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论文_李家宾

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论文_李家宾

李家宾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摘 要】 目的 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对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48例非挤压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2 h的血钾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术后pH值相对危险值与术前血钾水平。结论 对非挤压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不是导致发生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但要对输血前后患者的血钾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非挤压性损伤;输血;血清钾;高钾血症;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potassium before and after massive transfusion,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kalemia after transfusion.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non-extrusion injury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48 patients without blood transfus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kalemia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otassium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after and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P > 0.05);the incidence of hyperkal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hyperkale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P > 0.05).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kalemia were the relative dangerous value of postoperative pH value and preoperative blood potassium level. Conclusion Large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ion is not the direct cause of hyperkalemia in patients with non-crush injury,but the changes of blood potassium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nsfusion should be monitored dynamically. -

Non-extrusion injury;Blood transfusion;Serum potassium;Hyperkalemia;Influencing factors

为探讨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作者对本院收治的48例非挤压性损伤患者和48例外伤无输血患者的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与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8例非挤压性损伤大量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非挤压性损伤诊断标准。其中,男75例,女21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42.1±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受伤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并对术前、术后的血钾值进行检测,记录最高值;对术前、术后12 h的pH值进行测定。

1. 3 大量输血判定标准[1]

大量输血:患者入院24 h内,红细胞悬液输注量超过10 U,红细胞库存低于20 d。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2 h的血钾值和pH值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2 h的血钾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观察组发生8例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发生率为16.7%;术后12 h,无一例发生高钾血症;对照组患者无一例发生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发生率为0;术后12 h,无一例发生高钾血症。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患者与性别、年龄、大量输血、术前血糖、术前肌酐、术后血糖水平以及术后12 h高钾血症等无明显的相关性。导致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术后pH值相对危险值与术前血钾水平。

3 讨论

创伤性手术操作均会导致患者血液大量流失,因此,需要通过采取输注胶体液、晶体液、全血等血液制品,来有效维持患者的血液功能和血容量。大量输血指的是患者在24 h内体内所输注的血量超过血容量,在3 h内自身的输血量为自身血液的一半。大量输血可能导致发生电解质平衡紊乱、凝血功能障碍、代谢型酸中毒以及血液稀释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如患者失血量较多,且体内输入的血液温度低于体温,则会快速降低患者体温,进而降低凝血因子活性,发生血小板功能障碍,还会使非凝血因子发生缺乏性凝血障碍。如失血情况较严重,那么会流失大量凝血因子,处于应激状态下,脾、肝以及骨髓能够将血小板释放出来,且血小板计数也能够消耗性下降,进而使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量存在误差[2]。传统理论研究表明[3],如输血量较多,会导致发生高钾血症,由于保存红细胞时需要应用到枸橼酸钾,且在保存过程中红细胞受到破坏后会将钾元素释放出来。近年来,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大量输血不是导致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直接因素[4]。通常情况下,严重外伤患者手术治疗后,会给预后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在临床中得到足够重视。除了严重挤压伤患者和烧伤患者外,如严重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则会导致发生高钾血症,严重者心脏骤停,导致发生猝死。对普通外伤患者体内输入大量血液,不会给血钾浓度产生影响,使其发生严重变化。本组研究中,对48例非挤压性损伤患者和48例外伤无输血患者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2 h的血钾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术后pH值相对危险值与术前血钾水平。由此可知,对非挤压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前和输血后,血清钾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对非挤压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不是导致发生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但对部分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会导致其血钾升高,因此,对其进行输血时,要对输血前后患者的血钾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1] 陈爱蓉,戴芳,黄毅.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3):2374-2375.

[2] 伍玉容,李朝金,李玲,等.大量输血导致血钾变化的相关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09-110.

[3] 刘芬,汪泱,詹以安,等.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000.

[4] 刘燕. 392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重庆医学,2009,38(12):1433.

论文作者:李家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论文_李家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