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校 037000
摘 要:“十三五”期间,中职学校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将日益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中职学校必须通过实施“铸魂工程”、“强基工程”和“暖心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提升师能,赢得师心,有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德艺双馨的职业蓝领。
关键词:师德 师能 师心
随着国家在职业教育专业设备等硬件投入方面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在管理水平等软件建设方面,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显得更加迫切。目前,由于职业学校在师资建设中存在着总体数量不足、技能水平偏低、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结构不合理、“双师型” 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形成等现状,日益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作为立身根本和长远之计。
一、中职学校师资建设必须以“铸魂工程”为核心
中职学校由于没有升学、统考、竞争等压力,缺乏对教师能力、水平、教学效果的科学测试和评估,加上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思想在不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导致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教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教师队伍普遍缺乏敬业精神,缺少危机感,给学校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师资建设必须以“铸魂工程”为核心,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精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一体”就是把“师德师魂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武装全体教师,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正师魂、树形象”活动,出台师德管理制度,从日常考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实习实训、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教师队伍实施全面规范,与年终考核、评职评优和绩效发放挂钩,以制度性安排引导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人才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价值观,使教师队伍树立信心,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热爱职教工作,以质朴崇高的精神信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和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习、合作、生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或成功步入职场、或顺利升学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两翼”就是把“事业心和责任心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两个重要内容”,提高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崇高的事业鼓舞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队伍的事业心。
贫困与发展是当代中国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到2015年底,按照国家扶贫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当前,职业学校的80%的学生都来自于城市远郊区县和农村,此外还有少量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因此,职业教育是名副其实的“扶贫教育”。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一个学生对于一所职业学校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贫困家庭就是百分之百。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顺利走向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是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先扶智,扶智办教育”、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重要举措,利国利民,意义重大。中职学校要按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敬业态度和管理水平等环节,努力开展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主旋律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事业心。
2.增强教师队伍的责任心。
比尔·盖茨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教师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以务实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表现在备课时的精心准备、课上讲授时的用心讲解、与学生相处时的耐心倾听和在学生管理中的细心帮扶。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实施“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通过举办师德标兵讲座、主题演讲比赛、青年教师沙龙、满意教师评选等活动,着力增强教师队伍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行家里手。
二、中职学校师资建设必须以“强基工程”为根本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由于中职学生多为传统意义上的“差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和明确的目标,自信心不足,在自我约束和自我驱动方面动力不足,在教育教学目标完成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职业学校面临的生源压力决定了师资建设必须以“强基工程”为载体,分层实施“青蓝工程”、“教研工程”、“双师型工程”和“名师工程”,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与素养。
1.实施“青蓝工程”。
即学校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制度。教书能力是教师的根本能力,然而,职业学校有许多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学法等相关知识以及表达能力、板书能力、教学技艺和班主任工作等必要的教育教学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青蓝工程以 “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为目标,以“历练师品、提高师艺、提升师德”为内容,为每名新入职的教师配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双导师”,充分发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他们在思想、业务等方面快速、健康成长,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教研工程”。
即注重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教育的“教育家”。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把自己从“教书匠”提升成“教育家”,必须以大胆尝试取代以往的老生常谈,必须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实践,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成果吸引学生学习。殊不知,在职业学校,教书更是一种复杂的双边活动,能在三尺讲台上和车间里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技术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张弛有度、举一反三、深入浅出,“表演”得生动活泼、游刃有余,并非一日之功,更需要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经验和不断的追求。在当前职教发展的良好环境下,教学科研正好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包括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到一种办学模式的改革,小到一堂课的讲授创新,无不体现出教师对业务的钻研程度。教师应该主动参与一至两门教研工作,实现从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学者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3.实施“双师型工程”。
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及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特征决定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是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主流。双师型工程,以全体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为培养对象,按照“敬业爱生、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熟悉市场、改革创新”的要求,通过实施“教师资格职称+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计划,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中外师资交流、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和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积极考取相关行业证书、参加行业职业技术鉴定考评,培养一支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和教科研开发能力的专业学科骨干师资队伍。
4.实施“名师工程”。
“名师建名校、名师出高徒”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名师工程有两方面的内容:
(1)以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在职专任教师为培养对象,依托精品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以重点专业为依托、以技能竞赛为引导,使其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知识,具有新颖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2)“不拘一格用人才”,通过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大力引进业内知名人士、各类专家、大师、技术能手,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名师)工作室,构建以“项目+工作室”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项目引领思想贯穿教学之中,打造一批在业内有着重要影响的名师,组建起一支名师引领、跨界组合、结构优化、功能互补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营建“德艺双馨蓝领”快速成长的优良环境。
三、中职学校师资建设必须以“暖心工程”为支撑
精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在中职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实施“暖心工程”为支撑,充分满足教职员工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良好的管理措施激活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众人拾柴,合力办好学校。
1.任人唯贤,激活教师队伍的创造力。
每名教师在能力和性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慧眼识珠,做到人职匹配,发挥教师队伍的创造力。如在专业组长、教研组长等学校中坚骨干力量的选配上,就应该做到专业过硬、思想坚定、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强、正直公道、懂教育、会管理、有创新能力等要求。
2.发扬民主,激发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现代社会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不仅能够集思广益,收集广泛的信息,集中群体的智慧,而且在决策中伴随着满意程度的增加,会表现出对决策的支持,从而使之易于执行。因此,在关乎学校发展的决策问题上必须有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又需要有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还要有一定的群体参与决策。
3.按需奖励,激活教师队伍的战斗力。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若干层次。由于教职员工的需求各不相同,学校管理者应当针对教职员工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奖励。在学校职位有限的情况下,管理者更要下功夫研究教师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师进行不同的奖励,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潜心工作的良好环境和“心理气候”,顺利完成中职学校招生、管理、教学、科研、实训、实习等各项任务。
总之,“十三五”期间,职业学校只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与素质培养,就一定能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取信于家长和社会,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杨冀琴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提升中职学校竞争力》.成都:《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J], 2014年,第16期。
[2] 陈思纯 杨小斌 骆相伟 何丽玲 《实施“两个工程” 建设“双师型”队伍》.广州:《广东教育:职教版》[J],2014年,第11期,113-115页。
作者简介
吴万,男,山西省天镇县人,山西省大同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校团委书记,中央党校政治学理论在职研究生,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助理研究员,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德育教学和共青团工作。
论文作者:吴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教师论文; 教师队伍论文; 中职论文; 学校论文; 师资论文; 工程论文; 职业学校论文; 《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