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1整体地面施工中材料与基层的技术
目前的建筑工程都是以大面积为主,这种建筑工程的建设为地面施工增加了难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整体要求比较高。因为地面的施工面积增加,对使用的施工材料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的应用性能是否符合施工需求,因为每种材料的规格有很多,一定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选择,混凝土材料是地面施工中的主要材料,要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质量符合施工需要,将混合材料的比例掌握好,确定混合料中每种材料含量的精准性。
1.1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在应用水泥砂浆整体地面修建技术时会涉及到胶凝材料以及细骨料等几种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在规格、质量、耐久性等问题都会对地面整体施工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实现对各种材料的科学控制。水泥砂浆的整体地面进行施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胶凝材料为水泥,硅酸盐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种材料。相比于其他水泥来说,这两种水泥在前期强度以及水热化反应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二者在投入过程当中的正常强度必须超过32.5MPa,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当中选择硅酸盐水泥则强度必须维持在32.5MPa之下,必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相关标准与要求进行施工作业。施工完成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养护,粗砂是水泥砂浆整体地面使用细骨料的主要材料,与细砂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在级配、强度,耐磨性能方面粗砂占据一定优势。尤其是使用细砂进行施工,会加大收缩裂缝问题出现的概率。如果施工人员选用粗砂进行施工,则必须对其含泥量进行有效控制,最大不可以超过3%。
1.2基层处理施工
基层、弹线、找寻规矩、抹面以及养护等是施工人员在针对水泥砂浆地面进行施工时所必须严格遵循的步骤,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基层的处理施工,从该项施工环节着手实现对地面起砂、空鼓或者裂缝问题的最大限度改善,这也是保证水泥砂浆地面质量的重要前提。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清洁、湿润以及凿毛是处理基层之前必须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保证认真负责的态度,清除干净所有杂质,浮尘以及灰土。避免出现妨碍粘合隔离层的问题。施工人员在处理光滑表面时可借助硬毛刷等工具进行适当的凿毛处理,然后利用清水对其进行冲洗从施工完成之后必须严格避免人员在基层上活动,当水泥砂浆达到相关抗压强度之后进行抹面施工,一定要对内部结构的完整性进行保障。
2整体地面具体施工方法
2.1弹线
施工人员需要在弹设水平基准线的基础上进行铺抹施工作用,在弹设水平基准线时需要将墙面作为中心,实现对水泥砂浆地面面层规范标高的保障。将最为准确的高程参考标准提供给施工人员开展具体的施工工作。在实际进行弹设的过程当中也必须实现对地面面层厚度的充分考虑。
2.2标筋
施工人员在弹线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将水平基准线作为主要基础进行铺抹工作,将某一墙角作为起点沿着墙面进行砂浆标示。水泥砂浆的比例应该控制在1:2,1.5~2m是每个标示之间范围的主要距离,然后将标示块做为基础实现对纵横方向标筋的制作,进而保障地面面层层高的精准性。标筋所用的水泥砂浆比例依旧为1:2,80~100mm试区宽度控制的主要范围,注意面层标高与门框锯口线之间必须呈现出相吻合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坡度
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对浴室、卫生间以及厨房等多水部位的地面的重视程度,实现对恰当排水坡度的准确寻找。在进行找平施工时需要针对走廊和室内地面二者的高度差进行恰当处理,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室内被存水倒灌的问题。如果室内有地漏存在,需要施工人员在四周对泛水进行制作,实现对积水以及存水倒流问题的彻底改善。
2.4抹面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在弹线以及标筋等处理的基础上针对门框进行反复的测量校准,门框的锯口线是最先需要找平与校准的内容,然后对铺设面层的地面和门窗之间间隙留设进行检查,判断其合理性。然后进行门框固定工作,固定的主要对象为已经符合要求的门框。在上述工作完成的同时才能开始抹面施工工作。其次,施工人员在对水泥浆层进行铺设时需要紧密配合素水泥浆涂刷与面层铺抹,实现对二者之间间隔的有效控制,保障素水泥浆黏结力。施工人员需要在水泥浆进入终凝阶段之后进行再次试压工作,对是否有塌陷的问题进行准确判断。第三遍压光问题需要在面层不会出现抹纹的基础上进行。前面压光时存在的抹纹、毛细孔等是这次压光工作所需要压实的主要对象,注意一定要合理控制抹压时间,从根本上实现对地面起砂问题的改善。
3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及其工艺
许多施工单位在地面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都是水泥材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掌握好水泥材料的施工工艺,保证地面基层的施工质量,对施工场地做好清理工作后,再对其进行浇筑作业,浇筑完成后要对表面层进行涂抹,保证地面的平整。最后要对地面进行养护工作,保证地面质量符合整体要求后才可以进行后续工作。要对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从细节上保证地面的施工质量。
3.1基底层处理
基底层的施工具体过程就是首先要在整体地面的施工目标位置处铺满碎石,并将这些碎石反复压实。面层混凝土浇筑工作是保证地面质量的关键工序,浇筑混凝土应采取分区、分层浇筑方式,即将整体地面分为若干相等区块,依次施工、逐层施工。浇筑完底层混凝土后,需利用振捣棒均匀地振捣,将混凝土内部空气并使其均匀铺设在地基上。
3.2表面层的涂抹
首先要使用清水将面层进行浇洗,并保证面层保持湿润状态。然后在标筋之间加入混合料,之后将混合料拍实,要让面层一直处于平整的状态,再在上面涂抹层混合料,之后将混合料抹平,直到面层没有水溢出为止。然后在初凝后的混凝土上,再涂一层混凝土,这层混凝土一定要涂抹均匀,否则会严重影响层面的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压实和压光工作也非常重要,能够保证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防止混凝土内出现气泡和间隙,而影响面层质量。
3.3整地面的养护
将地面表层涂抹完成后,就需要对地面进行养护工作。养护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在30d左右。养护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没有要求,可以将草袋覆盖在地面表层。并且需要对地面表层的湿度进行有效控制,要经常进行洒水作业,让地面一直保持湿润状态,让其在这种状态下慢慢硬化。对地面进行科学养护,可以提高地面的应用质量,延长地面的使用年限。
结束语
在向城市化发展的大环境中,所需要的建筑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多,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是大家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建筑质量的保证,就是对人们生活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在建筑中,地面施工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要强化地面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胡广.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交际,2017(05):189.
[2]姚诗雨.探讨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7(05):102-103.
[3]周良智.基于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4):1-2.
[4]潘大智.试论建筑工程整体地面的施工[J].民营科技,2017(05):158.
论文作者:顾小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地面论文; 面层论文; 材料论文; 砂浆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