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乡愁》成功课堂的途径与启迪
甄海冰 广东省湛江市第五中学 524000
摘 要:当前基于中考等诸多原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现代诗教学很不重视,大多采取自行阅读或蜻蜓点水式的教法,学生对诗歌越发失去应有的兴趣,导致当今学生诗歌素养乃至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如何分析现状找到问题的症结,重拾现代诗歌教学的信心,让学生更好地亲近诗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乡愁》成功课堂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 人文素养 《乡愁》成功课堂
一、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诗歌很美,但现实很残酷。现代诗歌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现状不容乐观:1.受现代社会功利化的影响、考试指挥棒对现代诗歌的漠视,导致教学中对现代诗歌的省略;2.入选教材的现代诗歌少,有的过于深奥,有些美感不足,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共鸣;3.“文化快餐”的冲击,人文精神的缺失;4.学生学诗的信心不足;5.教师自身诗歌修养不足;6.新诗创作的后天不足。
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种种现状,实在令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之揪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啊!沉痛思考之后,我们意识到,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加强诗歌鉴赏的审美教育,就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我们同样渴望能有一缕阳光,让我们看到现代诗教学的希望与前景。
二、走进《乡愁》成功课堂,看现代诗课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余光中的《乡愁》,一首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曲,中国最美的诗歌之一,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在众多的乡愁诗中,它不仅没被淹没,反而脱颖而出,放射出令人瞩目的“水晶珠子”般的光芒。它的魅力源自哪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震撼人心的魅力则源于它内在的美。于是教学中,我们都会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上获得许多成功,而《乡愁》课堂让学生在积极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中不自觉地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1.寻找美,提升自己的品位。
品位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质量;品位是一个人的情趣;品位是思维,是涵养;品位是人生的态度;品位是对自然、对美、对和谐的亲近和本能的认同;品位是对艺术的感知力、鉴赏力,是生活的细节。
《乡愁》课堂中,在学生初读诗歌后,由教师引发的“本诗在乡愁诗中备受读者的喜爱,它写得非常美,究竟它美在哪里”一经说出,课堂即刻激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发现热情,什么“结构美”、“情感美”、“修辞美”脱口而出,自然让学生由最初的起点站到了欣赏美的新的高度上,让他们拥有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也就提升了自己的品位。
2.感受美,步入诗境,获得良好的精神熏陶。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情感与诗境相融。《乡愁》课前,一幅静幽的乡村明月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顿时让学生原本激动浮躁的心境得以平伏,顷刻让他们沉醉其中,浮想联翩,陷入对往事的回忆。或导入屈原《九章》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比喻诗人暮年思念故乡)”的诗句,营造了诗歌氛围,从而静化了学生的心灵。
(2)配乐朗诵,产生震撼,达到忘我境界。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诵读也就成为有效的手段。诵读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诗美、感受诗美。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现代诗歌教学而言是极其有利的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诵读,诗的情感、诗的意境就会自然在心中积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没有音乐的诗是苍白的。天籁之音《神秘花园》让我们课前一起走进了《乡愁》的情感世界,领略了课外古代乡愁诗词的魅力;接近尾声的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思乡曲》宛转悠扬、深沉激荡的旋律,教师深情的诵读,顿时感染了全场的观众,让学生的心灵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
3.欣赏美,走进诗意,获取更深的造诣。
学会欣赏,是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他们诗歌乃至人文素养的过程。
(1)善引领学生抓住意象,找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理解诗歌的素养。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教学一首诗,不能离开意象这个层面的研究。”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象是形式,意是内容。《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样,通过四个具体的意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抽象的乡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诗歌素养。
(2)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通过再现画面让学生深悟诗意,让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乡愁》诗中,四节诗,四个画面,为让学生深悟诗意,教师用范例“一个小男孩坐在窗前,细细品读着从远方母亲那里寄来的信件”作为开头,分四小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百字以内的文字去再现诗歌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让他们的情感与诗人一起飞扬,让他们的情操得到了升华。
4.创造美,鼓励想象,步入创造,进入更高的境界。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模仿,模仿更进一层就会步入创造,学习现代诗歌也是如此。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会调动他们极大的积极性。为此,在《乡愁》课的尾声让学生仿原诗的结构,以“未来啊,乡愁是……”猜测续写余光中诗的第五节,让学生更深地领悟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深切希望,使得诗人笔下的“乡愁”被放大了无数倍。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所有那些整日在相思、离别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学生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教师然后揭晓答案: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来那头。课堂最后以《国魂》“小时侯/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我在红旗下/烈士在心头”为第一节,后分别以“长大后”、“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的作业而结束。
如此层层推进的现代诗歌教学课堂,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他们的心灵又怎能不深受涤荡?而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现代诗教学过程的确不失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极为有效的途径。
三、展望现代诗教育的发展前景
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目标,而现代诗歌教学则是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及人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今,虽现代诗教学仍有其尴尬局面,但《乡愁》的成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诗教育的希望。
如果留意当下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他们不就是一首首现代诗歌吗?
再看看我们的周围,仍有不少爱诗的,他们用诗寻求情感的寄托、慰藉精神的寂寞,更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诗发展的前景。当中有王玉清同学这样写的《乡思》:少小别她寻梦去,碌碌无为在他乡。中秋圆月倍憔悴,辗转难眠把她思。更有许帅同学写的《信念》:十四个年头/从指缝间滑过/如梦如逝/成功与失败/不过一步之距/静寂的夜晚/群星璀璨/哪颗星星才是我/挂在上面的梦/手中的书/没有答案/疑问被挂在了天上/太阳每日更迭/希望日日更新/我打定主意/握住信念/就握住了成功……
这些小诗虽然有稚嫩的地方,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对文学的热爱却跃然纸上。老诗人圣野就说过:一个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这些不正是困境中的喜悦之歌吗?因此,我们要以长远、积极的眼光重拾现代诗歌教学的信心,只要大家努力,相信一定能为初中现代诗歌的教学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我们深知,爱诗的人,会用伤痛化作两行泪;爱诗的人,如风一样飘逸,如花一样烂漫,如雪一样清纯,如月一样神秘;爱诗的人,更会在快乐中行走,为自己留下更多的美丽……
参考文献
[1]胥宝玉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初探.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杨秀珍 引领学生亲近现代诗歌.中学语文教学,2011,(11)。
论文作者:甄海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乡愁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现代诗歌论文; 诗歌论文; 人文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