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开放教育中的教学与实践-以茶文化课程为例论文

通识教育在开放教育中的教学与实践-以茶文化课程为例论文

通识教育在开放教育中的教学与实践
——以茶文化课程为例

张 红 兵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支持服务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80)

摘 要: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通识教育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对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人文素质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实践活动、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需要融入多元化设计元素等问题。通过采取将实践活动纳入课程教学环节、开展各种茶文化比赛活动等形式,可有效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茶文化; 开放教育; 素质

开放教育诞生于1999年,以在职成人学生为教育对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全国开放大学(电大)系统四级网络体系开展远程教育。截止到2017年末,开放教育在全国已经累计培养了90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时期人才培养和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的成人教育已经从补偿性教育向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方向转变。开展宽口径、多层次的通识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其纳入通识课程在开放教育中推广,对于丰富开放教育通识教育内容,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丰富学生学习内容选择、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将茶文化课程引入开放教育通识课的目的

(一)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从三国时期的《广雅》到东汉的《食经》,再到唐代的《茶经》等历史文献上,均对中国茶的发现、利用、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记载。中国人对茶的使用,最初是从发现药用价值开始的,之后茶的保健功能、贸易功能、社会功能等不断发展,中国茶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文化符号,饮茶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质过程,而更多的是融入了陶冶情操,自我修养、提高觉悟和人文素养的功能。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茶相关的茶艺、茶技、茶花、茶诗等茶文化不断发展,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茶文化也称为茶道。其思想精髓融合了道教、儒教、佛教等诸家思想的精华。茶文化以德为中心,在传播过程中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强调在参与茶文化交流活动中注重自我修养,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学习茶文化,不是简单地学习茶知识,而是学习做人之道、中庸之道、和谐之道,是弘扬和践行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完善人格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因此,学习茶文化,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二)丰富开放教育通识课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当前的成人教育已经从补偿性教育向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方向转变。我国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已经从过去侧重于专业发展向侧重于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方面转换。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得到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各个学校在设计教学计划和选择课程时,也从过去的注重单一的技术层面的学习转向注重综合的文化层面的学习。开放教育在各教学计划中也专门设立了通识课程模块,并逐步扩大通识课程的范围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沉淀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学习中国茶文化,对于现代人如何为人、如何处世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和了解中国茶文化。将茶文化课程纳入通识课,有利于推动开放教育课程快速发展和课程体系完善,也有利于打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推动学分银行和学分转换体系的完善,更有利于丰富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茶文化课程对成人学生的作用和效果

(一)普及茶文化,推动传统茶道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茶文化包括茶具、茶技、茶艺、茶学、茶道等很多内容,学习茶文化也是一个由浅入深、从有形到无形、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尤其是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资源呈现形式不断产生和应用的背景下,为茶文化课程的推广和普及也提供了很多新的途径。开放教育通识课也借鉴了微课、慕课等形式,资源制作以微课的形式为主,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借鉴了慕课的部分内容,如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单、学习过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基于任务式的分组协作和展示、丰富考核形式等内容,以增加茶文化课程的趣味性和体验性。但是,虽然茶文化课程借鉴了微课和慕课的部分形式,制作的资源相比以前更加生动,更适合于成人学生利用手机开展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体验性,但教学方式还是相对单一,主要还是以学生课前自学教师已经制作完成的学习资源,课上老师集中讲授,外加一些讨论、课堂活动或课后作业,与茶文化相关的实操环节较少。而茶文化学习初期阶段有关茶叶的鉴别、茶具的使用、茶技和茶艺等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如果只是看看视频或其他形式的资源,没有亲自操作或体验环节的话,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新鲜感,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最终导致学习体验差、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从根本上讲,民生水利是水利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升华,民生水利从其提出,到为人们广泛认识和实践,再到理念的不断深化,生动地诠释了水利工作“为谁干”“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提高人文素质,陶冶情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开放教育的授课学生都是成人,他们对茶文化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单纯的知识传授很难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容易把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单纯通过考试,获取学分的过程,而没有起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因此,鼓励授课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茶文化相关的实践环节[1],比如像茶叶鉴别、茶具使用、茶艺表演、茶事礼仪、茶画鉴赏等等,并把这些实践环节也作为考核的一个环节,增强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重要性。这种安排不仅使茶文化课程在教学过程和评价环节中都融入多元化的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内涵;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茶文化的热情,这对于完善茶文化乃至整个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有指导意义。

“我告诉他,什么时候不打了,咱就回家。”为了照顾丈夫,妻子冉莹颖辞去工作,在美国学会了做饭,还是丈夫的翻译和司机。邹市明也表示,家庭生活让他体会到拳击另外的乐趣。他告诉记者,在成为真正拳王的道路上,自己想过也许有一天会被击倒,但他并不恐惧,而会迎着暴风雨般的拳头,继续走下去。

循证护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该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根据个人的护理经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其能够对现代化的科学依据进行应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1]。就我国当下护理模式而言,循证护理应用并不广泛。通过循证护理系列培训可推广该种护理模式,并对提高我国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该种护理模式对改善护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使我国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有效缓解[2]。文章主要探究应用循证护理系列培训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探究结果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报告。

(三)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高河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了床上,恍然间,想到了自己离开河遥县前,最后一次看跑火船的日子。那一年的木筏,比往年都要大,筏上堆起来的稻草,有一人来高。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崇尚合作和奉献,反对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倡导修身养德、与人为善、义重于利。通过学习和传播茶文化,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个人涵养,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进步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就像基因一样,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文化体系中,表现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学习茶文化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但部分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只注重以知识传授为主,不注重该课程的文化传承功能;只注重物质层面,不注重精神层面。因此,在发挥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践行茶文化“内修文化素养,外修言行举止”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推进相关工作。

三、茶文化课程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单一,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见证和承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普及茶文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既能继承传统茶文化的茶道精神,又能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发展茶道精神,赋予其新时代的特征,扩大茶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茶的保健功能,近代科学也证实茶包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喝茶具有止渴、利尿、消炎解毒等功效。养成喝茶的习惯,能使人精神愉悦,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碳酸饮料泛滥的背景下,学习茶文化,了解茶的文化和保健功能,并逐步将饮茶作为日常饮料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

(二)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需要融入多元化设计元素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各种学习终端日益丰富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日益多元化,相应的,其教学设计及评价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开放教育适应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的发展,在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和改进,如为了适应成人学生方便利用手机开展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以微课为主,并开发了相应的移动学习系统;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部分课程探索了翻转课堂、云教室、移动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多元化考核方式,对考核形式进行了完全网上形成性考核等改革。总体来说,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这些探索性的工作丰富了教学和考核方面的内容,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就茶文化课程来说,也在教学内容选择、活动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尝试,并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整体来说,这些改革目前还处于实验和阶段总结环节,还没有大规模推开。未来还需要根据改革试验的效果及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改进,使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三)教学内容以知识传授为主,不注重文化的传承

茶道既是一种生活礼仪,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在个人生活中,通过烹茶、赏茶、饮茶等活动,可以静心、养神,去除杂念,修德美心,是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交往中,以茶待客,品茗谈天,既是我国的传统礼仪和习俗,也是增进友谊、融洽关系、提升品位的生活方式。以茶待客,以茶交友,既能感受和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能提高社会交往的质量。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都通过赏茶、品茶、以茶会友等方式,吟诗作赋,留下了很多以茶为内容的名诗佳句。因此,学习茶文化,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品位、增加生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作为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半月板可较好的维持其稳定性,同时具有吸收震荡、延缓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作用[1]。其中盘状半月板属于半月板异常病变的一种,在运动时极易产生破裂,进而引发膝关节多种症状及功能的改变。临床对于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中,关节镜下全切除术虽可产生一定疗效,但预后效果不佳。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成形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2,3]。为此,本研究将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用于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治疗中,且已取得较为满意成效。具体信息如下。

四、茶文化课程融入开放教育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将实践活动纳入课程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积极性

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成人,他们平常除了工作,还有照顾家庭等任务,学习只能是在工作和照顾家庭之余挤出时间,需要平衡工作、家庭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无形中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的背景下,成人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会感觉生活比较累。而通过学习茶文化,一方面可以逐步培养喝茶的习惯,并将其作为一种放松的生活方式,平和日常生活中的烦躁情绪;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的文化渗透,修身养德,平衡心态,有利于化解精神困惑,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二)定期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提高茶文化课程的趣味性

探索教学改革和创新,使教育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知识,并把学习过程当成一个享受文化的过程。这一直是教育从业者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对茶文化课程来说,由于其承载的强大文化内涵,尤其容易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上述目标。例如,可以定期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比赛活动,像茶文化演讲比赛、茶舞比赛、茶技比赛等等。[2]通过这些比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提高茶文化课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从多个角度展现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底蕴,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尤其是对于通识课程来说,其受众对象可以是所有的学生。因此,多搞类似的比赛,增强茶文化课程的趣味性,有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和传播。

(三)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融入多元化设计元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传统的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化教学环境产生并得到推广。传统教学模式的各个教学环节或被改进,或被整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传播方式的各种多元化的新形式逐步融合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3]对于开放教育茶文化课程来说,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设计了一套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依据教学方案精选内容,突出难点和重点,制作配套课程PPT和微课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微课的设计从教学风格、背景设计、字幕设计和背景音乐选取等方面都经过仔细的斟酌,力求使微课视频美观。其次是整理和归类茶文化相关的各类子文化,形成文本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再次是将各种实践活动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如其中一节实践课为茶叶鉴别,即将各种茶叶的识别和选购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茶叶鉴别的知识。最后,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如就如何泡出一杯好茶为主题,让学生对泡茶过程中用水、选择茶具等内容进行探索,并让学生通过模仿和体验来感受泡茶过程中用水和择器的妙趣,让学生在探索和感悟中发现和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启发对茶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测试”粗放性评价方式,将多元化设计元素融入评价方式中。将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参与线上讨论情况、完成单元测试情况、互动评价情况、期末测试成绩等都作为评价的一部分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充分考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能力和效果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既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促使学生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发展茶文化的传统文化承载功能,提高茶文化课程的魅力和吸引力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化载体,博大精深,囊括众多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学生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就能学到所有的茶文化知识。要使学生能喜欢学习茶文化,增加持续学习的动力,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茶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其中的一个策略就是发展茶文化的传统文化承载功能,从茶文化的物质层面到技艺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茶文化课程的魅力和吸引力。[4]比如,从最开始的物质层面的学习,包括茶叶鉴别、茶叶存储、茶具使用和茶艺表演等内容,逐步深入到精神层面的学习,包括茶礼、茶画、茶道等内容,使学生在持续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能逐渐体会到茶文化的文化魅力,提升个人思想境界,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境界得到一个跃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人生的乐趣。

五、结语

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学生在课程选择方面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茶文化课程,也可以选择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课程。学校和教师只有加强对茶文化课程的重视,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了解茶文化,多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和喜欢茶文化,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学习茶文化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也要重视茶文化的文化载体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文化魅力,能够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另外,还要结合信息技术、学习终端以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对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张燕.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J].福建茶叶,2018(4):210.

[2]张红雷,祁卉璇.大学通识教育视阈下茶文化的人文教育教学与实践[J].福建茶叶,2017(10):169-170.

[3]张艳英.开放教育通识课程《个人理财》教学改革探析[J]. 考试周刊,2012(94):7-8.

[4]周婷,陈慧文,婉清,朱海燕.《中国茶道》MOOC开发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29-230.

中图分类号: G7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862(2019)03-0018-05

收稿日期: 2019-01-10

基金项目: 2016-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知识元的微课设计与应用”,项目编号:2016GJJG353;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研究”,项目编号:SQ171078

作者简介: 张红兵,男,河北武安人,硕士,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

标签:;  ;  ;  ;  ;  

通识教育在开放教育中的教学与实践-以茶文化课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