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产业协同创新机遇共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内生力论文

抢抓产业协同创新机遇共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内生力

文 |傅 晓

宁波大榭临港工业区俯瞰(黄友平|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全方位和多领域的一体化,包括一体化发展格局的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和开放布局等,其中最关键的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只有产业协同创新实现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定位才能实现,长三角的经济实力、创新实力、国际竞争力才能大幅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为宁波的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只要宁波能抓住机遇,就能够进一步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产业协同创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打造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关键靠产业协同创新。通过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从而推动宁波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持续提高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们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较高的能源原材料消耗形成强大的生产规模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当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随着相对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生态环境和能源原材料的约束加大、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很多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如果再靠低水平的规模扩张必然走入死胡同。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然而,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只有创新才能支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发展动力的转换必须依靠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决定产业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同时,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产业协同创新创造了条件,整合集聚区域创新资源进行产业协同创新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长三角区域经济活力强、创新资源丰富,在高增长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也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持续不懈地推动创新,带动长江经济带甚至全国的经济增长。

以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般一周4节课,学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语句、语法规则,经过动手编程提升学生的编程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夯实基础,但因实验课时缺乏,造成学生动手编辑能力较差,授课效果不理想。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主要靠产业协同创新。国家要求长三角地区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这就要求长三角带领全国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顺利走上现代化道路。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改变低端产业为发达国家做附庸的局面,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国际环境发生变化,低端产业被成本更低的国家替代或者说出现了更多的竞争者,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就陷入停滞。目前,长三角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0美元,从经济指标来看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能够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就能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为成功实现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升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车间(天一图话供图)

长三角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主要靠产业的协同创新。中美经贸摩擦表面上是运用关税手段进行的经贸摩擦,实质上是产业发展制高点和科技创新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中国之所以有底气,除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更重要的是在一些科技领域和产业发展中已经有了话语权,并且成了全世界门类最全的制造业大国,培育出了像华为、大疆、海康威视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中美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美国对中国全面遏制的背景下,要想维护多边贸易的发展格局、不输掉这场关系国运的经贸摩擦,必须大力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努力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同样,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增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话语权,塑造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有以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发达产业的支撑。

产业协同创新为宁波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优化布局的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来讲不仅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意味着产业分工协作和布局的优化,还意味着产业链的重组和提升。这就需要宁波在一体化大局中谋划产业发展,强化自己的优势,拉长自己的长板,把自己的优势做到极致,提升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在专业化和拉长板基础上的分工协作,成为长三角创新产业链条上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城市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重组、产业分工的完善中都有难得的机遇。

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筑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智能经济,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加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提升,努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围绕为上海等地产业发展配套,努力提升石化、汽车、专用设备等产业的发展水平。以石化产业和汽车行业为例,石化产业是基础原材料工业,目前产值已达到4000亿元,如果想实现产值上万亿的目标,仅仅靠炼油和乙烯规模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石化行业进行改造,努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传统汽车行业产能扩张已经遇到了瓶颈期,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节能汽车、智能驾驶、网联汽车发展。纺织服装行业要强化面料提升、服装设计等关键环节,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借助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家电等具有优势的领域,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并在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成为集成电路、信息通讯、生命健康等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利用宁波自身的产业基础,着眼于长三角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大力探索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一代半导体等产业发展的路子,保持宁波在产业发展上的优势。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在新材料、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

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带来的机遇。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的优化和创新密不可分,特别是新产业革命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向各个产业的渗透,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产生、发展本身就是科技革命的产物。创新孕育和催生新产业需要经过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多个环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对这些环节都会重视并进行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共同体将逐步形成,这些也为宁波发挥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内涵是把产业发展和创新充分融合起来,让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在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合作和区域布局,努力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新产业革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给每一个城市尤其是宁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宁波大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在试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陈邦强|摄)

β-葡聚糖酶酶活的定义:在37℃和pH值5.5的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4 mg/ml的β-葡聚糖溶液中分解释放1 μmol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

打造宁波优势产业创新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服务业发展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总结宁波产业发展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注重为上海等先进城市、为国际大企业配套。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对宁波来说是又一大机遇。今年5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宁波要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局,把“246”产业培育好、发展好,把配套的产业谋划好,发展好,真正把宁波打造成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城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新技术特别是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钢铁、石化、纺织服装、汽车、机械等行业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要在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拓展,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未来产业布局。量子通信、新一代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免疫干细胞治疗等未来产业要加快布局,关键要攻克卡脖子技术,整体上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同时围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都将快速发展。

根据上文所述三种医学模式的演化,“历时性”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认识和对疾病认识的深化。同时这三种认识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不同侧面的认识(因而这三种认识也是“共时性”的认识):第一种宗教医学模式体现的是物我不分的“宗教化”认识,第二种哲学模式体现了人类物我两分的分别化认识,第三种科学模式体现了单向逻辑分析的科学化认识。这三个层面反映了人作为一个生命存在的多维属性。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专业化的产业分工合作。要摒弃仿制和重复布局的老路,着眼于分工和产业配套,抓住长三角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调整的机遇,打造优势产业发展基地。特别是要抓住大虹桥商务区拓展、自贸区新片区规划建设、生态绿色示范区启动建设的机遇,促进宁波前湾新区和相关开发区的发展。促进前湾新区和自贸区新片区联动发展。围绕自贸区新片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生命健康等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进一步明确宁波前湾新区产业的定位,努力为自贸区新片区的发展配套。规划建设自贸区新片区发展的配套区和拓展区,提升宁波前湾新区的发展水平。促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石化工业区、宁波国家高新区等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强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努力成为为长三角服务和配套的高端产业基地。打破小而全的思维,努力提升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分工合作的理念,在优势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方面走出宁波的新路子。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宁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先进的商务服务、研发设计等。以金融行业为例,努力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服务,发展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把金融服务渗透到宁波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先进制造业需要人才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人才支撑,把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储备结合起来,造就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数量足、结构优的人才队伍,用人才强市支撑产业强市。

生态新城西片区水网密布,水系复杂,既有防洪排涝要求,又具有灌溉功能,如何在满足防洪、排涝、灌溉的前提下,对水系进行优化整合少占土地,成为本次水系规划的重点及难点。

整合宁波创新资源,为宁波乃至长三角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拓展之间的障碍,着眼于宁波产业未来的发展,努力提升宁波的创新能力。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诺丁汉大学和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优势,在和长三角产业发展配套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实现突破,发挥宁波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作用。强化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基础研究方面的职能,把技术开发和基础研究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提高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办学质量。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集聚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建立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参与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初创型科技企业。规划建设好甬江科创大走廊。利用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建设集聚宁波的科技创新资源,特别是创新团队、创新机构、创新基金等,坚持人才、资金、机制并重,真正把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成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在科技创新基础上,围绕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平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中心。鼓励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到宁波建立新的研发平台,培育一些新业态和新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促进创新平台的建设。

(作者单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姚颖超

标签:;  ;  ;  ;  ;  ;  ;  ;  ;  

抢抓产业协同创新机遇共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内生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