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穿刺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麻醉效果比较论文_邹双发,倪虹

湖南省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不同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妇科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6例麻醉患者临床资料入组,均实施子宫切除手术,数字表法分组,选取时间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观察组28例患者行旁入路,对照组28例患者行正中入路。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明显增加,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术后穿刺点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牵拉痛发生率及肌松效果欠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旁入路法较为复杂,穿刺时间较长,但麻醉药用量、穿刺成功率及术后穿刺点腰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正中入路,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麻醉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常用,妇科麻醉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如子宫切除手术,临床优势多,麻醉用药小,起效迅速,镇痛效果较好,可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操作简单,具有灵活性[1],可有效弥补单纯腰麻不足,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临床分析发现,合理选择穿刺办法,可有效避免腰-硬联合麻醉失败,减少穿刺并发症。本组选取了56例妇科患者比较分析采用不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方法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56例子宫切除手术麻醉患者,利用数字表法均分患者,均知情同意,观察组28例,年龄37岁至51岁,中位年龄40.8岁;对照组28例,36岁至50岁,中位年龄41.0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取右侧卧位实施麻醉,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穿刺部位是L3-4间隙,待腰穿针进入至患者蛛网膜下腔后将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3ml注入,同时将向上留置硬膜外导管5cm并妥善固定。

对照组28例患者行正中入路:选择L3-L4间隙中点穿刺并确保穿刺针垂直于患者背部,缓慢刺入,针至蛛网膜下腔见脑积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3ml,同时,将向上留置硬膜外导管5cm并妥善固定。

观察组28例患者行旁入路:选择L3-L4穿刺间隙中点偏离1.5cm位置并确保穿刺针与患者背部呈现为75°角,缓慢刺入,至蛛网膜下腔后注入1%的利多卡因3ml,同时,将向上留置硬膜外导管5cm并妥善固定。

1.3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并经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经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果

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明显增加,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术后穿刺点腰痛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牵拉痛发生率及肌松欠佳发生率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了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临床优势较多,镇痛效果较好,肌松完善,起效较为迅速,可保护原发病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实现术后镇痛,麻醉方法较为理想。麻醉前,需要适当给予患者进行扩容处理并常规面罩吸氧或者鼻管吸氧[2],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加强对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时处理,避免患者发生低血压。临床分析发现,胶体液分子量大且长时间保留在血管中,渗透压与血浆相近,可促使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之间保持平衡状态,患者术前输注胶体液,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容量,避免患者发生低血压。

腰-硬联合麻醉在穿刺时,硬膜外穿刺针可经过深部组织并促使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组织刺激、充血及反射性肌肉痉挛,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腰痛、牵拉痛等并发症[3]。另外,实施剖腹产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容易合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和其他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呼吸困难等,严重患者可出现心脏骤停,产妇低血压可降低了胎盘灌注压导致胎儿宫内窒息,增加了神经受损风险。

临床上常用单点穿刺手术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利用针内针法进行手术麻醉的穿刺失败率较高,主要步骤是在硬膜外针孔内置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针[4],针外针法采用两点穿刺技术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选择上下2个椎间隙进行,分别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及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有效避免硬膜外针孔内置入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操作并使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麻醉所需时间较少[5],操作简单。本次探究中2组患者均采用针外针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时,采用普通6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针,针形细长,具有较好韧性,容易操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3~5min内即可完成,穿刺时间明显缩短,穿刺成功率提高。

分析发现,采用正中入路穿刺损伤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疼痛敏感,对牵拉痛及肌肉状况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术后恢复较慢,因此,腰痛发生率较高。分析发现,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属于低位腹腔、盆腔及下肢手术麻醉[6],2组患者肌松效果及牵拉反应等差异不明显。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15.2±1.2)min明显增加,麻醉药用量(6.4±2.1)ml明显减少,穿刺成功率96.42%明显增高,术后穿刺点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结果说明,在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旁入路法值得推荐。

综上,在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旁入路法较为复杂,穿刺时间较长,而旁入路法在麻醉药用量、穿刺成功率及术后穿刺点腰痛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正中入路法,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信文启,闫增,杨晴,等.不同穿刺体位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8):775-777.

[2]薛萍.25G穿刺针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92-193.

[3]张桂芝.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术中麻醉的临床研究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54-54.

[4]宗逵.不同方式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J].中外医疗,2016,35(31):68-69.

[5]李桦,张桂丽.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地区剖宫产术的比较[J].健康之路,2016(4).

[6]庞晓燕,王宇鑫.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

论文作者:邹双发,倪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不同穿刺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麻醉效果比较论文_邹双发,倪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