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河学区 733009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这个道理更是至关重要,只有预习得好,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疑应从课前预习入手。然而,目前有不少学生课前预习只是流于形式,纯属应付。大部分学生认为回家把课文读一遍、给生字标个音组个词就是预习。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也是消极的。课前预习不仅仅是把课文读一遍,更重要的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自己的阅读困惑等等。具体来说,在预习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预习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是随便读了几遍就可以,而是要真真正正地用心去读。我让学生预习时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注:“三遍”不是具体的数目,更确切地说是“三个层次”。)。“第一遍”是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圈出来,然后在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学生字词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了解字义。在没有生字词障碍的情况下读“第二遍”,争取做到正确、比较流利,读完后思考课文的大概内容。接着读“第三遍”,进而从读中悟情、悟理、悟法,并发现疑难,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有针对地搜集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关于搜集资料的方法有:1.上网查询。随着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资料的搜集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因势利导,合理利用校本资源和课程资源,还要在方法上予以帮助,如告诉学生搜集资料常用到的“学科王”、“中国知网”等网站网址、登陆方法等。2.利用学校图书室校本资源和国家图书馆社会资源查询。3.利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形成信息互补互助,也不失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4.如果在家中,在预习时遇到问题可询问家长或利用家庭网络、图书资源等。总之,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要引导学生因人而异、因镜而异;还要引导学生对于搜集的资料要以读书笔记、读书卡等的形式记载下来,逐渐积累成一笔“财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有选择地勾画批注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对预习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有选择地勾画。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O”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并认真思考,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 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凡此种种。另外,学生自己认为描写优美、含义深刻的句段以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画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养成做批注的习惯。
四、有深入地质疑探究
有疑才有思,让学生学会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因此,在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1.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质疑,反复推敲,转换角度。这无疑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含义 以及提高阅读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从某些关键词句入手。在预习中,要求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进行质疑问难,会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会帮助学生比较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3.在矛盾处质疑。教师在课前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主动提问,这样的质疑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五、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某些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记,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能力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会预习,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也应看作备课过程中不可残缺的一部分,是二者之间的“过渡段”。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恰当地调整教学方案,取得较好效果。而在“明白”学生,通过预习,初知概貌,生出疑问。“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课文难点之所在,然后再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
强调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尽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陈斌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课前论文; 方法论文; 资料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