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析

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析

丁丽绘[1]2008年在《民营企业上市途径选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有资料表明:2007年民营经济创造产值占我国GDP总量的65%,地方财政收入的70%,全社会就业岗位80%。然而,民营企业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民营企业拥有自主技术,产品极具市场潜力,但在创业初期和高速成长阶段往往面临着极大的资金需求。在此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通过直接上市或买壳、借壳的方式获得了在主板融资的渠道,另一些民营企业则到海外证券市场融资。更多的企业目前对上市途径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识,难以迅速找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上市策略。本论文的目的正是帮助民营企业寻找合适的上市途径。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极其融资困境,并赞同民营企业把上市作为有效出路。随后,本文回顾了民营企业上市途径的演变历程,列出并详细分析了各种上市途径的条件及适用范围。接下来,本文还介绍了MR公司成功上市的案例,阐明民营企业如何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上市途径。最后,本文指出,民营企业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上市要综合考虑民营企业上市前自身的企业规模、融资金额、上市目的、股权结构、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公司长期的战略规划等诸多因素而定。

宋慧勤[2]2001年在《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个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功主题词民营企业,上市,证券市场专业

司凯[3]2018年在《新叁板企业上市途径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企业成功上市即可成为直接的融资平台,正是在这种利益驱动下,近年来接连不断地出现新叁板挂牌企业试图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或借壳上市的案例,但面对两种不同的上市途径,许多新叁板企业不知道究竟选择哪种上市途径才更有利于实现企业自身上市的目的,也有不少企业在两种途径前犹豫不决而丧失了良好上市时机,更有部分企业同时做着借壳和IPO上市的两手准备。2018年2月证监会发布《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规定企业申请IPO上市被否后,至少再运营叁年才可筹划借壳上市,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IPO和借壳两种上市途径中做出选择。因此,在这一时间点上帮助新叁板企业寻求一种合适的上市途径,为新叁板企业上市提供合理化建议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在进行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新叁板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现近年来新叁板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有谋求上市的强烈需求。然后详细对比了IPO和借壳两种上市途径,认为两种上市途径各有各的优缺点,单从两种上市途径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两种上市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合理选择,趋利避害。随后本文对华图教育历年来多次谋求上市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华图教育每次上市失败的原因,同时对2018年2月华图教育在H股申请IPO进行了分析,认为华图教育此次上市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最后本文吸取华图教育上市失败的教训对新叁板企业上市决策提供了一些建议,认为企业上市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并为不同企业提出不同上市途径的建议,经营业绩较差的企业不要盲目上市,有能力和愿景整合上下游资源的企业或急于融资扩张的企业更适合通过借壳上市,而企业财务状况较好,营运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IPO上市。

邵国勇[4]2010年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上市公司也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力量,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研究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一个热点角度就是股权结构。考虑到相关参数的时间性、可得性和可比较性,本文选取截止2005年末在国内上市的112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计量方法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回归,考察了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与民营上市公司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在研究过程中,从一个新的角度——以上市途径为标准对民营公司进行了分组,比较了两种不同路径下进入证券市场的民营公司股权结构差异性及其同绩效的不同关系,试图从更全面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样本公司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这一特殊的样本来说,其不同的上市途径带来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国有股比例与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绩效相关关系不显着,而与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绩效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绩效负相关,而与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绩效不相关;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着性U型相关;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正相关。

朱海英[5]2009年在《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选择了多元化经营,但是从最后的结果上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验证。

张志彤, 吉利[6]2016年在《上市途径与盈余质量——基于反向收购与IPO上市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非上市公司希望上市并获得资本运作契机的强烈诉求使得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这与反向收购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佳形成了鲜明对比。文章从盈余质量的角度来对比反向收购途径上市与传统IPO途径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是否存在差异。选取A股市场2003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的2007年至2013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Heckman两步法控制样本的自选择偏差,以操纵性应计、真实盈余管理和盈余反应系数衡量盈余质量。经实证检验发现,由于反向收购途径的融资成本与融资需求较低,这使得反向收购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弱于IPO公司,故从盈余管理角度,反向收购公司的盈余质量显着高于IPO公司;与此同时,上市途径的差异不会影响市场反应,市场并不能完全识别不同上市途径公司之间的差别。

李飞[7]2005年在《民营企业海外上市障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已经成为一个热潮,海外上市不但可以解决资金瓶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声誉,还可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家族企业由古典治理模式转变到现代企业治理模式。 本文对美国和新加坡资本市场进行了研究,对两个资本市场的市场建设、上市标准和上市程序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海外上市可以采用的叁种方法即IPO发行上市、DR发行上市以及买壳上市进行了研究,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CAS、IAS、FAS的比较,归纳出叁个准则之间的差异,并且针对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会计差异协调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一方面我国的会计环境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减少上市时的会计协调成本;另外一方面民营企业应该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并且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尽可能使用与目标上市地点要求一致的会计帐务处理方法。 本文最后对民营企业家族治理模式的转变进行了讨论。民营企业创立之处,家族治理模式由于其两权合一、激励充分,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决策的复杂,尤其是对于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内外部条件已经符合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条件,因此此时是比较适合引入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日常公司业务,达到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目的。建立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在保证现代企业享有两权分离、专业化管理高效率的同时,避免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所有者目标利益不一致而造成损失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了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问题,运用四种激励约束因素来设计激励约束方案,促使职业经理人的目标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一致,使得所有者在委托代理成本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委托代理收益。

焦迎科[8]2010年在《不同上市途径对我国金字塔股权结构类公司绩效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字塔股权结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特殊所有制结构形式,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金字塔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研究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这些通过不同途径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内在影响效应,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以IPO上市和买壳上市的金字塔股权结构类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程度的角度,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两类公司的金字塔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分析筛选的样本数据,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IPO上市的金字塔股权结构类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权和两权分离程度的增大,有利于绩效水平的提高;而买壳上市的金字塔股权结构类民营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程度的增大将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且尝试采用了委托代理理论和现代管家理论来解释两类公司的经营行为与绩效的关系,这对于深化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崔志坤, 周洁[9]2003年在《发H股还是做红筹——香港上市途径的选择》文中提出目前,由于在国内主板上市难,创业板迟迟不开,很多企业都谋求在香港的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企业在确定香港上市目标之后,将会面临着上市途径的选择,即是以H股上市还是以红筹方式上市,本文将初步讨论这两种上市途径的异同。H股上市我们所说的H股上市,即公司注册地在中国大陆,适用中国法律和会计制度,向香港投资者发行股票,在香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但仅就上市股票流通,其他股票不在香港联交所流通。我国对H股主板上市的条件主要为:"筹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并有增长潜力,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高于香港主板的规定,香港

吴斌[10]2003年在《家族企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经济学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来构建一个家族企业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中的内外部问题。全文分7章,共15万字。 在基本理论框架部分,本文首先对家族企业及相关概念进行理论梳理和界定,从家族企业产生的本源来探讨亲族关系与经济关系如何相互利用,家族的经济行为与社会关系之间如何互惠,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家族企业最先要依赖的亲族关系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分析了亲族关系的社会资本和网络功能;探讨了家族经济行为和自身亲族等社会关系的互动机制,并从一个经济社会学逻辑的角度回答了家族企业产生的必然。其次研究了家族企业的现代公司化问题。由于在家族企业初始化过程中,亲族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后,按公司模式制重新塑造企业组织时,必然会留有初始过程中利用亲族治理企业的残余。我们通过分析家族企业引入专业经理人员实现公司化的历史过程和必然性,以及亲族治理和契约治理在家族企业公司决策中的不同影响,得出家族企业混合治理模式的结果。再次,研究了家族企业的资本社会化问题。家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融合金融资本,通过非人格化的资本市场向公众融资。伴随企业家族资本股权的不断稀释和外部资本的融入,家族企业也在不断地与社会的人力资本,特别是管理资源在不断融合。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控制权家族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的动因、治理作用以及掠夺行为的可能性;用一个动态模型分析了资本市场的缺陷如何影响家族企业的演进途径;根据模型得出若干关于资本市场和家族企业关系的推论。 在实证部分,我们通过香港案例的实证分析,来研究什么状态下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是有效率的。我们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同形异种问题,通过对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和家族治理模式的比较,得出了公司家族治理模式的独特特征。我们从公司治理改革(包括公司管制)和金融市场的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在香港基本上算是成功的原因。 在进行理论分析后,我们进一步对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进行研究。在分析家族企业成长的内部规则时,我们先分析了在一个计划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家族企业成长所需的历史条件和制度条件;研究了所有制改革和产权制度的逐步确立对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还特别探讨了非制度性规则在家族企业成长中的作用。在分析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内部规则中,探讨了中国家族文化对家族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得出家族文化在中国家族企业管理特征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再从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权为切入点,分析了家族成员和专业经理之间可能存在的管理冲突,以及家族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后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中国家族企业的上市问题。家族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后,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控制权家族是否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大股东的地位来掠夺中小股东的权益,而这一点在东亚许多家族企业上市后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分析了家族企业上市的方式和管制的情况以及家族企业上市后一股独大问题对公司治理和绩效带来的后果,探讨了如何有效监管并防止家族企业上市后对中小股东可能带来的利益掠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民营企业上市途径选择分析[D]. 丁丽绘.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2]. 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析[D]. 宋慧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1

[3]. 新叁板企业上市途径的研究[D]. 司凯.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4].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邵国勇. 中南大学. 2010

[5]. 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朱海英.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

[6]. 上市途径与盈余质量——基于反向收购与IPO上市的对比分析[J]. 张志彤, 吉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

[7].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障碍及对策研究[D]. 李飞. 西安理工大学. 2005

[8]. 不同上市途径对我国金字塔股权结构类公司绩效影响研究[D]. 焦迎科. 北京化工大学. 2010

[9]. 发H股还是做红筹——香港上市途径的选择[J]. 崔志坤, 周洁. 招商周刊. 2003

[10]. 家族企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研究[D]. 吴斌. 复旦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