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选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及反思
——以浙江师范大学“创新经济学”课程为例
林云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本文作者提出,大学通识选修课相较于其他课程更适合采用混合式教学。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经济学”逐渐形成了DOING混合式教学模式,DOING包括多元化考核评价(Diversification)、开放型资源管理(Openness)、参与式课堂教学(Involvement)、常态化师生互动(Normalization)和导师型实践指点(Guidance)五个教学改革内容。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的提升,与教师的教学特色、系统支持以及高校的激励导向政策都有密切关联。
关键词: 创新经济学;混合式教学;SPOC;案例教学
● 大学通识选修课程与混合式教学的耦合性
1.大学通识选修课程的特殊属性
通识选修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是比较特别的一类,学生通常被要求必须选择一定数量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但由于专业及兴趣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学生对通识课选修有一定的盲目性,多数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通过其他同学推荐等途径进行选修。a
大学通识选修课与其他课程相比,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识课程教学对象的广泛性。与专业选修课不同,通识选修课的学生来源广泛,几乎涉及所有学院和所有专业。二是通识课教学内容的通用性。由于通识课为各专业学生同时开设,考虑到专业基础和知识存量,一般来说,通识课比专业课教学内容更浅显易懂。三是通识课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识课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往往多样化,这对学生而言更容易产生新鲜感。
2.大学通识课程与混合式教学的耦合性
通识课的特殊属性使得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通识课的弊病可能会比其他课程更明显,如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学生“临时抱佛脚”;教学资源不足,“一本教材啃到底”;课堂管理松懈,学生“台下各干各”;课后互动缺乏,师生“下课不沟通”;教学实效较差,感觉“学了也没用”。另一方面,通识课更容易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而且教学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可能会比其他课程更突出。通识课程与混合式教学的耦合性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上,由于教学对象量大面广,通识选修课的内容一般较为通俗易懂,更适合进行在线教学。但单纯的在线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逃课现象较为普遍。混合式教学将简单易懂的内容放在网上,而将难点重点在课堂上突出,更能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二是教学资源上,一般来说,通识选修课开课前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案例、教案、教材以及科研成果,将这些教学资源搬到网上相对比较轻松,便于学生利于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三是教学方法上,通识选修课更适合进行案例教学、讨论教学。但慕课很难开展案例教学及讨论教学,只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更便利地实施SPOC、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式。因此,大学通识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必将成为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 “创新经济学”DOING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经济学”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一门通识②选修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教学资料,如新形态教材、案例库、教学视频、练习题库等,主讲教师有较好的亲和力以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这些都为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已有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DOING”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
DOING一词取自于经济学中一个经典的“干中学”或“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论,意思是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能够积累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里使用“DOING”代指一种教学改革模式,有教学相长、持续改革的含义。具体来说,DOING指的是以下五个教学改革内容:多元化考核评价(Diversification)、开放型资源管理(Openness)、参与式课堂教学(Involvement)、常态化师生互动(Normalization)和导师型实践指点(Guidance)。模式图如图1所示。
1.多元化考核评价(D)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并无捷径可走。没有一种完美的理论或模式能在短期内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将逐步被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模式所替代。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的精髓,深化我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相长,定会形成师生双赢的局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效果是以考核结果来衡量的,因此,调整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就相当于转动了“指挥棒”,指引学生如何学习。
(1)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
全过程学业评价强调考核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除以期末考试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外,还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参与、课后话题讨论、平时作业、课堂小测验等纳入考核体系,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考量学习效果。与传统学业评价体系相比,全过程学业评价关注学生平时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和积累,也减轻了学生复习备战期末考试的压力。
(2)倡导非标准答案考试
补救措施:一旦发现孔位偏斜,唯一的处理方法就是回填至偏斜位置重新进行冲孔操作,在重新冲孔操作时需要对上次偏斜的部位进行重点关注。
案例是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客观基础,并且,只有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案例教学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本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并不断推陈出新,目前的精品案例都经过了无数次课堂教学检验,学生参与程度较高。
(3)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中的有些内容,如课后讨论、平时作业,实行线上考核,而另一些内容,如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教学互动,实行线下考核,还有一些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如课堂测验及期末考试就是在教室里让学生进入在线平台进行测验。运用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学习效果。
2.开放型资源管理(O)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创新经济学”课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免费可视可读可更新的动态教学资源,如下页图2所示。
5.导师型实践指点(G)
在线课程收集整理了创新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文献、近期研究热点,也收录了主讲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并及时更新,以便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可以随时查找资料,帮助学生更便利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图1 DOING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模式
(2)数据资讯轻松更新
若Un≥0,表示该消费者愿意购买新产品,Ur≥0,表示该消费者愿意购买再制造产品,设Un≥0,Ur≥0,表示消费至少愿意购买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而当Un≥Ur,表示该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新产品,而不是再制造产品。同理Ur>Un,表示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再制造产品,而不是新产品。如果Ur=Un,表示消费者可以任意选择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
对于想做创新相关研究的学生来说,收集数据并不容易。课程提供了大量有关科技创新、区域创新、企业创新等不同层级的年度或普查数据,方便有需要的学生随时获取。
3)通过在软件系统平台和技术架构中融入GIS,可保证大数据分析过程的可视化和分析结果时空位置动态展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课程已经上线的教学资料有:主讲教师主编的新形态教材《创新经济学:理论与案例》电子版、主讲教师录制的33个微课视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可供学生课后阅读的30个精品案例,包括科技统计年鉴、企业经济普查年鉴在内的数据资源,在技术创新领域研究前沿的经典论著及主讲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
盐酸(1+1);盐酸(1+20);硫酸(1+1);氯化钙-盐酸溶液:称取5.55g无水氯化钙于400mL烧杯中,加150mL水、25mL盐酸(1+1)、2mL硫酸(1+1),溶解完全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饱和硼酸溶液;500g/L氢氧化钾溶液;50g/L氢氧化钾溶液;三乙醇胺(1+1);EDTA标准溶液,0.017mol/L,参照GB/T 5195.1—2006方法1配制并标定;酚酞溶液:1.0g/L,溶剂为90%(体积分数)的乙醇;混合指示剂:称取0.20g钙黄绿素、0.12g百里酚酞和20g氯化钾于研钵中研细研匀,贮存于棕色磨口瓶中。
3.参与式课堂教学(I)
由表1可知,在各施工过程中,吊索的索力分布很离散,故施工中根据各根索的就位索力选取千斤顶。第一批吊索的最大就位力为2830.8kN;第二批吊索的最大就位力为2210.5kN;第三批吊索的最大就位力为1636.8kN,施工中选用最大千斤顶为2台250t的千斤顶。
课堂教学既是传统教学的唯一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战场。研究表明,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准备和应用模式均对学生的混合学习成效产生显著影响。[1]混合式教学并不意味着将教学重点转向线上教学,相反,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精彩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线课程。
(1)筛选案例参与讨论
课程期末考试中会有40%~60%的题目以事例或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这些问题一般都不设标准答案,只要思路清晰、论证充分,都会酌情给分。无标准答案的考试考核的内容其实更散更广更难以捉摸,要求学生平时有积累。这比死记硬背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将“要他学”转变为“他要学”。
(2)探索SPOC混合教学
慕课是课堂教学的互补品而不是替代品,慕课可以转变(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成为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Fox,2013)。[2]本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配合线上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营造出活跃灵动的课堂氛围。
这个现象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一是结构性的经济因素。经济下行,建筑业和工业萎缩,这构成了工作机会减少的一个根本原因。二是伴随着移民迁入,相应的工作机会也日益减少。
(3)德育智育集一体
图2 “创新经济学”在线课程教学资源概览
本课程不仅在课堂教学时启发学生多思,而且在在线课程平台上的热点话题讨论也多数是开放性问题,如无人超市、无人汽车会是未来的主流模式吗?华为公司为何在中美贸易战中成为热点问题?很多学生积极回应,不乏有创造力的回答。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自己寻找问题,正反论证,气氛热烈。事实上,教师只需要把握话题的脉络,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就能成功实现翻转课堂。
4.常态化师生互动(N)
师生互动一向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难点,尤其是全校通识课,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专业,“师生只在课堂相见,下课一去无踪影”是常态。本课程着力构建师生互动新模式,保证多渠道连接,零距离沟通。
(1)课堂教学多问答
课堂教学互动良好,学生才有意愿和教师进行课后交流。因此,课程首先保证建立课堂上的师生良好关系,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管是与教学内容相关,还是关于选课过程、在线平台登录、课程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教师都耐心细致地解答。
(2)在线互动无障碍
(3)教学资料在线可视
会上,常务副总经理杨瑞生、副总经理刘江涛、马朝辉分别就集团公司2018年农资经营、房地产项目开发及资金运作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
课程在线平台解决了师生沟通障碍的问题。课程平台的讨论区专供师生交流,还有互发信息的功能,可以保证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很方便地求助。
(3)平时沟通零距离
本课程为通识课班级开设了班级微信群,方便学生随时有问题,随时都能找到教师求助。遇到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求助其他人员,如平台操作人员、教务管理者等,微信群切实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3)更好的用户体验。共享经济的出现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我们可以通过浏览,筛选一些有利信息,并加以利用。即避免了与陌生人交际的尴尬,又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这种稳定且满足客户弹性需求的模式,确实是现在企业所看重的。
(1)学术前沿及时跟进
本课程在分析大量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创新之窗”。很多非本专业学生在“创新经济学”课程学习之后联系授课教师,就申报校级、省级课题及参加竞赛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其中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及省级立项或获奖。
(1)群组指导促合作
通识课学生来自各专业,有些学生因为对课程内容感兴趣而开始研究创新相关问题,群组申报课题时求教于本课程教师。通常课题组会建立一个微信群,有任何问题都直接在群组中交流,既避免了打扰他人,也更有利于师生交流,群组的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2)个性指导现人本
因为专业不同,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存量和吸收能力也不同,通识课教师对非本专业学生的指导会更显个性化。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核心,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师的研究视野结合在一起,往往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跨专业的知识领域。
(3)翻转课堂激发创意
教书容易育人难,在有限的通识课教学时间内,教师其实也可以将价值观、义利观与人生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如客观评价中国技术创新领域的亮点及不足,大力弘扬中国民族企业创新精神,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奋进的正能量,促使学生将创业与本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引发更多理性思考。
● 通识选修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及启示
随着中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大学通识选修课进行混合式教学已经是必然趋势。为了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浙江师范大学提出,到2023年50%的课程都应使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教学。b同时,对开设通识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开设的通识②课程要求学生受众量大面广,主讲教师在该课程相关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原则上所有的新开设课程必须提前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课件(教案)、作业练习等教学文档的撰写,并在学校在线教学平台上基本完成线上课程资源建设,能够切实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c
本次研究的材料主要有枸杞子、车前子、西洋参、龙眼肉、藏红花、柴胡、杜仲、乳香、麝香、黄柏、硫磺、雄黄共计12种中药材,上述每种中药材都按照相同量分成两份,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1.混合式教学改革,核心在“学”,优势在“教”
笔者通过对“创新经济学”多年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发现,混合式教学改革在突出课程教学特色的同时,必须深刻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第一,以精彩的案例分析吸引学生注意力。案例素材的准备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也是课程特色的重要来源。“创新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88%的学生对课程总体非常满意,其中,最满意的就是案例的生动有趣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3]尤其是通识课在线教学,精彩的案例分析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大法宝。
第二,以发散的思维路径引导学生多思考。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因此,启发式教学应该是学生感觉收获最大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完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懂得合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才能从中获益。
第三,以多元的互动方式增强师生关联度。师生互动不足是当前大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想要获得成功,教师应该是博学多识而又具有亲和力的,通过多元的互动方式,教师与学生建立较为紧密的关联,教师了解学生所想,答疑解惑才能深入人心,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才能更为明显。
2005年Y.Du等[8]总结了60多种油田示踪剂的使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0世纪国外使用最多的是硝酸盐、碘化钾等化学示踪剂和18O等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剂。
2.在线教学支撑体系有待健全,校际共享障碍较大
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前提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线教学支撑体系还不够健全,校际共享障碍较大,体现在:
第一,在线课程平台存在许多缺陷。平台系统多数是由专业人员开发完成,因此,对教师和学生实际操作要求的了解相对较为缺乏。
除了创新,还需要创设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无形的资产,能够使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避免同质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宿迁市政府推动“一村一品一店”的重要目标[6]。
第二,学分互认还停留在口号层面,校际共享难度很大。尽管高校将课程共享开放作为在线课程的建设目标,但是,目前高校各自为政,很少有教师愿意将其他高校教师的课程引入,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
3.高校教师及教学评价体系应予完善,促进“教”“学”正向循环
目前,高校轻教学重科研的激励导向政策使得教师教学投入不足。完善高校教师及教学评价体系,优课优酬,或许可以部分缓解这一矛盾。例如,浙江师范大学《行动计划》中提出,鼓励教师开设在线课程,并在计算工作量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如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主讲该门课程教学工作量按5倍计算,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主讲该门课程教学工作量按3倍计算,课程课酬学校按学院的课酬标准予以1∶1配套。优课优酬对于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工作量的肯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正向增加教师继续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对持续性教学改革有很好的作用。周建新、林丽萍(2018)[4]调查结果显示,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到课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谭伟、顾小清(2019)以课堂到课率、课堂抬头率、课堂活跃度作为衡量混合式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效果的指标。从教师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指标可操作性不强,但是确实给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改革方向。只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才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投入动力,继而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改革成效。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回馈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教”与“学”的正向循环。
由图7可知,在培养的鲁氏酵母菌周围的琼脂未显示绿色,同时并未出现透明圈,说明没有产生α-溶血和β-溶血现象,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则显示透明溶血圈;实验结果说明,本试验所用的鲁氏酵母菌无溶血现象发生,说明菌株不是溶血细菌,具有食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晶心,原帅,赵国栋.混合式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基于国内一流大学MOOC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8(05):39-47.
[2]Fox,Armando.From MOOCs to SPOCs:Supplementing the classroom experience with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56(12):38-40.
[3]林云.SPOC混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建设课程《创新经济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182-183.
[4]周建新,林丽萍.主客观视角下的人文通识课到课率影响因素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通识课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8(02):95-107.
备注:a.根据笔者2018年及2019年两次调查,学生选课原因中,第一因素是个人兴趣(分别为76%和71%),第二因素为学长学姐推荐(分别为57%和62%),第三和第四因素分别为教师和专业。
b.《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征求意见稿。
c.《浙江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3年)》为征求意见稿(后简称《行动计划》),但不难发现,学校对通识课程开设的要求较高,对混合式教学改革非常重视。《行动计划》同时提出,对连续两学期初选人数少于20人/教学班的通识②课程原则上予以取消,如要重新开设,必须按新开课的要求重新申请。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 1674-2117(2019)17-0108-05
作者简介: 林云(1974—),女,浙江台州人。经济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中非经贸合作等。
基金项目: 本文受到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经济学》项目支持。
标签:创新经济学论文; 混合式教学论文; spoc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