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汇中西,彰扬个性——北师大什邡附小“乐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周玉建

学汇中西,彰扬个性——北师大什邡附小“乐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周玉建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小学 四川 德阳 618400

一、“乐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设置背景及体系

所谓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及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当地传统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基于此,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小学确立了“学汇中西、彰扬个性”的核心办学理念,细化为老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两条实施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统筹、指导、选修、提升的自我完善而逐步形成“乐”之教育。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外语教学、寄宿管理、衔接教育“三大特色”;不断巩固了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养成教育、艺体教学方面的“四大优势”;确立了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喜闻乐见的六大节日。在办学过程中,建立开发了一套符合学校持续发展的“乐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二、“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

1.时间保障。调整课时结构是学校落实乐教育课程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为了保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学校结合住宿制特点制定了完善的课程体系。确定每天上午四节课,每节课35分钟,大课间活动40分钟;下午开设四节课(周一至周四),除两节常规课程35分钟外,还有选修活动课45分钟、夕会课20分钟和晚间活动60分钟。35分钟课时主要用于开设国家部颁课程及英语口语、足球进课堂、木笛进课堂等校本课程;20分钟课时主要用于开展地方课程、学生养成教育校本课程;45分钟课时用于开展针对学生兴趣的艺体特色课程;晚间活动用于开展外语展示、围棋教学和六大节日的活动类课程。

2.师资保障。要让学生“乐学”,就必须先有一支“乐教”的师资队伍。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从当地优秀师资和高校优秀生中选拔教师,从校外聘请的专业老师要求德艺双馨,外籍教师由川师大外语学院选派,要求严查资质。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每位教师能够胜任专业学科的教学。为保障教师业务之树常青不败,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派遣老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基本实现一年内全员省内参培,两年内全员省外送培的师培目标。

3.教材保障。为让师生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做到系统性、科学性,达到有的放矢、轻负高效,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自身总结的经验,由教师自己研究编排了系列的校本教材,并在实施中及时修订完善。为彰显学校“学汇中西”的办学理念,提升老师的科研水平,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先后编写有:1-6年级分阶段实施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老子》等只保留精华部分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和《英语口语》及《英语活动指南》等英语校本教材;学生选修的《管乐》、《木笛》、《足球》、《跳绳》、《围棋》等艺体类校本教材;分三阶段实施的《春风化雨》、《幽兰雅香 德诚至上》等德育养成教育读本及幼小衔接系列教材。

4.场地保障。为了顺利实施乐教育校本课程,学校对现有的场地进行有效利用,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将原本什邡职业高中的教学场地用于开展各类艺术体育活动,并且定期对场地进行整改和维护。不仅如此,学校还建立了管乐室、健美操室、美术室、书法室、排练室、航模室、舞蹈室和学生英语广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场地。

三、“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

1.传统教育课程实施途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和家庭和睦的根基,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1)传承国学经典。为了顺利开展经典诵读课程,学校删减编写了《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老子》等教材,每周进行一节35分钟的课程。不仅如此,还为每个班开设了书法课,从规范汉字书写着手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2)创立少年军校。为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学校建立了少年军校。每学年伊始,学校的共建部队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军训周内容既有结合德育常规的养成教育训练,又有磨炼学生意志的军事课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3)开展社会实践。每年三月、四月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走进地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对什邡博物馆、川西第一佛都、马祖故里、蜀王行宫、李冰陵等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实地地考察,学习家乡历史,领略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

2.外语特色课程实施途径:(1)口语课程提升外语能力。为实现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目标,学校对1-6年级学生增设两节校本英语口语课程,由本校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任教,教材为校本《英语口语》,课时每节35分钟。(2)英语活动凸显学校特色。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两周开展一次50分钟的听、说、读、唱、演的英语广场活动,教材为《英语活动指南》。通过让每名学生学唱英语歌曲和排练英语课本剧,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获得了成功,为他们搭建了广阔的英语才能展示平台。

3.艺体特色课程实施途径:(1)艺体社团彰显学生个性。为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学校每天下午开设时长为45分钟的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及水平进行编班,实施走班制,提供适合孩子需求的艺体课程。目前开设的科目有20余个,包括钢琴、管乐、合唱、古筝、小提琴、书法、绘画、舞蹈、足球、篮球、乒乓球、门球、田径、跆拳道、跳绳、健美操等。为了提高社团的专业性,学校还引进了阿森纳足球学校的教育师资以及四川省体院退役运动员组成师资的奥园体育俱乐部到校参与学生社团的指导。每天下午,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地享受艺术的魅力,感受艺体带来的活力与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特色课堂重在全员参与。艺体特色校本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个体选择,还应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了落实体育艺术的普及教育,学校在体育、音乐课堂上开设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艺体特色课,如音乐课中开设了木笛课,体育课中开设了足球课和跳绳课。同时,为了开发学生智力,我校还在晚间活动时间开设了围棋课。(3)艺体活动丰富课程内涵:①大课间操:每天上午40分钟的大课间操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特色集体体育活动。在音乐指挥下,孩子们完成眼保健操、集合整队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抵达操场后,随着音乐先后完成学校自编的跳绳操、一分钟速度跳绳和各种花式跳绳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回到做操点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并完成部颁的小学生广播体操。以跳绳为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既能落实运动强度、有效锻炼身体,又突出了趣味性,增进了师生友谊,因此广泛受到师生喜爱。②班级体育竞赛:除了每年在体育节中开展的各项体育比赛和活动,学校还根据学生在校时间长这一特点,利用午、晚间活动长期开展班级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绳王挑战赛等活动。有效解决了学生因住校户外活动少的弊端,彰显了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校园。(4)对外交流拓展学生视野。校内的艺术学习与活动为学生的艺体素质和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校外的交流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锻炼与展示平台。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得到锻炼,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艺术体育比赛和学校艺术交流活动,如:每年的德阳、什邡两级的学生足球篮球比赛、北师大足球夏令营,我校悦动健美操队到北师大大兴附小参加学生节,北京奥林匹克花园小学篮球队到我校交流等。

4.养成教育课程实施途径。我校不忘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中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美好品德的熏陶作为一项长期而常态的工作进行落实。(1)德育课堂塑造品格。为了将校本教材《春风化雨》、《幽兰雅香 德诚至上》德育读本有效实施,学校专门开设了每周一节、时长20分钟的夕会课,将提炼出的24项中学生小学阶段应具备的习惯与品德,分年段实施。一、二年级的养成教育目标为:有序、守时、自理、专注、有礼、爱惜、友善、诚信八个词;三、四年级的养成目标为:感恩、自律、合作、勤学、健康 、自信、明辨、善思八个词;五六年级的养成教育目标为:自立、创新、尊重、博学、进取、守法、尚美、责任八个词。(2)常规教育重在实效。常规教育作为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了德育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平台,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发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学生和班级养成教育常规的检查、评比,评价方式分为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3)德育活动固化成效。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的载体和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落实学校德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每逢传统节日和纪念日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弘扬雷锋活动精神的“走进军营”活动、培养学生感恩励志的“与爱同行”、针对心理辅导的“1+1我们在一起”的活动、培养集体合作精神的“相亲相爱一家人”主题班会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各项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意识。(4)寄宿管理培养自理。学校专门设立生活处,由分管副校长、副主任、宿舍负责人、伙食团团长、每个年级1名专职生活管理员、每班1名保育员与各班主任、科任教师一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行全程化、精细化管理,意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校为全体学生合理精心安排膳食,实行“三餐两点”制,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身体基础(养身体);一年级新生入学自理周(教自理);宿舍的馨园广播站每晚睡前广播、生活处板报、健康知识宣传橱窗(讲道理);医校共管医疗点、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护健康);学生自主管理督察(督行为);学生一日生活常规、文明寝室、生活示范班、每月自理之星评选(评优秀);大手拉小手,学长、学姐带学弟、学妹,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活动(示能力)等措施,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学会生存。

5.学生节日课程实施途径。生活即教育,活动即课程。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搭建师生展示平台、实现学生“乐学”目标,学校开设了六大学生节日活动课程。(1)三月体育节重在“赛”,包括竞技性的田径比赛、班级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和特色跳绳活动,既能展示学生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又能培养学生体育素质;(2)四月读书节突出“读”的特点,内容涵盖作文、讲座、小报、故事大王、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等,让学生浸润书香,从书中汲取营养;(3)五月艺术节作为我校一年一度的盛会,由艺体组实施,重在“演”,全面展示艺术教育成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4)十月科技节由科技组实施,重在“做”,电脑、航模、机器人等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创新精神;(5)十一月数学节意在培养学生探究数学世界的奥妙兴趣,由数学组实施,重在“趣”,内容涵盖智力闯关、九宫格、拼魔方、趣味竞赛等活动;(6)十二月外语节由英语组实施,重在“说”,利用舞台剧、演讲、圣诞活动等形式,通过听、说、读、唱、演的方式,成功让学生开口,了解了外国文化,培养了对英语的兴趣,并且消除了对英语的畏难情绪。

四、“乐教育”实施后取得的效果

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实践、完善和提高,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加速了学校特色打造进程、推动了师生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

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在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可,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学校的外语教学使得学生口语在德阳同类学校占据明显优势;艺体教育成果显著,因为跳绳活动和木笛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高了全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艺术修养。艺体特色队伍在各项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北师大什邡附小深刻体会到校本成果实施带来的成果,北师大什邡附小将继续在“学汇中西,彰扬个性”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秉持“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永争第一”的什外精神,继续全面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朝着“德阳领先、四川一流、全国知名”的新梦想而不断大步前行。

论文作者:周玉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学汇中西,彰扬个性——北师大什邡附小“乐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周玉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