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_职业教育论文

梅州市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_职业教育论文

梅州市职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梅州市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职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基本情况

梅州市职业中学教育从1980年开始起步,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事业逐年发展,学校数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高,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专业门类逐步齐全,办学效益逐年提高。现有职业中学62所(含普通中学兼办职业班),在校学生9987人,有42个专业(其中农林、畜牧、兽医专业10个)。办学十多年来,我市职业中学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困难中起步,在困境中发展,职业中学教育始终以“艰苦创业,主动适应,育人为本,以质求胜”为办学宗旨,不断探索办学新路,充分发扬我市师生勤教勤学的教风和学风。经过上下齐心努力,涌现了一些办学质量较高、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的职业中学。梅江区城西职业中学90年被评为全国的办学先进单位,91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职中:90年兴宁龙田职中,丰顺县汤西职中分别被评为省的办学先进单位。随着职业中学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五华棉洋职中毕业生甘世扬,毕业回乡后,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开辟了一个80多亩的松杉林,40多亩的果园,由于他成绩突出,91年被评为全国职业中学优秀毕业生;蕉岭广福职中毕业生罗来仁利用废烟叶、烟茎皮通过特殊配方制取“高效无副作用新型杀虫剂”,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专利局专利》。由于职业中学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改变了社会对职业中学教育的偏见,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93年市政府决定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拿出25%-30%用于发展职业中学教育。市政府政策的出台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力保证,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在此同时,我市的职业中学教育也得到了广大华侨、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92年由大埔旅港同胞田家炳先生独资兴建一所田家炳高级职业中学,开了我市华侨、港澳同胞兴办职业教育的先河;93年由梅县旅港同胞罗桂良先生独资兴建一所梅县高级职业中学,今年秋季招生;最近又由丰顺旅泰华侨徐思怛先生独资兴建一所丰顺县高级职业中学。为此,我市职业中学教育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华侨、港澳同胞的热心赞助下蓬勃发展,目前已有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十二所县级骨干职业中学,与部门联办职业中学三所,与中专、技工学校联合办学十二所。职业中学教育的框架基本形成,而且正在向多科性、综合性、跨门类、高层次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我市职业中学教育的特色和体系。

二、存在问题

1、近年来我市职业中学教育发展较快,但不平衡。具体表现在城镇职业教育有加快发展的势头,农村职业教育有滑波、萎缩的现象。随着职业中学的发展,涌现了一些办学质量较好,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的职业中学。但发展不够平衡,县区之间,各学校之间的办学规模、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城镇职业中学相比,农村职中发展滞后,农林、兽医专业招生难的现象相当突出。

2、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虽然比较齐全,但办学质量不高。我市职业中学教育门类比较齐全,一、二、三产业均有,专业设置覆盖面较广,但是,由于职业中学的基础差,设备、师资、教材、基地、设施等方面都很难适应教学要求,使职中的办学质量难以提高。

3、职中师资队伍虽然逐年壮大,但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到目前止,全市职业中学教职工有1018人,其中绝大部分师资是由普通中学转过来的,从事文化课教学的教师在数量和学历方面均能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但专业课教师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显得严重不足。譬如:兴宁县职业高中需专业课教师51人,目前仅有18人。由于职中开设的专业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加上目前专业课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由文化课教师转过来的,如物理转电子或家电维修,数学转财会等等,因此在教学上实践能力较差。

4、职业中学虽有一定的实习场地和教学设备,但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职业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开设比例是7∶3,因此学校的实践场地、设备成为搞好职业教育,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从全市总体上看,开设二、三产业专业为主的城镇职中的实习、实验场地和教育设备解决较好,农村职中设施落后。

5、农村职业中学毕业生就业门路狭窄。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较慢,带动不起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中毕业生供大于求,很大部分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农村职业中学毕业生的问题更为突出,虽然有些农职中毕业生回乡成为种养的专业户,但不少毕业生由于受条件限制,学非所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目标与对策

虽然我市职业教育由于受一些主客因素的影响,目前困难还比较大,但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知难而上。到95年,我们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思路是:(一)每县办好一至二所独立的骨干职中,城镇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的比例达到1:1;(二)梅江区域西职中达到省级重点职中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十二所县级骨干职中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三)实行职中毕业技术等级考核制度,保证职中毕业生的质量;(四)积极开展“普通高中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试验和普通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使未能升学的学生学到一技之长;(五)积极开展联合办学,不断壮大和发展职业教育。为使我市职业教育达到上述要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是要职中确立面向市场的观点:(1)要明确办职教已不是独家办,而是大家办,谁办得好就赢得市场;(2)不要等行政部门安排办学,而是职中主动办学,不要等米下锅,而是找米下锅。招生、专业设置不但向内,还要向外;(3)不要光靠政府拨款,而是靠自我发展,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二是确立大职教观点。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引起教育体制的改革。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各种形式,各类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将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多元化的局面将会形成。职业中学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善于借鉴和吸收各种办学形式的优点,主动联合各种办学力量,拓宽联合办学的路子,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以形成优势互补,淡化中专、中技、职中的区别,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确立职业中学教育产业化的观点。办职业教育必须讲究投入和产出,要逐步建立教学——实习——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的新体制。努力发展校办产业,走产教结合的路子。做到既出人才,又出钱财,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2、理顺关系,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益。目前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各有关部门自成体系领导的。中等专业学校主要由部门办,职业中学和成人教育属普教系统,技工学校和岗位培训属劳动部门,高等院校自成系统。这种多头管理体制,难免出现政出多门、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建议由市成立一个领导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使教育更好地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3、放开搞活,增强学校活力。在学制方面,要改变现在单一的学历教育和三年制的固定模式,实行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可以是三年制;也可以二年制。学制的长短以专业为依据。专业学习内容多、难度大、技能要求高的可办三年制,内容较少、难度不大、技能要求不高的可以二年制。对非学历教育更应灵活,长班、短班、脱产、业余可按专业、工种、用人单位的要求去办。总之,学校的主体部分有基本学制,另一部分可灵活多样。无论是学历班,还是非学历班都应与技术等级考核挂钩,实行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制度,以保证培训质量。三年制专业在教学安排上,可以采取“两年打基础,一年定方向”的做法。两年完成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三年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再确定具体专业、工种方向,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4、制定优惠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各级领导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的同时,针对目前职中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认真落实好“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以提高社会的重视程度和吸引力。对一些学习成绩好、表现佳的职中毕业生,在招工招干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录用。在此我们还要重申1986年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门关于职业高中毕业生录用为干部的享受中专待遇,录用为工人的享受技工学校毕业生待遇等有关规定。

5、拓宽办学筹资渠道,职业教育需要实习基地、设备,需要较大的投入。为此,除国家要增加投入外,还要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路子。(1)发挥部门拥有资金、厂场设备、技术人才的优势,鼓励支持部门自办职业技术学校,为本系统行业培训人才。(2)引进市场机制办学,走有偿培训人才的路子。对一些“热门”专业,经政府部门审核,允许学校向用人单位收取合理的培训费。(3)允许职业中学利用自己的厂场、技术开发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也可以为当地举办各种培训班,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增强学校的经济实力。

6、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大批具备指导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在培训专业师资方面,我们总的设想是:(1)每年选送40-50名有志于搞职业教育的青年教师参加短期培训,利用3至5年时间来解决职中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2)凡学校急需的专业人才经有关部门同意,在学历、编制等方面给予放宽,允许跨行业调进。(3)网开一面,允许职中到企业招聘兼职教师。

7、合理设置行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朝一专多能、技术与管理并重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要摒弃专业单一、内容狭窄的做法,以现代商品农业眼光,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8、抓好实习基地建设。职业教育的专业技术课时占全部课时的70%,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为此,我们要下决心抓好职中的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有实习基地的要进一步把实习基地办好;还没有办基地的学校,要积极支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建立。同时,学校也可以采取与企业、厂(场)挂钩的办法,解决好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

9、集中力量,办好重点。由于我市职业教育基础差、底子簿,欠帐较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不能平均用力,在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办好重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我市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到95年以前各县(区)力争办好一至二所独立的骨干职中;城西职中力争申报国家级重点;大埔家炳职中力争申报省级重点职中,使我市的职业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标签:;  

梅州市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_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