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张育华,赵丽娟,何盈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张育华,赵丽娟,何盈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云南 德宏州 678400

【摘要】目的 :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4月1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自体血回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5例未输异体血,11例输异体血,观察无输血相关并发症出现,全部病例治愈,效果良好。结论: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可以保证组织血供,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源,有效救治患者,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输血方法。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 闭合性腹部损伤 失血性休克

Clinical analysis of autologous bi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ciosed abdominal injury and hemorrhagic sgock

Zhang yuhua,Zhao Lijuan,He Y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Dehong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678400)

[Summary]purpose: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summarize the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closed abdominal injury and haemorrhagic

shock .Method:Selection of our department in January 2014 to 2017 April 16 cases of

closed abdominal injury and hemorrhagic shock in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laparotomy,Intra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cases were

analyzed.Results:Of the 16 patients,5 did not lose allogeneic blood,11 cas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lose the amount of allogeneic blood ,No transfusion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Allcases were cured,the effect is

good .Conclusion: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Can guarantee the organization of blood supply,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reduce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ave blood,effec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is a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of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Key words: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closed abdominal injury ,hemorrhagic shock.

1引言 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工作中较常见的疾病,其中脾脏损伤最常见,约占20-40%,肝脏损伤约占20-30%,胰腺损伤约占1-2%【1】,大血管损伤,肠系膜损伤,大网膜损伤,韧带损伤相对较少见。腹部损伤并出血的患者多伴有休克,多发伤也相对较多,增加救治难度,病情危急,需要及时抢救生命,常常需要输血治疗。由于自体血回输技术有减少异体输血、减少输血风险、节约血源、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2-3】。本文选取2014年01月-2017年04月我科对术中自体血回输的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病例进行探讨和总结。报告如下:

2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01月-2017年04月我科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自体血回输病例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5岁,体重55-80kg。住院时间12~28d;平均20d。就诊时间为伤后4~42h,10小时以内的14例。患者入院后抗休克治疗,诊断性腹腔穿刺进一步证实腹腔积血,穿刺液送常规镜检、查淀粉酶,除外腹腔积血被污染。了解患者有无细菌感染、恶性肿瘤病史,完善必要检查,多发伤行多学科联合诊治。术前血常规HGB6-10g/L,HCT0.19-0.41%,完善准备后急诊进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诊断:单纯脾脏破裂4例,脾脏破裂伴胸外伤6例,脾脏破裂伴胸外伤、骨盆骨折2例,小肠系膜血管损伤1例,小肠系膜血管损伤伴骨盆骨折1例,大网膜血管损伤1例,胃短血管损伤1例。16例患者失血及输血情况:失血:1400-5000ml不等,其中失血1400ml1例,2000-3000ml6例,3000-5000ml的9例;输血:5例未输异体血,11例输异体血;自体血回输:204-950ml的7例,1000-2000ml的9例;11例输异体血红细胞,每例2-5.5单位不等,普通冰冻血浆400-1150ml不等,1例输冷沉淀1.5单位(血站无更多的血源)。

2.2治疗方法 本组16例,使用德国生产的弗森尤斯自体血回输机CATS(260)及一次性自体血回输材料;由培训合格的护士操作,确认自体血回输机运行正常,严格无菌操作,安装连接各管道;配置抗凝剂:肝素12500u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预冲洗管路和贮血器,吸引负压调节为120-150mmhg,减少红细胞损伤,自体血回输机准备工作完毕。采用左侧经腹直肌纵形切口,开腹后吸尽腹盆腔积血,血液暂时收集在贮血器内。探查处理腹腔病变,先控制出血,探查结束后再决定回收的腹腔自体血是否可以回输。自体血回输禁忌症【4】:a.血液被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污染,b.血液被肿瘤细胞污染,c.患者有脓毒血症或菌血症,d.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或血液在体内存留时间过久者(超过72小时),e.输注血液制品前均要求检查血液外观,有异常者不能回输,必要时可送检验协助判断。若回收的自体血无上述禁忌症,可以开始自体血回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结果 16例患者中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1例患者,术后查血常规:白细胞20-30x109/L,无症状,有长期饮酒史,术中探查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白细胞高考虑回收血液中混有腹水有关,经治疗好转出院;15例痊愈出院。观察结果:单发伤失血小于3000ml的患者未输异体血;失血大于3000ml的患者输自体血和异体血,但通过输自体血后可减少异体血的用量。我们认为: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可以保证组织血供,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源,能有效救治患者。

4讨论:输血发展史[5]:自古就有人想用血液作为治疗方法,曾尝试血液洗浴,饮用血液等方法;之后经历了动物对动物、动物对人、人对人输血,部分成功,部分失败;1900年Langstein首先发现人类红细胞的血型,为以后血液的安全有效输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后他又发现MN、P、Rh血型;至1990年人类共发现26个血型系统,有400多种抗原决定簇。1952年Tullis首先粗制了一个血细胞分离机,1965年Judson和Freireich发明了连续流式离心血细胞分离机,现在已有不同类型、不同产品的血细胞分离机供临床使用。首例自体血回输:1818年Blundell曾给1例产后出血的妇女回输自身血液成功。但技术难度大,一直未能推广应用。1917年Loockwood对一例出血性疾病患者行脾切除术时,将其自身血液用机器回输成功。1921年Davis和Cushing用水唧筒法收集自身血,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至20世纪30年代手术时采用自身输血已有几百例报告,但以后较少报道。60年代由于战伤及意外伤亡,血源困难,又逐渐开展起来。1976年Noon用Sorenson系统进行方法改进,避免了空气栓塞的危险;同期Hemonetics血细胞分离机采用洗涤法后更为安,自体血回输机得到不断改进。

异体输血:人类有多个血型系统,输血前难以完成逐一配型,存在输血交叉反应的风险;同时存在输血传染病;病毒感染;库存血质量下降;血源缺乏;输血的相关并发症等风险。综上所述,输异体血无法绝对保证用血安全性和及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输异体血虽然能减轻症状,补充循环血量,但同种异体输血使大量外来抗原进入机体,进而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为免疫抑制、反应无能和克隆消除[6]。也有相关报导异体血抑制了患者术后抗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是术后并发感染的重要因素[7]。所以使用异体血存在较多弊端和风险。

自体输血:本文只讨论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在回收过程中造成红细胞被激活、发生溶血,同时激活各种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炎症介质等,使红细胞受损,然而血液回收机对血液的过滤、离心、清洗等可以清除大部分负压吸引的组织碎片、游离血红蛋白、裂解后的红细胞碎片及各种被激活的炎症性介质,从而保证回收的红细胞都是正常的红细胞[8]。自体血回输对红细胞的流变性无明显影响,从而维持机体内稳态的平衡和保证正常的血流供应和氧运输,王军等[9]也曾报道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一定出血范围内,可以保证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氧代谢,继而使微循环保持通畅,增加离子交换,防止血栓形成,有助术后恢复。自体血回输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持炎症因子之间的平衡,减少炎症细胞的趋化,减轻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刺激和感染[10]。Long等[11]也曾报道自体血回输对免疫抑制不明显,并可调节手术应激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自体血回输不需要配型;不会发生获得性传染病,病毒感染,血源来源简单直接,发生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正规操作的情况下,自体血回输基本能全部杜绝异体输血所存在的弊端,综上所述,自体血回输较异体输血有明显优点。

血液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带给机体氧气、营养物质,带走人体代谢产物,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稳定,关乎到人体每一个细胞的存亡,可见血液的重要性。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补充血液成分首当其冲,可选择输异体血或自体血。既往因设备、技术条件限制,自体血回输风险相对较大,开展受到限制;随着输血技术和血液回收机器不断改进,目前自体血回输技术和机器安全性能好。迄今为止,输同种异体血的风险仍不能完全杜绝。自体血回输解决了许多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可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是输血的首选方法。根据文献和病例,我们认为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便捷、节省血源的输血方法,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展望:目前自体血回输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大量的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都未得到利用,希望今后有更好的设备能兼顾安全、有效的使用更多的自体血液成分。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7—340.

[2] LINAG J,SHEN J,CHUA S,et al.Does 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 system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need for allogeneic transfusions in scoliotic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spinal-fus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Eur Spine J,2015,24(2):270-275.

[3]郑蕾,宗林.自体血回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1):47-50.

[4] 陈孝平、汪建平.“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27.

[5]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1993:1-12.

[6]RADHIKA D,MARQUES MB.Adverse effects of transfu-sion.[J].Cancer Control Journal of the M0ffitt Cancer Cen-ter,2015,22(1):16-25.

[7]DAVID JD.The contemporary role of blood products and components used in trauma resuscitation[J].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ine,2010,18(6):63-65.

[8]VAN DEN GOOR JM,NIEUWLAD R,VAN OEVERENW,et al.Cell Saver device efficiently removes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 during cardiac surger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7,134(3):798-799.

[9]王军,李永清.脊柱内固定术患者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后氧代谢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2):154-155.

[10]曹铭辉,何惠燕,纪风涛.术中自体血回输对脊柱手术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571-3572.

[11]LONG MY,LIU ZH,ZHU J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nd allogeneic biood transfusion in surgical patients.Int J Clin Exp Med,2014,7(9):2889-2894.

作者简介:

张育华:男、43岁、白族,副主任医师、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1974年11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到德宏州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从事普通外科。

论文作者:张育华,赵丽娟,何盈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张育华,赵丽娟,何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