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政治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政治论文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生思想论文,状况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引起了大学生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它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形势下,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生活状况如何?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主要内容。 笔者根据近期对黑龙江大学8 个系10个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和思想汇报,采取座谈会及与个别学生谈话等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生活等情况作以综合分析,力求客观地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工作思考,供学校有关部门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参考。

一、大学生的主流

1.政治上积极向上。刚刚开过的党的十五大使全国人民振奋,更使当代大学生欢欣鼓舞。一位同学在写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中谈道:“十几年的与书本打交道,使我对党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楚,我了解到了中国的过去,看到了中国的现在,更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所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不是一时的评价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历史的总结、事实的说明和亿万人民的心声。历史愈悠久,愈能显示出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更说明我们的党是活的马克思主义运用者。香港顺利回归也使大学生更增强了对党的信心与凝聚力。他们普遍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香港的顺利回归。在调查“你对入党的看法”时,有40%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35%的学生认为能加入更好,也有20%的人认为走一步看一步,只有5%的学生认为没有想过入党问题。 在调查“你为什么要入党时”有53%的学生回答为人民服务,40%的学生认为入党可以使个人得到锻炼,帮助个人成长,只有7%的学生回答可以升官发财, 这说明大学生在政治上是积极向上的。

2.思想上善于思考。大学生普遍对党和政府的改革措施表示赞同,对党内腐败现象表示不满,对我省经济滑坡现象表示忧虑。一名大二的学生暑期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她发现农村在耕地面积、电力资源、副业生产、人民生活等方面已发生巨大变化时,非常感慨地写出了题为“我们正在前进”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写道,这些变化无不说明是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他们认为农村乡镇企业的兴起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在调查“你认为当前社会最大的问题”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党风不正,党内腐败”。大学生对腐败的发展、蔓延,长期得不到遏制表示不满,但从王宝森等一些重大贪污案件的处理上,他们对反腐败斗争又充满了信心。

3.学习上肯于钻研。自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校园内第二次出现学习热潮,这是有目共睹的。在问到“你的学习动力是什么”时,有33%的学生回答是压力与竞争,30%的人回答为谋求职业,有20%回答满足求知欲,17%的人回答“振兴中华和报父母之恩”。据有关报道:目前校园内存在两大热,即阅读热和考研热。学生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外,还大量阅读能开拓知识面,有助于自身成长的书籍和刊物。目前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书籍是文学名著(占53.4%),最受欢迎的刊物是《读者》、《青年文摘》、《海外博览》。《唐诗三百首》也是近期书店销路较好的古典著作之一。同时也发现前些年风靡大学生校园的尼采、弗洛伊德著作热已不复存在,港台小说大大降温,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考研是近几年兴起的又一现象,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认为现在本科生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竞争越来越激烈,都想去一个环境好、待遇好的地方,而考研究生可以增加竞争实力,给自己多开一条路。有些来自农村、县城的学生不愿再回到穷乡僻壤,把考研当成一块跳板,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考研只有益处,没坏处。不管考研动机如何,大学生们考研热确实在推动学子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他们自身成才。

4.能力上自觉锻炼。如果说阅读和考研是校园内两大热点的话,勤工助学则是近几年高校出现的又一大趋势。在调查“你进行勤工助学的目的”时,有45%的学生认为可以锻炼能力。这是因为实行双休日后,学生的闲暇时间更充裕了。从假期申请留校人员增多的现象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勤工助学更加情愿自觉了。一位同学说,勤工助学有四点益处:(1)锻炼能力,增长见识;(2)捞点外快,补贴生活;(3 )理论为主,实践为辅;(4)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就业能力。另外, 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大学生们表现了空前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全力投入,问其原因,都说这是难得的锻炼能力的机会。

二、大学生的困惑

1.对地域经济形势忧虑。 我省大中型企业较多, 企业的不景气使90%依靠父母的大学生感到忧虑。加上市内一些物品价格上涨,特别是书籍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更使一些学生感到“雪上加霜”。特困大学生中80%是农村或下岗工人的子女,他们感到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欲罢不能,欲从又难。想到外面挣钱,合适的工作很难找,也时不时有上当、受骗、赔本的情况。因此,他们非常希望学校能帮助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和场所,以减轻家里负担,增强自立能力。一位学生雄心勃勃地引用陶行知的话自勉:“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虽然如此,面对家乡不景气的经济形势和上涨的物价,大学生们还是感到困惑。

2.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大学生学习欲望越强烈,他们反映的学习问题就越多,要求也就越高。许多学生认为:现在的教材太陈旧,不能学到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内容;也有的学生反映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是满堂灌、一言堂。毕业生也反映课堂上很多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上。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实习归来在总结中特地给学校和老师写了一段话:“我的专业缺少具有前沿意义的教科书,有的书籍过于陈旧,缺乏对现实的支撑,实习过程中普遍感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种情况在其他专业也有存在。 在调查“你认为大学所开设的课程怎样”时, 有30%的学生认为没有实际意义,20%的学生认为不感兴趣。在谈到对教师的看法时,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太死板,没有吸引力。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程设置及教师的看法。但他们又感到自己作为学生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学校教学方面的问题。

3.生活目标不明确。在调查中发现有20%的学生最苦恼的是“生活目标不明确”。在回答“你最关心的问题”时,30%的人回答“自我完善”,35%的人关心“毕业分配”。当问道“你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实现你个人的目的时”,有30%的学生含糊不清,有的学生认为走一步看一步,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不完全取决于自己。从总的方面来说,现在的大学生关心个人的程度高于关心国家和集体。一些学生把上大学的目的归结为“四步曲”,即找个好工作、入党、考研、找朋友。关心毕业分配的学生已不再是大四的学生,有些学生一入校就打听毕业的去向,他们普遍认为“专业就是职业”,今后工作能够专业对口,大学就没白上。大约20%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打算“另谋出路”,这部分学生对当前应该怎样培养自己比较茫然。

三、工作思考

根据调查,笔者认为: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现提出几点工作思考:

1.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是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各项改革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学校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调动;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营造。邓小平同志指出:“‘文革’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增强主动性与自觉性,要防止一手软、一手硬和忽冷忽热的现象再度发生。

2.引导大学生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使他们早日成才。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21世纪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必须使大学生掌握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调查中发现,认为学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改革占第一位。学生急切地希望学校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方面进一步改进,希望把社会实践当作一门课程来完成,使自己把所学的本领用于现代化建设之中。近几年来,大学生价值取向走向功利化、短期化,这与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鲜明的反差,关心毕业分配,更加关注金钱、待遇和实惠的单位。这些离我们培养人才的标准都相差甚远,要求我们在狠抓教学的同时,还要抓住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专长、有道德、有人格,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3.培养大学生与社会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出现使大学生一方面关心改革、支持改革、渴望投身改革,另一方面由于对国情不了解,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一些学生对国家市场调节的价格政策不了解,也不理解;对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不适应,也不愿适应;对学校、社会不尽人意的地方产生抱怨情绪,等等。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一味的怨天尤人,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为此,建议学校:(1)大力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 增强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2 )思想政治工作要渗入心理咨询工作,但不能用心理咨询来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把学生的思想问题等同于心理疾病。既要使思想工作有原则性,又要增加心理咨询的亲切感,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3 )让学生进入管理者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增强学生对学校建设的责任感。

4.增强教育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任何一个教育部门想达到教育目的,发挥教育之功能,都必须研究教育方法。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普遍较强,因此要格外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与宣传方式,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切忌搞以往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活动,既得不到学生的认可,长期下去也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积极性。为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1)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也起着重要作用。应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学科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道德品质、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除向学生正面灌输以外,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是应注重开展结合专业特点、发挥学生特长、高质量的有意义的活动。(2)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近两年来, 学校开展了“双文明”教育活动和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校风、学风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这仅仅是学校一方面的教育,还应提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从他律转为自律。我们一方面鼓励辅导员到学生中去,到寝室去;另一方面让他们学会抓学生骨干,使学生相互检查、相互促进,逐步实现自我教育。(3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的好形式。此外,我们还应聘请社会名人或在各个专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搞联谊,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发挥社会的教育作用。应该指出的是,高校不应忽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然大学生来到学校,似乎脱离了家庭,但他们还受着家庭在政治、思想、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制约。应提倡各系通过新生入校召开家长会、毕业举行包括家长在内的毕业式、每学年给家长通信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子女)的责任,做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

标签:;  ;  ;  ;  ;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