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_过程管理论文

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障体系论文,教育质量论文,职业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4)03-0012-04

一、构建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

职业教育以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其要素、结构以及质量目标和标准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征。因此,在构建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能力为本位

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学校以满足职业能力需要为质量目标,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例如,在质量监控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过程的监控,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的监控;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程度;不仅要重视学校自身的教学评价,更要重视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评价。

(二)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要求学校在分析社会的用人需求、学生的就业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按照这一原则,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出就业服务的特征,按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以及招生服务、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等,都是学校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都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之中。

(三)以过程控制为重点

首先,教育质量形成于过程,从专业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到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考核、检查等教学情况反馈,最后到社会的综合反馈,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教育服务系统,教育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控制好每一个过程,就能最终保证教育质量。其次,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其质量无法象义务教育阶段那样,可用最终的考试来衡量。因此,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应建立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之上。

(四)内部质量管理与外部监控相结合

以面向社会需求、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为办学宗旨的职业院校,其产学结合的应用性特质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因此,在其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忽视学校外部监控的作用。也就是说,职业院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应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社会的监控尤其是与教学效果直接相关的一些监控点,如产学合作过程中的学生实习评价、反映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等,都需要社会(包括产学合作企业)的参与。

二、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

质量保障体系是其基本要素在运行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有机整体。根据职业教育院校的实际,其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可概括为组织要素、过程要素、资源要素、监测要素四个方面。

(一)组织要素

该要素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文件体系等。组织机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支撑,这种组织机构不同于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畅通运行的组织系统,包括校级教育质量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质量管理专职机构(如质量管理处、教育督导室等)和具有教育服务职能的部门(如教学部门、学工部门、服务部门)等。规章制度主要是指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它规定了质量工作的程序、职责、标准、方法等,是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形成的基础。文件体系是质量保障体系的文件化形式,它将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关系、工作程序、运行方式等用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是进行质量管理、衡量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过程要素

一所学校的运行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过程构成的。从职业院校教育服务的内容看,其过程是由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四方面构成的过程。从学校教育质量的形成看,学校的过程是以人的素质与能力为中心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些过程形成了一个质量链,其中过程与过程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服务的质量取决于各个过程的质量保证和各过程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过程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教育过程网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管理。

(三)资源要素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信息、资金等,它是学校进行教育服务的条件,或者说是教育服务过程的输入,输入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输出的质量。在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另外,在资源要素中应特别注意工作环境因素。这是因为教育活动是一个教、学双方的互动过程,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保证他们既成才又成人。因而,工作环境因素不仅包括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的物质环境,更要包括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如以校风、学风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等。

(四)监测要素

监测就是通过对教育服务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证实学校的教育服务的符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促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得到不断改进。监测要素包括学校内部监测和外部监测两部分。内部监测是学校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质量监控的对象是学校的全部活动过程,其中教育教学过程是监控重点。监测要素中最应值得重视的是监测的工具——监视与测量标准的制定,它取决于学校的质量观念、评价观念等。

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

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一般由高层管理过程、资源管理过程、教育服务提供过程和监视与测量过程组成。这四大过程形成了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四个子系统——组织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管理系统和质量监测系统。

(一)组织管理系统

组织管理系统包括管理机构、管理职责及其运行机制,其任务是为质量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管理职责包括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以及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确定。运行机制是通过管理职责与一系列规章制度、工作方式的结合来实现的。总之,组织管理系统要做到机构和职能分配与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相适应,真正做到职责分明、授权充分、关系清晰,能对质量问题快速反应,并及时进行沟通和处理。

(二)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是指对学校所拥有或应当拥有的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改进,以保证这些资源正常发挥其效用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是会增值的。当人、财、物、信息、环境等资源被使用后,经过过程的转换,其输出应大于输入资源的价值。否则,这个过程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对过程的输入进行管理(即资源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学校教育服务的进行以及教育质量管理提供必要条件。

在资源管理中,教师的管理是一个关键过程。这是由于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学识、人品、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等密切相关;同时,教师的授课过程是一种难以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特殊过程,因此教师的资格、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控制更为重要。

(三)过程管理系统

过程管理系统是对教育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管理的系统。教育质量是在教育服务的设计和提供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对过程的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点。如下图中的“教育服务实现过程”所示,该过程的起点是顾客需求分析,这是教育服务设计和开发的前提。教育服务设计和开发包括专业与教学设计、教育内容与方式设计以及服务设计等,其中核心部分是专业与课程设计,它是教育质量特性形成的塞础。可见过程管理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图

过程管理系统应由职能管理系统、教育教学实施系统等组成。职能管理系统如教务部门、教学督导部门主要通过计划、检查等进行过程管理;教育教学实施系统如教学系、教研室、教师、辅导员等,则是通过教育教学工作程序、内容、方式的检查(包括自检)来实施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要点包括系统地识别学校所应有的过程;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包括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活动,以及各项活动所需的资源;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如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除课程教学本身外,还会受到教学计划、先行课程等因素的影响,在过程分析中应确定这些关系;对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进行管理,包括确定每个过程的职责、权限,各过程在相互作用中的沟通,以及对过程使用资源的管理。过程管理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高层管理过程、资源管理过程和监视与测量过程。

(四)质量监测系统

质量监测就是有目的地对教育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和施加作用,使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的突出特征是其职业性,即以满足顾客(学生、家长、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等)要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因此,在质量评价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职业教育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为核心,要反映这种能力满足的程度,光靠学校内部的评价是不够的,还必须由社会认可。所以,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应是学校内部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评估、用人单位评价、合作单位评价等,也可通过社会专门机构进行。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过程(或教育结果的形成过程)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以保证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终结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主要掌握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对最终教育结果进行评定。职业教育,更应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不断矫正、完善教育过程,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3.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职业教育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强调全方位、全面地评价教育效果。在教育评价中,既要评价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评价专业技能的掌握;既要评价专业能力水平,又要评价关键能力水平;还要评价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也要对专业教育过程进行综合考核。

上述四个子系统中,组织管理是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精髓和指挥系统,过程管理是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过程,资源管理是提供质量保障体系物质基础的过程,质量监测是前三个过程得到持续改进的保证。各个部分按照组织管理、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监测的顺序进行运转,并保持相互的信息沟通,同时在外部质量监控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和持续改进,最终保证教育服务满足社会的要求。

标签:;  ;  ;  ;  ;  ;  ;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_过程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