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泉山学校 265400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格外重要。当今和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 也要不断地适应着新的形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那么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谈一下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位。在教学过程中,提高站位,更加注重科学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教育目标的融合。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变课堂的“主宰者”为“服务者”。
特别体现在科学实验中,以往对于实验步骤的制定,都是由教师制定步骤,学生按照规定好的步骤进行。这些做法都不利用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应该由学生自主 “确立探究目标——提出实验方案--团队合作探究--得出实验结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其次教师要做到“充足备课”。
因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许多不确定性就会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内容难易、学生接受能力高低、课堂生成问题多少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科学课前需要做好准备的,没有充足的准备,应对不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应变不了一些突发状况。所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需要从教师能力提高做起。
二、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
1.重视科学实验课。
科学离不开实验,科学实验以探究为中心,因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课标》认为“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传授给学生”。这种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究的活动和实践,在科学课上表现的就是实验。
从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以及实验方案的制定,这些都可以尝试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能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因为这个动手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得以落地。
2.培养科学观察习惯。
在低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是以“观察”为主,并且这种科学学习方法,应该是持续到科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进行系统的观察。在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观察是基础又简单的方法。指导学能能够做到有目的地观察,让其明白“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这是科学探究的目的性。例如学习《花、果实和种子》部分,让学生到校园内去观察,会观察的学生就带着目的性去观察,在观察中分析、比较,进行观察结论的总结。而不会观察的学生,没有科学观察习惯的学生,走出教室看到漂亮的花朵,就忘了自己是做什么的。在低年级就重视科学观察课,“明确任务——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习惯,那么他们就会把这种方法迁移运用到生活的各方面,在家中、生活中、学习中,遇到一些现象就会留心观察,遇到问题就会探究,由观察而建立的科学素养也就这样形成了。
3.落实科学阅读课。
说起阅读课,或许这和语文学科最为紧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最多的就是阅读。其实,在科学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学生的科学阅读。其实,每一部分的科学课程,都有很多相关的课外拓展内容、课外链接知识。虽然他们不影响知识的讲授和理解,但是让学生多阅读相关的内容,能更加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对对应的知识能加深理解。例如我们熟知的“阿基米德定律”,背后就有一个“从洗澡中检验王冠是不是纯金打造的小故事”。
在科学课内容设置中,“地球内部的构造”、“星空的变换”等知识,这些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都是不现实的,而这些知识的获得,除了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更多的是通过科学阅读来获取。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阅读,建立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三、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
学生在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创造性学习,而创造性学习最需要的是学习行为的改变,通过更加主动性地学习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身体各项感官机能。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动脑思考、各种实验过程中现象的用眼观察,以及不可缺少的动手操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探讨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脑、眼、手”的锻炼。
在科学课中,要改变学生只会看教师演示而不愿动手的状态。“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更多奇妙的科学现象。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在相互探讨中才能深入科学知识学习。
生活处处是科学,生活处处是科学学习的课堂。只有落实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学生才能做到会“渔”而收获到更多的“鱼”,才能做到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论文作者:秦瑞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实验论文; 素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