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舆论是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方向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发事件论文,方向盘论文,舆论论文,妥善处理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共突发事件就是打乱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秩序,社会关注,影响深远,并且难以照章办事,难以按常规处理的事件。公共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危害就是公共突发事件危机,这种危机是一种公共生活或社会活动的危机,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企业的“私人危机”,它所涉及的人群较为众多,涉及的地区较为广泛。这种危机不是某个人、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甚至跨地区、跨国界机构的共同协调,动用社会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社会资源来共同应对和克服。如何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带来的危机,是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崭新课题,本文试图从正确的舆论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向盘这个角度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将进一步增高。出乎意外性更加突出
现今世界的发展给我们现实社会带来了不少的意外和不小的危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人们文化思想上的碰撞激荡变得异乎寻常的激烈,这成为公共突发事件危机的思想根源。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得局部地区的突发事件牵一发而动全国、动全球成为现实,这种异乎寻常的经济敏感为公共突发事件迅速形成危机打下了基础,全球整体趋向缓和,而局部战争的爆发接连不断,地区战争引发地区公共突发事件危机变成客观真切的现实。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和人类个体功能的逐渐弱化形成鲜明对比,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空前提高。这又为公共突发事件构成危机介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总之,世界政治制衡、经济发展、军事斗争和科技进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意外,就会产生公共突发事件性质的危机,并使这种危机的发生变得更加频繁。
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今中国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和平发展的最为稳定的建设时期,对公共突发事件关注程度相对低得多。因而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就形成具有较大危害性的危机,对人们的冲击力就显得很强,频度也就感觉更高。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国社会稳定比较巩固、经济建设比较迅猛、思想观念比较前沿、科学技术比较先进、城市设施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当前全市人民正在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完成“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两大历史任务之中,正在继续大力推进北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我们通过分析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可以发现,越是发达地区,越是先进领域,越是容易形成带有较大危害性的社会危机。无论是自然灾害、疫病流行,还是交通瘫痪、电信拥堵、大面积停水停电等,都可能成为公共突发事件,并造成危机和危害。因此,我们要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相对而言,北京发生公共突发事件的概率高于我国其他地区,而且今后北京要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压力也将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二、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方向盘是正确的舆论
公共突发事件造成巨大危害,根源之一在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信息的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公共突发事件本身的有关信息和政府决策部门对人们关于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不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主要受制于人们有限的知识和信息本身。信息的不对称性就是指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和公共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之间不对称,政府了解到的社会舆情和真实全面的社会舆情之间不一致。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危机起于谣言和小道消息,盛于社会恐慌,终于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越公开、越充分、越及时越好,越有利于减少社会恐慌和消灭谣言,越有利于尽快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而解决公共突发事件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提供、坚持和把握正确的舆论。这个舆论既包括社会舆论新闻舆论,也包括社会舆论即社会舆情,其中包括专家舆论等等。如果把政府决策比作汽车发动机的话,那么正确的舆论就是保证汽车方向正确的方向盘。因为正确的舆论一方面把真实的有关公共突发事件本身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传播给人们,同时也把人们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社会舆情真实、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到决策部门;另一方面,舆论也将政府决策部门已经做出的决策及决策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快速地传递给人们,及时动员和约束人们执行和遵守,以便尽快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
三、当前舆论工作在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中可贵的探索和存在的缺陷
公共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和程度,从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现代化程度。比起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发生公共突发事件的总体数量相对较少,但自然灾害类和疫病流行类公共突发事件数量多于美国,而社会管理类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数量大大低于美国。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方面,我国的舆论工作部门也经历了相当的历练,作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可以从今年舆论工作部门应对非典型肺炎疫情这场公共突发事件危机中反映出来。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突发事件危机中,舆论工作部门的总体表现可圈可点,毕竟我们很少经历这样的事件,毕竟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处理经验。但是我们在摸索中取得了经验,掌握了规律。自北京爆发非典疫情以来,北京市及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小组,下辖宣传组。宣传组按照战时应急状态,打破常规建制,成立新闻组和舆情组等六个小组,后又专门成立新闻中心和“非典”亡者善后处理小组新闻办公室。组织举办了9次现场直播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多次多批组织境外记者集体采访,发布权威信息,进行正面报道,掌握了境外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舆情组制定了周密的工作预案,创办《防治非典疫情快报》,供市领导在防治非典决策时参考。从4月22日到6月16日,舆情信息小组共编发《快报》47期,编发舆情信息共630条,约20万字,共收到信息1万多条,日均约170余条,为北京市防治非典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为首都取得防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舆论上保证了北京防治非典的正确方向,树立了北京抗击非典工作公开、透明、科学、有序的良好形象。成功是喜人的,但是在这场战斗中以及平时的工作和意识中,我们在把正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危机舆论方向盘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缺陷。诸如预警反应机制尚需研究设立,舆论工作应急体系亟待建立,舆论工作部门对信息完全公开、透明存有顾虑,权威信息发布机制制度化建设有待加强,信息权威化仍需提炼,技术装备和设施配备相对落后等等,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行研究、探讨和改进。
四、把正方向盘,不断增强舆论工作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舆论工作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牢牢把正舆论调控的方向盘,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面考虑、全面安排。我认为,应在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坚定指导思想,按照正视而不惧怕、突出公众利益、突出政府权威、作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的原则。确定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舆论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信息是重要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信息难以穷尽,信息越多越难以梳理、分析和决策,因而信息的处理和传播一定要有选择性,一定要在保持正确的舆论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选择明确的、有利于社会安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重振社会信心的信息和新闻进行公布和报道。
2、强化预警反应。建立和加强妥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舆论工作的预警反应系统,在公共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孕育期和成型期给予充分的关注,初期有预警,发展有分析,结果有预测。这就需要做到建网布点防控周全,技术配备万无一失,快速报道沉着应对。
3、成立组织机构。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成立舆论工作指挥部,制定应急报道和舆情工作预案,打破现有工作体制,实行临时超常战时状态,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统一使用舆论资源,统一发布事件信息,统一动员社会公众。
4、建立发布机制。疏通公共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渠道,始终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尽最大可能消除流言蜚语、小道消息、谣言传言的生存空间和传播空间。安排权威机构、权威专家参加定时举办的权威信息发布和新闻发布,通过地区和国内权威媒体及尽量多的国际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将真实情况及时如实地传播到迫切需要的受众。在发布之前,要尽可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尽可能地做好发布预案的准备工作。
5、快速收集舆情。保证舆情反应渠道畅通,确保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政府相关决策依据坚实可靠。作为硬性任务,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保持随时能够收集思想反映、社会情绪、公众心理、意见建议,并及时将其反映到决策部门和舆论工作指挥部。同时要立即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平台、政府信箱,使公众充分享受应有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