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制度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度改革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232(2001)04-0016-02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最大的症结之一就是教育的行政化和教师意志的主导化。常规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的,学生在校的大多时间被安排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教师把知识从“来龙”到“去脉”通通填灌给学生,学生则是几乎不用动脑筋地全盘接受。这种教育制度和方法,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被日渐消蚀。要明确,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认识的过程,是求知的方法。如果忽视这一点,而试图把知识强制性地填灌给学生,只能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厌恶和憎恨的心理,正是这种教育制度和方法的产物,它严重地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人曾提出,教学生一脑子知识,不如教学生一套求知的方法。知识会更新,而有了求知方法,会终身受用。按“精讲一导思一多练”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构建新的课堂制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结合我校的实际,要搞好这个改革,至少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统一教学人员的思想,正确认识课堂制度改革的思路,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并非简单地减少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中,有的教师仍是按老办法组织教学,对此,应通过组织学习讨论,让教学人员明确,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精讲应讲授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引导好课堂以外学生的自学活动。如何“精讲”,如何“引导”,这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这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每一位教学人员,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科和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岗位,边研究,边实践,边创新,才能适应“精讲、导思、多练”改革的要求。
其次,及时、切实地抓好各项教学的配套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有:
一、改革教学方法,变“填灌式”为“引导式”。曾有人撰文论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这一教学观提倡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高级伙伴或合作者。那么,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呢?我们认为,需要考虑如下问题: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是有用的才会引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语言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都应做到通俗易懂,充满乐趣和顺其自然。其实,简单、自然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在愉快中进行,使学习不再是一种重负,而是一件乐事。二是培养学生掌握、发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引导学生进入求知的大门。具体些说,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首先是讲授基础知识,如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在这里,要注意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然后,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作分析,并有意识地对怎样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进行示范。在此基础上,将事先配套设计的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并介绍参考资料来源,让学生去寻找、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重组、表述和评价,要求他们运用已有信息(知识)作出新的推测,去归纳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导思”的过程。“导思”的作用,主要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如根据学生认识的进程渐次地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点和规律,纠正错误的认识等。此外,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在讲,也应有学生在讲,师生间用互动的讨论方式更有益于把问题引向深入。
二、改革考试方法,变“死记硬背式”为“分析创造式”。目前,我们的考试方法从形式上看是以闭卷为主,从内容上看是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为主。这当然是必需的。但是,仅以基本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是不够的,而且考试形式缺乏灵活性,缺少生气,这样的考试不过是让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再作“复述”而已,往往是在考试后不久,学生又把这些“知识”的大部分“还”给了教师。可见,这种考试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出发,科学安排考试内容和形式。在考试内容上,基础知识占30%,安排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占70%,如,目前许多教师已开始使用的案例分析、专业综合设计等。此外,还应结合前面谈到的教学内容,尝试考核这样一些内容,如,评价某些观点、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对本专业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若干相关联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异同点,归纳发展变化规律等等。在考试形式上,应采取开卷为主,闭卷为辅,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无论是哪种考试形式,都应抓好题目的设计,这些设计应体现启发性、真实性(贴近实际)、动态性(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趋势)、辐射性(举一反三)等。
三、改革教学组织管理,激励教职工教改行为。搞好“精讲、导思、多练”的课堂教学制度的配套改革,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应有系统的组织管理。首先,是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其中,对教职员工的岗位职责、权力、利益和考核等的确定,对学生责、权、利和考试方法等的确定应体现前面所谈教学改革的思路,尤其是应加大教师教改的权力,如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对考核形式和期评的决定权力等。当然,也要有对等的责任约束。其次,是抓好教材建设。为适应教师精讲和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应该是内容比较全面,问题的阐述比较详细,或是配有辅导资料;此外,还应编写配套的案例及分析思考题专集。这些需要管理部门抓好组织工作,并给教师创造条件去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如,给教师安排一定时间的“轮空”,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去调查研究,了解前沿信息。第三,抓好教师的培训。要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对教师来讲,在思想观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实践经验(包括教学实践和专业的社会实践)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学校应适当地增加智力投资,给教师创造各种培训机会,如到名牌院校进行专业理论进修,到名牌企业观摩或实践,到发达国家考察等。还要形成制度,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更新知识,如在校内举办包括专业理论和教育学理论的学习班、研讨班等。第四,重视教职工的行为激励。学校的教改要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基础之上。而要动员全体员工参加教改,必须科学运用激励手段,具体可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如,可设教职工提案奖,对提出并已经采纳的教改方案的教职工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要给编写教改需要的教材、辅导资料、案例和分析思考题专集或其它管理文件的教职工发给酬金和荣誉证书。此外,在组织机构、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也要配套改革。总之,通过系统地实施课堂制度的改革,才能取得成效,实现教学质量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