,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激励机制。社会德育系统的动源是人,实践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实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人。这从总体上来看可分为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对象两方面。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高低,都直接决定了德育动力的强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政策机制和竞争机制的激励作用,是激发他们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政策激励应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我们必须摈弃社会上那种认为德育工作者只能作奉献,不能谈索取的偏见,既要引导他们发扬奉献和牺牲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又要积极解决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德育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制订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目标制,将其业绩的考核与晋级、评优和其他待遇结合起来,适当拉当档次,形成竞争和人人努力工作的局面。对于德育对象来说,同样就发挥政策激励和竞争激励的作用,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最后,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进行德育工作评估,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要求。光有德育工作,没有德育效果的检验,还构不成科学的德育体系。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方法和各项措施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实现,都离不开德育工作的评估,同时,评估本身对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使德育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必须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按照德育工作总体目标的要求,确定德育评估内容体系,包括德育领导体制、德育机构设置、德育队伍建设状况、德育内容的实施及效果、德育队伍建设状况、德育经费的保证,等等。把德育评估与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结合起来,通过评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德育工作的新风尚。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学习和研究他的德育思想,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把握其基本特征,全面理解其科学体系,深刻领会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精神实质,使其完整、准确地运用于我们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四有”新人。

标签:;  ;  ;  ;  ;  ;  ;  ;  ;  

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构想--论邓小平的德育思想体系_道德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