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锋 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 永嘉县 325100
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1-186-01
课程标准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恰能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注重优化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首先注意建立亲和的课堂对话平台,畅通对话渠道;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最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让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场所。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可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前面学的小数乘除法计算与整数乘除法计算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大胆放手,由学生独立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计算的原理、解题的思路等。让学生认识到,必须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或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可激励学生思考:被除数和除数到底乘多少比较简便呢?学生在和谐的探究氛围中讨论、争辩,认识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之目的,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关键在于创设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合适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非常自信地对学生说:“你们给出任何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结果学生一个个报数,教师回答,学生验证,一个个都对了,可真神。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规律。
事实说明,富有启发性的故事,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等,都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内在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体验活动过程,努力提升探究品质
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这些却是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段话涉及数学的精髓,也涉及人的数学素质。数学教学的核心意义在于数学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等对学生进行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正因如此,探究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设计如下几个环节进行。
1.提供独立探究空间。教师先向学生提出挑战:你能利用以前学的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及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然后在学生跃跃欲试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去探究、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做数学”的活动,才能“再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知识来。
2.提供合作交流机会。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彼此的交流和讨论中,学生互相倾听、质疑、说服甚至争论,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得到了8种不同的推导方法,并且把获取知识与形成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了知识间的关联,并在知识的转化中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3.提供实践运用机会。认识来源于实践,最后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因此教师要及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或能引起争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各抒己见,自主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学生探究的成果不仅体现在问题的解决和结论的发现上,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提升也是一种更大的收获,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注重评价学习过程,不断扩大探究成果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体验、反思探究发现的“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和调控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课时,组织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的态度及程度如何?自己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反思:我是怎么悟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的?在这一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因为有亲身的体验,所以学生的感悟也颇深:有的说我懂得了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去解决新问题;有的说我了解了数学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慢慢拓展的,而且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足了……
通过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而反思过程,谈各自的想法或收获,能促使学生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回顾,去感悟研究的方法、思路等道理来,其作用是使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提高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增强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总之,“根深才能叶茂”,课堂教学应创设活动化、开放性、参与性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感触、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切切实实地感悟到数学的真谛。
论文作者:陈海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学生论文; 除数论文; 除法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