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陈尚平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500)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深静脉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期间给予深静脉置管治疗,为预防并发症产生,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来对比护理方式的差异性。结果:行深静脉置管后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而观察组仅出现2例,总发生率为10%。二者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4.32)。结论:在深静脉置管时、置管后坚持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感染、导管堵塞、空气栓塞、导管脱落等并发症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综合性护理是一种效果卓著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18-02

深静脉置管(Deep vein catheterization)包括长期留置导管及临时留置导管,对于初次透析患者无动静脉内瘘,或长期血透患者内瘘功能不好、急性肾衰竭、急性中毒以及血浆置换等患者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由于护理不当置管后容易引起感染、导管堵塞、空气栓塞、导管脱落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恢复造成了巨大障碍,为此本文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深静脉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期间给予深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0.1±22.3)岁;留置时间:16~177d;置管部位:股静脉7例,颈内静脉13例;病情类型:10例为慢性肾炎患者;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其他4例。观察组的一般资料: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52.3±21.9)岁;留置时间:16~178d;置管部位:股静脉6例,颈内静脉14例;病情类型:9例慢性肾炎患者;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其他5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深静脉置管适应症:(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2)预估术中可能产生较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非体外循环手术;(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患者急救;(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5)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6)持续性血液透析。

1.2 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1)心理疏导;(2)知识宣教;(3)感染预防;(4)病情观察。

1.2.2观察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除全盘接受对照组的护理措施以外,另接受针对性的并发症预防措施:(1)常规预防:在透析过程中为避免血行感染和交叉感染,禁止采用导管采血和输液,置管时间应尽量延长;透析后在导管每侧采用10ml生理盐水加以冲洗并保证冲洗彻底,随之采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置管后24h内不得外展屈肘,1周内不得参与过重、过量的体力劳动;定期进行皮肤消毒;穿脱衣时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导管拔出[1]。

(2)针对性预防:①感染预防:首先术者应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操作规范精确核查液体质量,并保障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执行,操作力度要适中以避免无谓损伤;其次在置管后,应定时更换肝素帽并作封管处理,采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头部;然后采用碘伏消毒穿刺点附近皮肤,穿刺部位采用透明贴膜覆盖,若出现污染现象应在消毒后更换新的透明贴膜,更换时为避免导管脱出应由上至下拆除贴膜;若出现局部性感染应做血培养,用药处理以免感染面扩大;最后拔出导管前应做消毒处理,于穿刺点采用无菌纱布压迫5min以避免血肿现象产生[2];②导管堵塞预防:严格按照冲管封管操作流程,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保证管腔内出现冲洗液湍流来实现管壁清洗的目的,当封管液含量处于0.5~1.0ml之间时,为保障导管腔被封管液充满,应边推边退针以完成封管操作;若经以上操作后导管仍出现堵塞现象,应立即采用1000IU/ml尿激酶封管3~5h直至血栓溶解,一旦出现血栓完成溶解应立即回抽血液,然后行导管冲洗,待输液针头连接后再行冲管;③空气栓塞预防:为避免产生空气栓塞,应定时更换导管内液体,更换时第一步要关闭静脉留置管,第二步打开导管阻断阀。系统性核查每一个连接点,确认无漏气现象,固定妥当不会产生脱落现象[3];④导管脱落预防:在皮肤上缝制导管,采用无菌敷贴将导管外露部分加以固定,比如采用“发辫式”固定法固定,如此一来可确保导管上的固定力量均匀分布,可有效预防穿刺点缝线反应,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疼痛感的目的;为患者行日常护理过程中,翻身是最基础性的护理操作,但动作应轻缓以免出现打折、脱臼等现象而导致导管移位,一旦出现导管移位,应立即将移位导管消毒后再次置于血管内;若输液受阻,应立即取出导管,更换新导管重置;定时更换有水珠、气泡、松边现象的无菌敷贴,更换过程中要时刻保障导管的稳定性,及时检查固定缝线是否出现松脱现象,一旦出现应立即再次固定[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

2.结果

行深静脉置管后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而观察组仅出现2例,总发生率为10%。二者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4.32),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讨论

由于采用深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任何治疗和护理不当均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尤其是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更不在话下。在常规护理流程中,心理疏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为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奠定了基础,加上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带领患者走出认知盲区,消除患者的疑虑与困惑可进一步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另外通过一定的感染预防和严格的病情观察可为患者的健康恢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整体来讲效果并不理想。

从本文结果亦可看出: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出现了2例感染,2例导管堵塞,以及4例导管脱落,并发症总发生率高达26.7%。因此常规护理干预并非预防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为此我院护理人员秉持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提出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为常规护理,另一方面为针对性护理。其中针对性护理是以并发症的产生机制来加以制定的护理措施,比如为预防导管堵塞,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冲洗液湍流对管壁加以清洗实现了导管通畅;同时为应对导管堵塞的意外情况,采用1000IU/ml尿激酶封管3~5h来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5]。观察组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无一例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出现1例,而感染仅为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10.0%,相较之下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更突出(P<0.05)。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深静脉置管时、置管后坚持性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感染、导管堵塞、空气栓塞、导管脱落等并发症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综合性护理是一种效果卓著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春忠,刘瑶琴,朱经平,刘文养.超声引导技术用于深静脉置管应用的临床评价[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02(05):463-464.

[2]王馨培.深静脉置管后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04(28):825-826.

[3]李春梅.老年精神患者深静脉置管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5(15):385-386.

[4]刘萍.深静脉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9(07):975-976.

[5]李文强,黄娇,刘付逸湘,陈海清.前瞻性护理干预降低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临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7(12):982-983.

论文作者:陈尚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陈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