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_宋春燕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功能科 北京 102208)

【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96例精神分类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48,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和对照组(n=48,予以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电图异常率及心肌酶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电图异常率对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肌酶组间改善程度对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和心电图,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对症用药。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046-02

精神分裂症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思维紊乱、孤僻、幻想幻听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危害极大。有报道指出[2],抗精神病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状况具有显著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了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分组予以治疗,选择最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案,现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共计96例,均为我院精神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共有58例男性患者和38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32岁至73岁,年龄均值为(46.42±5.32)岁。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般资料经SPSS 21.0计算后P>0.05。

1.2 方法

观察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氨磺必利Sig50mg,p.o,q.o。待患者用药14d后结合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将剂量增至300mg/d。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Sig5mg,p.o,q.o。待患者用药14d后结合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将剂量增至30mg/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8w。

1.3 数据处理

将全部实验数据录入至SPSS 21.0软件包中进行计算和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电图异常情况对比

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2w、4w及8w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比48例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不显著,见表1,数据差异经检验后P>0.0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肌酶观察指标对比

48例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后,心肌酶指标AST、CK及LDH较比48例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用药后的相关数据对比均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一旦发病,不仅极大的降低了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家属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药物治疗仍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氨磺必利和阿立哌唑作为临床治疗精神疾患的典型药物,可改善和减轻疾病临床症状,应用于各类型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效果较为理想[3]。结合本次实验研究内容,我们选择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分组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及阿立哌唑治疗。所得结果显示,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2w后心电图异常率为35.42%,治疗4w后心电图异常率为41.67%,治疗8w后心电图异常率为31.25%;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2w后心电图异常率为31.25%,治疗4w后心电图异常率为35.42%,治疗8w后心电图异常率为29.17%,数据对比P>0.05。另外,两组患者无论是用药前还是用药后,组间AST、CK及LDH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以上数据,足以证明针对精神分裂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稳定和改善心肌酶水平,更加符合临床治疗的需求,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但是由于药物治疗会导致心电图出现异常,因此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为合适的药物进行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小波,袁祖贻,赵朝等.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校正QT间期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9):544-547.

[2]兰庆榜,黄海燕,陶世武等.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4):267-269.

[3]杨建红,郑毅,姜长青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1141-1143.

论文作者:宋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  ;  ;  ;  ;  ;  ;  ;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_宋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